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5月2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淳于髡(1),齊人也。博聞強記(2),學無所主(3)。其諫說(4),慕(5)晏嬰之為人也,然而承意觀色為務。客有見髡於梁惠王(6),惠王屏(7),獨坐而再見之,終無言也。惠王怪之,以讓(8)客曰?:「子之稱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見寡人,寡人未有得也。豈寡人不足為言邪?何故哉?」客以謂髡。髡曰:「固也(9)。吾前見王,王志在驅逐(10);後復見王,王志在音聲(11),吾是以默然。」客具以報王,王大駭,曰:「嗟乎,淳于先生誠聖人也!前淳于先生之來,人有獻善馬者,寡人未及視,會先生至。後先生之來,人有獻謳(音歐)者,未及試,亦會先生來。寡人雖屏人,然私心(12)在彼,有之。」後淳于髡見,壹語(13)連三日三夜無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謝去(14)。於是送以安車駕駟(15),束帛加璧(16),黃金百鎰(17)。終身不仕。
(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注釋】
(1)淳于髡(音坤):複姓淳于,名髡。齊國學者,以博學著稱。
(2)博聞強(音搶)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3)學無所主:所學不止一家,無所不學也。
(4)諫說(音稅):勸說,諷諫。
(5)慕:仰慕。
(6)客有見(音現)髡於梁惠王:賓客中有人向梁惠王推薦淳于髡。見,推薦。
(7)惠王屏(音丙)左右:惠王喝退左右的侍從。屏,使退避。左右,在近旁伺候的人。
(8)讓:責備。
(9)固也:本來;當然呀!
(10)驅逐:指乘車騎馬驅馳追逐。
(11)音聲:指音樂聲色的玩樂享受。
(12)私心:內心、心思。
(13)壹語:專注交談。壹:專一。
(14)謝去:辭謝離開。謝:辭讓。
(15)安車駕駟:四匹馬駕的精緻座車。安車,古代一種可以坐乘的小車,一般的車都是立乘。駕駟,一輛車套著四匹馬。
(16)束帛加璧:五匹帛加上璧玉。束帛,古代帛五匹為一束。璧,玉制的禮器。
(17)黃金百鎰:黃金二百兩。 鎰(音益),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為一鎰,一說二十四兩為一鎰。
【語譯參考】
淳于髡是齊國人。見識廣博,又善於記憶,學術上不專主一家之言。從他勸說君王的言談中看,他似乎仰慕晏嬰的為人,然而實際上他擅長察言觀色,揣摩人的心意。
賓客中有人向梁惠王推薦淳于髡,梁惠王喝退左右的侍從,單獨坐著兩次接見他,可是他始終一言不發。梁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責備那個賓客說:「你稱讚淳于先生,說是連管仲、晏嬰都比不上他,可是他見了我,我卻一點收穫也沒有。難道是我不配跟他談話嗎?這到底是什麼緣故呢?」那個賓客把梁惠王的話轉告淳于髡。淳于髡說:「當然呀!我第一次見大王時,大王的心思全用在駕車打獵上;第二次再見大王,大王的心裡想著音樂娛樂,因此我沉默不語。」
那個賓客把淳于髡的話全告訴梁惠王,梁惠王感到十分驚訝,說:「哎呀,淳于先生真是個聖人啊!第一次淳于先生來的時候,正有個人獻上一匹好馬,我還沒來得及看一看,恰巧淳于先生來了。第二次來的時候,又有人進獻歌伎,我還沒來得及試一試,也遇到淳于先生來了。我雖然喝退了左右侍從,可是心裡卻想著馬和歌伎,是有這麼回事。」之後淳于髡再會見梁惠王,兩人專注交談,一連說了三天三夜毫無倦意。
梁惠王想封淳于髡卿相官位,淳于髡卻辭謝離開。於是,梁惠王送給他一輛四匹馬駕的精緻座車、五匹帛加上璧玉,以及黃金百鎰。淳于髡終身沒有做官。
【研析】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無數的思想家汲汲奔走於各國,希望能得到各國國君的賞識,進而抒展其立論,得以被任用,而淳于髡卻是學無所主且終身不仕,可見其想法超脫於一般人。
古人做學問講究內涵、紮實,故能將所學瞭然於胸,培養讀書人特有的氣質,知所進退,不會為五鬥米折腰。嚴格說起來是他們的心思是純淨的,寧靜致遠,故能洞察世間一切,善於察言觀色,看透別人心思,當然淳于髡具有如此能力也就不足為奇了。然而梁惠王也深具雅量,能屏退左右請教於他,希望能獲益,卻因心思不專而無所獲,直到第三次才專注交談三天三夜,可見欲向別人請益,也得先衡量自己是否心無旁鶩、真誠如一,否則將得不到收穫的。
【延伸思考】
1、「善於察言觀色」,乃一體兩面,可用於正向,讓人們覺得善體人意;也可用於負向諂媚,試想你如何去應用它?
2、今人疲於追求名利,古人則重氣節抒發心中言論,未必肯出仕,如果是你,將擇良禽而棲抑或仿效淳于髡?
3、以前各行各業均以通才為主,如今則是分工越來越細,越講究專業,究竟是專精好呢?還是博學較佳?你認為應如何拿捏較為恰當?
【參考資料】
1、四書五經之路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746.entry
2、史記列傳(一):司馬遷原著 王利器、張烈等譯註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史記七十篇列傳評註(上冊):李勉評註 國立編譯館85年1月初版
4、白話史記: 謝武雄譯 河洛圖書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