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10月0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季子然(1)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2)?”子曰:“吾以子(3)為異之問(4),曾(5)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6)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7)矣。”曰:“然則從之(8)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論語·先進第十一》)

【注釋】

(1)季子然:季氏家的子弟,名子然。當時仲由、冉求都在季氏做家臣。
(2)與:音“魚”,同“歟”,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
(3)子:你。
(4)為異之問:異,非常、其它。在問其它(人)。
(5)曾:乃、原來是。
(6)事:侍奉。
(7)具臣:充數而沒有作為的臣子。
(8)從之:從,依順、聽命。之,指季氏。

【語譯】

季子然問:“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嗎?”孔子說:“我以為你是在問其他人,原來是在問仲由和冉求啊!所謂大臣,必須要能以正道來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應該再當大臣。現在仲由和冉求,只能算是充數而沒有作為的臣子罷了!”季子然說:“那麼他們會凡事聽命於季氏嗎?”孔子說:“殺父親和殺君主的事,他們也不會聽命的。”

【研析】

在本文中可以看出孔子在權勢、道德之間,看得很清,所謂:“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不卑不亢,義正嚴辭。孔子在為政的辭就去留上,也慎重其事,“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論語·為政》),如果無法實現這一點抱負,也不會愚忠的,如果凡事都要聽命於上位者的指令,那還講究道德修養做什麼呢?不只是大臣要“以道事君”,下位者也都應該以道事上位者,因為上位者可能會下違法或違反道德的命令,下位者怎麼能去執行呢?如果“以道事君”,君不聽勸諫還要違法或違反道德行事,那麼大臣當然要辭去了,為政的基點要合於正道,沒什麼好執著的。

孔子的學生在權勢的壓力面前,在“以道事君”的原則上就不一定能守得那麼好了,那結果呢?可能就落得“愚忠”、“為虎作倀”、“幫凶”、“助紂為虐”、“具臣”等污名,而自取其辱,為政者或在下位者不能不慎。例如:“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論語·先進》)冉求本應以道規勸季氏不要犯上作亂,如果季氏不聽,就應辭去。可是冉求反而被季氏權勢誤導了,幫著他搜刮民膏民脂,忘記了當初為政“以道事君”的原則了,那麼相應而來的就是罪過和恥辱。

【延伸思考】

1、自古以來邪惡勢力能夠作亂,塗炭生靈,如果沒有人去附和、去侍奉邪惡頭子、甘願當犬馬去執行邪惡頭子的命令,那邪惡勢力可能那麼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嗎?想想看:社會混亂和社會上的每個人是不是都有關係?有的姑息、有的縱容、有的搧風、有的推波助瀾、有的在帶頭、有的跟隨,如果沒有維護道德的勇氣,到頭來受害的是誰呢?

2、我們常看到許多人人云亦云、隨大潮,隨流行,懶得自己動腦筋思考,這樣的人容易迫於情勢、跟隨權勢,喜歡感受激情,隨之起舞,狂歡作樂去了。習慣於無理性盲從低下的潮流,道德容易崩潰,失去善惡好壞判斷能力而沒有羞恥。想想看:自己容不容易被一些低下的潮流帶動?自己道德自我約束的力量抵擋得住充滿情慾放縱的潮流的引誘嗎?目前社會上的許多潮流,理性的成分多不多呢?

【歷史故事】

傅說勸諫武丁
商代高宗武丁居喪守孝,曾經三年不理政事。服喪期滿後,他仍然不談論政事,群臣為此議論紛紛。武丁於是寫信詔告群臣說:“因為我要做天下民眾的楷模,我怕自己德行不夠,所以不敢說話。我一直在認真考慮治理天下的道理,於是夢見先王賜予我優秀的輔弼大臣,他會代替我發表政見。”他把自己在夢中遇見的大臣形像描摹下來,讓人照著畫像四處尋找。

當時,傅說正在傅岩的郊野修築圍牆,他與畫像上的人最為相像,於是武丁立即立他為輔相,讓傅說早晚留在自己身邊進納善言,輔助他修德勤政。

傅說受命統領百官,他向武丁進言道:“英明的君主順應天道,建立國家、設置都城並任命各級官員。這樣做,並不是為了貪圖安逸享樂,而是為了治理黎民百姓。上天聰明睿智、無所不察,聖明的帝王可以效法上天治理天下,群臣百官敬順天命,黎民百姓也就可以得到治理。”

“說話輕慢隨意,就容易遭到羞辱;輕易動用武力,就容易引起衝突戰亂。國家治亂興廢的關鍵在於群臣能否奉公守法。所以,任官不能根據個人的好惡,而要看他處理政事的能力。爵位不能授給那些品德敗壞的人,要看一個人是否賢德謙遜。不要寵幸小人、容忍輕慢,不要怕人批評而將錯就錯。凡事要慎思而行,政事才能有條不紊。”

武丁聽了這些建議,非常高興。傅說拜行大禮,說:“知道怎麼做並不困難,要付諸實行才困難。”他又說:“要學會抑制自己內心的慾望,務求勤勉於政事,這樣才會提高自己的治國能力。誠心誠意想著治理好國家,你個人的道德素質才會日漸提高。”“如果為人過於自誇自大的話,即使有美好的東西,也會失去;如果過份炫耀自己的能力,反而容易失去自己的功勞。”傅說用這些話來勸諫武丁,希望武丁的德行不斷增進。

武丁說:“有了賢良之臣的輔佐,才會有聖明的君王。先前伊尹輔佐先王成就大業,可是他卻說:‘我不能使君王成為堯、舜那樣的聖王,深感慚愧,就好像在街市上遭人鞭打一樣。’哪怕有一個賢才得不到任用,他就會說:‘這是我的失職!’他就是這樣輔佐我的先祖,以致功勳達於上天。希望你能認真輔佐我,繼承先王的宏圖大業,使黎民百姓的生活永遠安定。”

傅說下拜叩首,說:“我一定會讓大王的偉大績業發揚光大!”傅說遂統領百官,最終輔佐武丁成就了中興商朝的大業。

(出自《尚書》)

(出自正見網: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6/7/31/38795.html)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