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07年06月04日】

*正見網2007年6月1日登載「草原頌歌(二首) 」:

美麗的草原:「美麗的草原/我成長的搖籃/在一段如歌如夢的歲月/我曾在那方騎馬放牧/我曾在那方打獵射箭// 美麗的草原/我夢中的桃源/那天 那地 那氈包/還有那悠揚的馬頭琴聲/為何一直迴蕩在我的心間// 美麗的草原/我遠古的家園/為了尋求那永恆的真理/我曾不得不含淚向你告別/走遍塞外 浪跡天邊/美麗的草原/今生我多想再回到你身旁/多想在你面前/痛哭 我要告訴你/那千年的夢想已經實現」。「走遍塞外 浪跡天邊」改為「 走遍塞北 浪跡江南」,南、北都走一走,而且不能老是遠離人群。此詩從反覆詠嘆「美麗的草原」中展開聯想和回憶,將過去世和現在世揉合在一起來寫,產生一種迷離恍惚的感覺,因而使實實在在的寫景也略帶飄忽的意味,與全詩的內涵配合得比較好。最後以得法作結,但不直言,構思比較巧妙。

我想騎上那駿馬:「我想騎上那駿馬/馳騁在無邊的草原/我要唱支長長的歌/長長的神曲/在那方久久迴旋// 我想騎上那駿馬/馳騁到遙遠的天邊/我要將宇宙的真理/大法的真相/傳唱在茫茫人間」。此詩雖然也浮想聯翩,略帶傳奇色彩,但給人的現實感更強。只是第二節裡「馳騁到遙遠的天邊」去傳播「真理」和講「真相」,效果是不是很好?如果往人堆裡走,豈不左右逢源?騎著駿馬一路高聲唱過去,挺好的。而且「茫茫人間」或者沒什麼人、或者有人沒什麼反應,都不理想。此兩處稍加改動,一定增色不少。

*正見網2007年6月1日登載「兒童詩:水中月」:

原文:「一輪圓明月/靜靜浮水面 /伸手去打撈 /碎成一片片」。首句的「一輪」改為「朗朗」。其實,「一輪」和「朗朗」都是可留可刪的詞彙,因為它們的內涵都可從其它詞彙中推出,寫出來,只是更直觀而已。但「朗朗」可與下句的「靜靜」相結合,兩個迭字分別表「色」和「聲」,修辭效果更好。此詩的內涵既可以是正面的,又可以是「鏡花水月」的一種註解。但作為兒童詩,因其圖畫形像很強,容易記著。無論給他講那一種理都是可以的。

*正見網2007年6月2日登載「兒童節」:

原標題「兒童節來到」,刪「來到」,能刪的字就刪,標題也一樣,何況詩中已說「喜來到」。原文:「兒童節,喜來到,穿上新衣歡蹦跳。明慧校,道聲早,老師誇我有禮貌。排排坐,開書包,身子端正筆兒牢。三個字,真善忍,一筆一划要寫好。演節目,歌聲高,齊唱法輪大法好。背洪吟,跳舞蹈,學做蓮花手兒巧。下課了,共玩鬧,被人冤枉我不惱。守心性,師父教,品學兼優好寶寶。」除在四個句末把逗號換為句號外,未作其它修改。此詩寫得明朗、歡快,有孩子氣,有節日氣。詩中描述的兒童活動:向老師問好、寫字、唱歌跳舞、做蓮花等等,都具有典型意義和正面、健康的內涵。小孩子從小知道守心性,就更是「明慧校」獨一無二的教育成果了。尚可改進者:「品學兼優」的說法被惡黨提倡多年,已經被灌入許多惡黨的信息:他們說的「品」就是忠於惡黨,和傳統的「品」已經沒有關係了。因此我們可以避免用它,改用別的說法,比如「德才兼備」之類的。

*正見網2007年6月2日登載「惜時」:

原文:「春風拂柳絲絲舞/布穀聲聲催人進/春光有限時日短/莫待春盡空悲情」。此詩四句的結尾只有「情」字是陽平,因此和仄聲的「進」不相押。如果押平聲韻,第一、三句可以保留,如果押仄聲韻,則第一、三句尾字均宜改為平聲。此詩最主要問題是:按內涵,寫春景應該明朗些,勸人精進或清醒也該響亮些。而作者對韻腳和尾聲的處理使全詩色調顯得有些暗淡,好像是在強調最後一句的「悲情」一樣。但除了這個形式上的問題,原詩的構思、表達方式和主旨都比較好。因此根據原詩內涵,換用明朗響亮的韻腳,試改為:「春風拂柳絲絲長/布穀聲聲表衷腸/春光有限時日短/莫待秋風空悲傷」。首句「舞」表歡快,但「春風拂」中已隱含「舞」,而「長」的形像更好。第二句原詩是用「移就」的修辭法,很好,仍保留。因為「布穀」的叫聲是催人「撒谷種」,因此「催人進」說得過去。但後兩句的意思也可認為是「催人進」的邏輯延伸(作者就是這樣寫的),因此改「催人進」為「表衷腸」就完全切合原文內涵,而且使後兩句規勸的內涵變得更加真誠。末句「春盡」便是「夏」,不是令人產生「悲情」的秋天,因此這個詞總得改,就改「秋風」。「悲情」改「悲傷」基本同義。這樣的修改基本上保留了原作內涵、完全保留了原作的表達方法和修辭手法。通常,對涉及到韻腳修改的地方,我們都不輕易改動,因為韻字的選擇很有限,一改就可能把原作內涵改得比較多。但此詩的情形剛好能改得比較好而又基本不傷及原作內涵,就算一個特殊情況吧。

