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7年05月20日】

*正見網2007年5月15日審閱「觀《神韻晚會》有感(二):《創世》 《雪山白蓮》」:

「創世:天上眾諸神,震撼主佛臨。跪聆慈悲語,將轉大法輪。 洪願解大劫,誰敢隨下塵。彷徨多畏懼,慨然有正神。 洪恩內心撼,發願救芸芸。一朝隨主去,人間恩師尋。輝煌大唐世,千古一帝君。仁德播四海,璀璨耀星辰。 萬國天可汗,末劫大法春。聖緣史去遠,隨師正乾坤。」首句「天上眾諸神」,「眾」和「諸」詞義重複。「震撼主佛臨」可以是「主佛來臨、眾神感到震撼」或「眾神使主佛震撼而來臨」。「彷徨多畏懼,慨然有正神」是說有「畏懼」情緒的神都不是正神,恐怕有些不妥。「人間恩師尋」是眾神尋師,「恩師人間尋」是師尋眾神,不知作者原意。其實,前一句「一朝隨主去」就不存在誰尋誰的問題。「末劫大法春」和「聖緣史去遠」內涵都不太肯定,只能由讀者自己去猜想。如果假定讀者是看過演出的大法弟子,前面幾處就可能不會有理解上的問題。但沒有看過演出的常人就可能上述的疑惑或誤解。

「雪山白蓮:雪山白蓮映大千,雲朵藍天共奇觀。萬裡神州同祝慶,飛花以頌大法傳。」首句中的「映大千」很難解。「雲朵藍天共奇觀」,是「共」白蓮還是「共」整個大千世界?單共白蓮,說「奇觀」未免太過;「共」大千則「奇觀」不為白蓮而起。「飛花以頌大法傳」之「花」是「白蓮」還是另外又有花?大法弟子可能理解為天女散的花,那就得和「白蓮」有區別,比如說「天花」。與上一首一樣,如果假定讀者是看過演出的大法弟子,則可能不會有誤解。但作者最好針對一般人來寫,才起救人的作用。

*正見網2007年5月16日登載「大戲」:

原文:「浩浩蒼穹誰主宰,茫茫天地為何開?一台大戲朝朝演,萬界名角代代來。善惡分為生與死,正邪化作樂和哀。淘留只藉人心定,好壞全由大法裁。」由於「生與死」都不是「善惡」中的一部份,「分為」就不妥,改為「能分」,表示原因;類似的,「樂和哀」不是「正邪」變化而來,因此把「化作」改為「常致」,仍表因果。此詩以設問開篇,語氣緊湊、氣勢凌歷,以不容置辯的姿態,一口氣講出一個石破天驚的真理,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沒有人心的就隨他去吧)。尚可改進的地方:除「角」字出格外,此詩實屬七律,而且作者也是按律詩來寫的。第二聯中「朝朝」與「代代」基本同義,故有「合掌」之嫌。「角」字也最好改為平聲字。作為切磋的參考,對句似可考慮「萬世名伶涌湧來」。另外,「淘留」雖然可以理解,但「淘」字單用實無「淘汰」之意,若用「去留」當更準確。

*正見網2007年5月16日登載「這個偉大的日子」:

這是一首新詩,不帶標點。以下只摘引修改的部份,其餘部份就不引了。「層層天宇因他潔淨/無數神明因他正果/人類文明因他改寫/億萬蒼生因他復活」,這組排比句裡強調的主體是「天宇」「神明」「文明」和「蒼生」,句中的「因他」只是說「他」是變化的原因,並沒有說他是行為的主體,甚至連正面還是反面都沒有明述。這樣處理就不恰當,因為「他」才是這一切變化的主體,句中必須把「他」放在主導的地位,其他種種都只不過是「他」意願的產物。因此改為「他使層層天宇潔淨;他給無數神明正果;他把人類文明改寫;他使億萬蒼生復活」。原句「無數神明因他正果」不通,除非把名詞「正果」改為動詞「證果」。「這個日子普天同慶/這個日子人神歡呼/這個日子誰還懷疑/這個日子誰在沉默」,第二句中「歡呼」改為「喜樂」,與第四句中「沉默」韻相近。第四句中「誰在沉默」,「在」改「會」。「哪裡有禮讚歡慶/那裡蒙聖光普照/哪裡在誹謗貶損/那裡將面臨災禍」,改第二個「哪裡」為「何人」,第二個「那裡」為「那人」,更準確而且不擴大負面的範圍。另將「聖光」改為「佛光」,更準確、恰當。

*正見網2007年5月17日登載「靜中奇景」:

