【正見網2007年04月01日】
貞觀十一年,魏徵上《十思書》,告誡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唐太宗把這八個字置於案頭,奉為座右銘。
在《帝范》中,唐太宗以「誡盈」和「崇儉」兩篇來反覆告誡太子要」戒奢以儉」,其重可見!
對於人來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這是儒家修身做人之本的要義。否者,不正是本末倒置嗎?
如果一國之君只是表面上重視德性,而心中卻重視財富,就會與百姓發生爭奪,最終只有「財聚民散」,而民散,國將焉存!我們看到,作為聖明之君,唐太宗深知為國者不可以利益為目地,而是要以道義為目地,驕奢之忌,當始於崇儉。
古之重德之士,莫不重節儉,並以此為訓,告誡後人。而歷代明君也無不是以儉自律。「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豈止人君當如此,人人皆當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