*正見網2007年6月2日登載「天有眼」:

因修改中涉及到句子次序的改換,為方便計,我們採取在被修改的句後加括號的方式。原文:「天有眼天上有天(這句的讀法是3-4讀,與七言詩應有的4-3讀不同,改為 『天上有天天有眼』,並作為全詩第二句)/眾生動靜盡覽見(『盡覽』改『誰看』,並改作全詩第一句)/塵寰迷中苦爭攀(『攀』改『鬥』)/業果相報隨塵緣(『隨塵緣』改『俗緣牽』)/得大法喜破迷團(這句的讀法又是3-4讀,改為『喜得大法破迷團』,並與下句交換位置)/善惡有報天理鑒(與上句交換位置)/慈悲救度善念展,化解惡緣變善緣。神集百雀齊慶歡(『慶歡』改『歡慶』)/翩翩飛聚驚世間。正法弟子行神念(『行神』改『發正』)/上天有眼喜贊觀。」整個修改的基本出發點是規正形式上不太合理和不正確的地方,原詩內涵和表達方式完全沒有改。改後的形式:「眾生動靜誰看見,天上有天天有眼。塵寰迷中苦爭鬥,業果相報俗緣牽。善惡有報天理鑒,喜得大法破迷團。慈悲救度善念展,化解惡緣變善緣。神集百雀齊歡慶,翩翩飛聚驚世間。正法弟子發正念,上天有眼喜贊觀。」除了在句讀、押韻等形式方面作者應該多加注意外,在內容方面也可多花點時間使詞句儘可能精煉些。比如此詩中有些內涵是重複的,可以精簡後合併某些句子,用更少的句子表達同樣或更多的內涵。

*正見網2007年6月3日登載「感恩 --觀《傣族少女》有感」:

為了簡便,只在原句後加括號註明修改部份。原文:「山高水長,葫蘆絲悠揚。一群美麗的傣族少女,在水中央。//天地渾成的浴場,如詩如畫的風光。姑娘的秀髮迎風飄飛(『飄飛』改『輕揚』);姑娘的美麗如花綻放。姑娘的純潔似清清溪水,姑娘的舞姿世上無雙(改『世上』為『舉世』)//祖祖輩輩在這片純樸的土地上(刪「純樸的」,調整句子長短);繁衍生長(前面加『純樸地』);祖祖輩輩相守著,這碧水青山的故鄉(刪『這』)//神賜予這一切的質樸和善良(刪『一切的』);神賜予這一切的和諧和歡暢(刪『一切的』);世世代代表達對神的感恩和信仰(『信仰』改『敬仰』);世世代代把神的慈悲和囑託,銘記不忘。// 葫蘆絲悠揚,溪水靜靜流淌,美麗的傣族少女,在水中央 ……」。請注意「飄飛」和「輕揚」的詞義和形像的差別;「信仰」和「敬仰」在內涵和用法上有重大區別:我們談「敬不敬神」,不談「信不信神」。「不信神」是人類敗壞的最大特徵,我們有神論者不把「信神」看作可以自由選擇的「信仰」,這個詞本身就是敗壞的標誌和結果。其它修改牽涉到刪去可刪之詞彙,調整句子長度。句子長度和句讀關係到全詩的節奏感,不要輕易增加兩句之間的長短反差。一般人容易從表面上去模仿別人,不明白任何一種形式的改變都是有得有失的交換,如果不是真正清楚背後的理,往往就是失而不得。此詩用前後兩節相同的詩節遙相呼應,創造出一種仙境般的氛圍,在這種特殊的氛圍裡展開作者要描述的演出場面和抒發作者觀後感。描述中抓住舞者的特徵,以讚賞「姑娘」的口氣來寫,美麗而不妖艷;樸實而不土俗。抒發觀感則以對神感恩的讚頌口氣來寫,理直氣?選⒊瀆?囪觥C櫳春褪惴⒍季哂薪杴康母腥玖Α?p>*正見網2007年6月3日登載「佛恩浩蕩」:

原文:「佛恩浩蕩正危穹(換作第二句);為救眾生師尊成(失韻,『成』不押『穹』,『師尊成』改『慈悲宏』,換作第一句);層層宇宙舊勢滅,只剩人間一點紅。講清真相救眾生(『救眾生』改『醒迷眾』換作第七句);世人聽了迷中醒(改為『天上人間共大同』,作為末句);「三退」超過二千萬,天滅中共一念中(此聯移上,作為第五、六句)」。作者似乎每句都在押韻,這樣不必要,會增加構句的困難,而且每句押韻反而不如隔句押韻好,因為韻感是從「押」與「不押」的對比中體現出來的。作者的韻腳中實際上包含著「東冬」和「庚青」兩個韻部的韻字,因此有的地方失韻。作者可自己上網找到「詞韻簡編」來對照一下,看本詩中哪些字同韻,以加深印象。此詩中有些句子寫得很不錯,比如「佛恩浩蕩正危穹」,構句和聲韻都好;「層層宇宙舊勢滅,只剩人間一點紅」,內涵豐富,形像而傳神,堪稱妙句。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