小序及詩中的一些敏感信息,在整理修改時已經抹去,以防邪惡利用。原詩寫作者一次因工外出時,在住地房間裡煉功後所見超常景像。原文:「瑟瑟秋風裡,因公外地行。日暝人皆尋歡去,房中燈火為我明。時下得法晚,不敢步稍停。學法煉功到午夜,月朗風清心神寧。功畢將欲歇,靜思理煩縈。隱約笙歌遠方飄,眼前奇景似蓬瀛。水光接天天連水,碧波粼粼萬裡平。視線漸收海濱近,茫茫銀灘如雪瑩。顆顆生命沙裡涌,如珠如玉如繁星。縮忽巨灘變草原,騎士駿馬互奔迎。剎那群分繞方園,瞬間球旋法輪形。哦!問君生命源何處?法中生來法中興。」其中「遠方飄」改為「遠方起」,更準確,而且句末本當用仄聲字。又,表示「突然間」而帶「忽」字的詞,一般用「倏忽」。作者所用「縮忽」恐為方言或誤記,故改為「倏忽」。此詩描寫定中所見,生動形像、栩栩如生,讀之有如親見。結尾以一聲感嘆而收在法中,義理高深而吐露自然。好詩。

*正見網2007年5月17日登載「壯歌」:

原文:「滄桑百年/東土浪滔天/幽幽冤魂幾千萬/慨人間/多少怨//大法洪傳/奇葩綻中原/風雨連宵摧不斷/待明朝/花更艷」。此詩模仿宋詞的句式,以景語起興,比喻明確而有力度。中間插入正面敘事句,再以景語作結,結得自然而雅致。尚可改進者:上、下片尾字若換平聲韻腳,音韻效果會有明顯改善。作者不妨把上片接尾的「慨人間/多少怨」兩句對換位置,把下片尾字的「艷」改為「鮮」,念一念全詩就知道了。

*正見網2007年5月17日登載「神威:大法弟子遊行隊伍贊」:

原文:「神威不俗古今稀,色彩繽紛喜洋溢。『法輪大法』金光放,腰鼓聲聲震天虛。沿途播撒『真善忍』,小小法徒更神氣。煉功隊伍真舒展,動作整齊式劃一。花車天使蓮花坐,仙女翩躚舞姿奇。風雨征程何足畏?救度眾生爭朝夕。眾志成城勇精進,換得乾坤滿生機。」首句中「不俗」有些多餘:「神威」不是常人所能有,自然不會「俗」。寫詩歌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就是用字精練,能省一個字就省一個字。「震天虛」不確,因為「天虛」不是一個固定的常用詞,改為「震天宇」。「沿途播撒『真善忍』」,這樣說就把大法比做種子一類東西了。但大法是威力無比的,一旦相信就立刻有改變人心的巨大力量,不象種子那樣,還要發芽、長葉、開花,最後才結果。因此改「播撒」為「傳播」。

*正見網2007年5月18日登載「兒童詩四首」:

「燈塔與船:燈塔擎明燈/不計孤寒苦/船兒得平安/感恩語難訴」。第一句中「擎」字改為「舉」,小孩子看的東西,文字越淺顯越容易被更多的孩子看懂。此詩中「燈塔」是光明的來源、智慧的體現,是幫助和施捨的主體,不宜用相反的形像「孤寒苦」去比喻它。同一個物體同時用兩種不太相容的比喻去比,容易引起讀者的矛盾心理,特別是兒童讀者。因此將第一句順勢發揮,第二句用「照透寒風雨」來進一步具體地表現「燈塔」的威力和作用。這樣韻腳也改變了,因此第四句改為「難訴感恩語」,只是原來的句子換了一下詞序,意思完全沒有變。

「蠟燭與月亮:燭光雖微弱/寒夜暖一方/月光亮四海/光芒借太陽/同是熱心腸/不復計短長」。第一句中「雖」改「很」,因小孩子難理解「語氣詞」「虛詞」一類詞彙。第三句中「借」是「借自」的縮略用法,小孩子可能會理解成「光芒」把「太陽」「借」來了。把「借自」縮略為「自」稍微好一些。末句中「復」改為「用」,更易理解。

「常春藤: 黑暗中伸出的小手/依託著樹樁寬厚的肩膀/向上/向上/可是想摘下一朵陽光」。這樣寫內涵較小,特別是失掉了初稿中「對弱者伸出援手」的寶貴思想。而且另外引入「樹樁」,其比喻意義換了,不是幫弱者,而是弱者自己的努力了。第一句刪去「纖弱」,第二句繼續描寫「小手」:「纖弱、稚嫩又細長」。第三句找回作者初稿中的精要點:「別不理它,扶它向上!」末句以雙關語點明幫助的原因:「它渴望著生命的陽光」。

「月光:晚上/月亮婆婆/從太陽公公那裡/借來陽光/把地球點亮」。稍微壓縮詞語,減少一行:「晚上/月亮婆婆借來了/太陽公公的陽光/把我們地球點亮」。這樣形式上顯得規整一些。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