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陳紀據理難客(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6月04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陳太丘(1)與友期行(2),期日中(3),過中不至,太丘舍(4)去,去後乃至。元方(5)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6)在不?(7)”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8)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9)之。元方入門不顧(10)。(出自《世說新語·方正第五》)

【注釋】

(1) 陳太丘:陳寔(音石),字仲弓,東漢潁川許(今河南省許昌縣東)人。桓帝時任太丘長,故人稱陳太丘。
(2) 期行:相約而行。
(3) 日中:中午。
(4) 舍:離開。
(5) 元方:陳紀,字符方,陳寔長子。至德絕俗,與父寔、弟諶,高名並著,世稱“三君”。曾任尚書令等職。
(6) 尊君:對對方父親的尊稱。
(7) 不(音否):同“否”,句末疑問語氣詞。
(8) 委:拋下。
(9) 引:拉。大人對小孩表示愛撫的動作。
(10) 不顧:不回頭,有不理會之意。

【語譯參考】

陳寔與朋友相約一起同行,約好在中午出發,過了中午,朋友還未到,陳寔就先走了。走了之後,朋友才到。陳紀當時才七歲,正在門外遊戲。客人問他:“令尊在家嗎?”陳紀回答:“等您好久,您不來,他就先走了。” 那位朋友很生氣的說:“真不是人!跟別人約好同行,卻丟下別人先走了。” 陳紀說:“您跟家父約好中午出發。過了中午您不來,就是不守信用;又當著兒子的面前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那位朋友聽了感到很慚愧,下車想拉他的手,但是陳紀進入家門而不理會他。

【研析】

言而有信,是做人的一項基本原則,但世人往往未能恪守且不自知。本則故事,是描述陳寔與朋友已約定時間同行,但陳寔因朋友遲到,先行出發;而陳寔的朋友並未因自己的遲到而反躬自省,反倒對著陳寔的大兒子陳紀批評陳寔,不應丟下朋友不管,自己先走。陳紀雖然才七歲,卻能說出一番大道理,據實批評父親這位朋友遲到的不守信用行為以及對著兒子批評父親的無禮舉措。讓陳寔的朋友聽了之後,感到慚愧。

【延伸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從約會的準時到達到重大承諾的履行,都是守信的具體表現。我們是否也常常忽視了守信的重要,而如本則故事中陳寔的朋友,自己違反了承諾而不自知,反倒責怪對方呢?請分享你的經驗。
2、陳紀小小年紀,在面對父親朋友無理的辱罵,能據理力爭,還給父親一個公道,讓父親的朋友聽了之後,慚愧不已。在日常生活中,你如果發現別人的言行舉止有不恰當的地方,你會誠心的告訴他關於你的看法與建議,還是視若無睹呢?請分享你的經驗與看法。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1996年)
2、《世說新語》(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3、《【解讀經典】世說新語》(中華書局,2004年)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