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7年06月26日】

*下列詩句的修改,是作者根據「評議」中「尚可改進者」的建議所做。

(1)正見網2007年5月23日登載「詩二首:大法弟子歌 感夢」:
第二首「感夢」中最後一節裡:「夜夜走山崖」改作「歌聲滿山崖」;

(2)正見網2007年6月1日登載「草原頌歌(二首) 」:
第二首「我想騎上那駿馬」第二節:「馳騁到遙遠的天邊」改作「將這山山水水走遍」;末句:「傳唱在茫茫人間」改為「傳唱在忙忙人間」;

*正見網2007年6月20日審閱「燕」:

原文:「絲雨如鬢嬌燕飛/覓食裹腹姿亦美/夏掠秋臨燕南別/鴉逐飛燕亦程披/同宗同烏不同伍/因果有緣事徑非/待到來年春沓至/靈燕輕輕又回北/銜泥落入誰家裡/主人亦換屋也非/天地更返演變換/燕來尋跡喜悲隨」。 有些句子很難懂:「鴉逐飛燕亦程披」「同宗同烏不同伍」「因果有緣事徑非」「天地更返演變換」;另一些句子中的個別詞彙不好懂:「夏掠秋臨」「春沓至」。給人的印象是:作者使用的詞彙多數是自力更生造出來的。這樣就不便於讀者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緒。作者想要說的意思可能並不複雜,但這樣寫出來,恐怕很少有人能夠完全理解的。過去作者的一些小詩,雖然整首詩是不能用,但因為句子的意義明確,整個詩的內涵可以接受,我們就改一些字、改變句子順序、刪一些句子,整理出一首小詩來。象這首詩,我們都看不出作者要表達什麼意思。雖然句子不少,卻不好整理出一首小詩來。我們那樣做,確實是很特殊的情況了。一方面是鼓勵作者,另一方面也是給作者一個觀察的機會:有了一些句子後,可以怎樣組織出一首小詩來。寫詩的詞彙,要儘可能明確、通順和平易,讓儘可能多的讀者明白作者的意思。否則,就達不到作者與讀者交流的目地。

*正見網2007年6月20日審閱「真善忍好」:

原文:「純真至誠感動天/純善之心淨如蓮/寬忍慈悲救迷眾/美好聖境在仙園」。 此詩每句的第二個字合成「真善忍好」,這是仿「藏頭詩」的形式,但藏頭詩是每句第一個字構成一句話。這種簡單的文字遊戲沒有意義:說技巧吧,還說不上;說增加內涵吧,還不如在鍊句、鍊字上下點功夫。文字功夫不太好的往往反而被制肘,寫出的句子遠不如平常的水平。就以此詩而論,「純真」配「感動」、「純善」配「淨」就剛好和一般的習慣用法相反。而且全詩的內涵單薄,幾乎沒有任何形像。四句的小詩本來就要靠精練、形像思維來增加內涵,這樣一受限制,什麼也考慮不到了。此詩的水平也明顯的低於作者其它詩的水平。希望大家不要去追求這種遊戲,特別是剛開始學詩的同修,往這個方向走是有害的。

*正見網2007年6月20日審閱「心意蓬勃」:

原文:「夏日百雀唱早起,晨光天地暢心底。充盈儘是槐花香,綠意蓬勃千萬裡。」前三句是比較具體的,也能構成某種圖畫,但句子內涵比較稀薄,也就是句子不夠精練。比如,第一句用「夏雀早唱」就基本概括了原句,另外還能裝入三個字的內涵;第二句用「晨光心暢」或「晨光暢意」就簡潔而直接,「天地」不是「暢」之源,是「晨光」好像射入心裡的感覺,不是把「天地」這樣大而有形的東西裝到心裡,那樣的感覺是豐滿、充實而不是「暢」。因此這裡的「天地」不但是可去的,而且是去了更好。第三句用「槐香盈」就有同樣效果,可省四個字。造成這種「閒字」多的原因,可能是作者心中沒有足夠的材料來填充句子。如果作者有很多內涵要放入四句詩中,則必然會反覆壓縮,句子也就不會有什麼閒字了。這種時候就是作者積累材料的時候。「厚蓄而薄發」,心裡有很多東西往外擠,就不會寫出內涵稀薄的句子來。與其貪多而報廢也多,不如少寫而精練。重要的是養成正確的寫作習慣,第一步積累材料就沒做好,肯定後面的步驟都沒有什麼好結果。前兩天同修的詩說「好詩應是師尊賜,法育同修智慧多」,提倡信師多學法,再加上做正法三件事,自然有許多感受可寫。「寫不出時不硬寫」,這是很重要的寫作原則。末句裡的「綠意蓬勃」作者不止一次的用過,但這樣寫是把具體的景「抽象化」了,把具體的綠色景物抹去,只剩了綠色;再把綠色轉化為主觀感覺的「綠意」,讀者的視覺中可能什麼也沒留下。不是「綠意」就肯定產生不出形像,它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也可以有形像,但此詩中沒有這種環境。

*正見網2007年6月20日審閱「致鄉親 」:

這首新體詩比較長,我們只舉前面的一些句子來分析,後面的情況沒有多大區別。原詩前四句:「勤勞而又善良的鄉親們啊,請將身邊的場景細細回想,當不幸的消息傳到你的耳旁,驚愕的你不覺猛然間把口大張」。句子不簡練,並不一定有多少「閒字」,有時多用一兩個字就讓人覺得句子「松泡」不結實,因而缺乏力度。試將上面四句稍微刪減幾個字:「勤勞善良的鄉親們,身邊的事請想一想。不幸的消息傳到耳旁,你會驚愕的把口大張」。這樣顯得乾淨利落而比較有力。接下來的四句:「你是否感覺到好像當頭一棒?你是否感覺到頭腦就像凝固一樣?你是否感覺到這無法相信的現實猶如夢中游晃?你是否感覺到宛如晴天的霹靂在頭頂炸響,震盪著你的五腹六髒? 」這四個問句都不是設問,而是「真問」,因為這幾問的答案都是不確定的。用設問,答案由作者給或者知道讀者只可能有一種答案,這樣作者才能把握讀者的思想情緒,讓讀者順著自己文章詩詞的思路走。真問的答案不確定,讀者可能讀到那裡就「一鬨而散」各人想自己的心事或者因為自己的答案與作者相反而不讀了。特別是,當作者問得不恰當時。這裡作者先問「你是否感覺到好像當頭一棒?」接著問「你是否感覺到頭腦就像凝固一樣?」,這問的答案多半是「否」:如果還有感覺,肯定是很痛,痛得要爆開一樣,不會「凝固」;如果失去了知覺,也同樣不能感覺到「凝固」了。總之,寫詩詞文章一般只用「設問」,那是一種修辭手段。前三問的內容意義不大,應刪去。

另外,句子太長了不行。新體詩一般在十一、二個字的長度就可以了。太長了容易完全失去節奏感而給人「散文化」的感覺。本詩有的句子達到了三十九個字格。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