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選讀:《貞觀政要》(十八)

陸志仝


【正見網2008年01月31日】

以下古文選自《貞觀政要·論儉約第十八》:

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興造,必須貴順物情[注1]。昔大禹鑿九山[注2],通九江[注3],用人力極廣,而無怨讟者,物情所欲,而眾所共有故也。秦始皇營建宮室,而人多謗議者,為徇其私慾,不與眾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遠想秦皇之事,遂不復作也。古人云:‘不作無益害有益。[注 4]’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注5]’固知見可欲,其心必亂矣。至如雕鏤器物[注6],珠玉服玩,若恣其驕奢,則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車服、婚嫁、喪葬,准品秩[注7]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斷。”由是二十年間,風俗簡樸,衣無錦繡,財帛富饒,無饑寒之弊。

貞觀二年,公卿奏曰:“依《禮》,季夏[注8]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注9]方始,宮中卑濕[注10],請營一閣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氣疾,豈宜下濕?若遂來請,糜費良多。昔漢文將起露台[注11],而惜十家之產,朕德不逮於漢帝,而所費過之,豈為人父母之道也?”固請至於再三,竟不許。

岑文本[注12]為中書令[注13],宅卑濕,無帷帳之飾。有勸其營產業者,文本嘆曰:“吾本漢南一布衣耳,竟無汗馬之勞,徒以文墨致位中書令,斯亦極矣。荷[注14]俸祿之重,為懼已多,更得言產業乎?”言者嘆息而退。

戶部尚書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無所[注15],令有司特為之造廟。

溫彥博為尚書右僕射,家貧無正寢,及薨,殯於旁室。太宗聞而嗟嘆,遽命所司為造,當厚加賻贈[注16]。

魏徵宅內,先無正堂。及遇疾,太宗時欲造小殿,而輟其材為徵營構,五日而就。遣中使賚[注17]素褥布被而賜之,以遂其所尚。

注釋

[注1]貴順物情:貴順,重視、順應之意。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夫併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物情,本文指‘民心或世情’。出自《後漢書·爰延傳》:“夫愛之則不覺其過,惡之則不知其善,所以事多放濫,物情生怨。”

[注2]九山:這一詞在中國古代有幾種說法;筆者認為本文採用唐·孔穎達的註解比較準確。泛指九州的大山。原話出自《尚書·禹貢》:“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

[注3]九江:典故出自《尚書·禹貢》:“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土、夢作乂。”有很多種說法,筆者認為採用漢·孔安國的註解比較準確:“‘九江’謂大江分而為九,猶大河分為九河。”這比較符合大禹治水的實際情況。而南宋·蔡沈《書集傳》說:“九江,即今之洞庭也。”應該是誤解。

[注4]不作無益害有益:出自《尚書·旅獒》:“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

[注5]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可欲”指足以引起慾念的事物。出自《道德經》:“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注6]器物:指古代的酒器。

[注7]品秩:官品與俸祿。出自《後漢書·皇后紀第十下》:“鄉、亭之封,則不傳襲。其(公主)職僚品秩,事在《百官志》。”

[注8]季夏: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夏曆的六月。出自《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

[注9]秋霖:秋日的淫雨。出自《管子·度地》:“冬作土功,發地藏,則夏多暴雨,秋霖不止。”又見於 宋玉的《九辯》:“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干?”

[注10]卑濕:地勢低下潮濕。卑,在古文中既可表示地勢低下也可表示地位低下。

[注11]露台:露天台榭。典故出自《史記·孝文本紀第十》:“(孝文帝)嘗欲作露台,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台為!’”後遂以“露台”為帝王節儉之典。

[注12]岑文本:岑文本(西元595 -西元645),字景仁,南陽棘陽人。岑聰慧敏捷,博通經史。貞觀元年,為秘書郎兼直中書省。貞觀十一年,拜為中書令。貞觀十九年太宗將伐遼,凡所籌度,一皆委之。文本受委既深,神情頓竭,言辭舉措,頗異平常。太宗見而憂之,謂左右曰:“文本今與我同行,恐不與我同返。”及至幽州,遇暴疾,太宗親自臨視,撫之流涕。尋卒,年五十一。其夕,太宗聞嚴鼓之聲,曰:“文本殞逝,情深惻怛。今宵夜警,所不忍聞。”命停之。贈侍中、廣州都督,諡曰憲,賜東園秘器,陪葬昭陵。

[注13]中書令:官名。漢武帝時以宦官擔任,稱中書謁者,置令與僕射為其長,掌傳宣詔命等。中書令即中書謁者令之省稱。此官名歷代叫法有所不同,唐玄宗開元初改為紫微令,天寶初又改為右相。

[注14]荷:承受、承蒙。
[注15]祭享無所:連個祭奠的地方都沒有。
[注16]賻(音副)贈:指贈送給喪家的財物。
[注17]賚(音賴):本文指贈送、賞賜。

全文大意

貞觀元年,太宗皇帝對身邊的大臣們說:“自古以來,帝王凡是要興建工程,必須順應民心。從前,大禹鑿開大山,疏浚天下江河,耗費人力非常多,卻沒有人埋怨,就是因為老百姓希望這樣做,他順應了百姓心願的緣故。秦始皇營造宮殿,人們紛紛指責怨恨,就因為他是為了滿足私慾,違背民心的緣故。我最近想造一座宮殿,材料已經準備齊全,但是一想起秦始皇的往事,就不再興建了。古人說過:‘不要做無益的事去損害有益的事。不謀求滿足私慾,不使民心混亂。’因此可知謀求私慾,民心必然背離。比如精雕細鏤的器具,珠寶美玉奇服珍玩,要是放縱自己去驕奢享用,那麼國家危亡就會馬上到來。從王公以下,住宅、車服、婚娶、喪葬等,凡是按照官職品級不該使用的,一律禁止。”從此二十年間,整個國家風俗簡樸,人們衣著不追求華麗,然而物資富饒,民眾沒有飢餓寒冷的禍害。

貞觀二年,公卿們上奏說:“按照《禮記》的說法,夏季最後一個月,可以居住在高台樓閣上。現在暑熱未退,秋季的連綿大雨又剛剛開始,皇宮中地勢低下潮濕,請為陛下營建一座樓閣來居住。”太宗皇帝說:“我患有哮喘病,怎會適宜居住在低洼潮濕的地方?但若是同意了你們的請求,花費實在太多。從前漢文帝準備構建露台,為珍惜相當於十戶人家財產的費用,就沒有興建。我德行趕不上漢文帝,而耗費的財物卻超過他,難道這就是作為百姓父母的德行嗎?”公卿大臣再三奏請,太宗始終沒有答應。

岑文本擔任中書令時,其住宅低矮簡陋,沒有帷帳等裝飾。有人勸他購置家產,岑文本嘆息說:“我本來不過是漢南一個普通百姓,沒有立過一點戰功,只靠著舞文弄墨做到中書令,這已經是到頂點了。我享有很高的俸祿,心裡已經很不踏實,哪敢談什麼添置產業呢?”勸告的人感嘆著退了回去。

戶部尚書戴胄去世,太宗皇帝因為他家的住宅簡陋,連個祭奠的地方都沒有,就命令有關部門特地給他建造一座廟。

溫彥博任尚書右僕射,家裡貧窮,居室沒有正廳,去世以後靈柩停在側屋。太宗聽說後很感嘆,立即命令有關部門給他建造正廳,贈送優厚的財物為他辦理喪事。

魏徵的住宅原來沒有正屋。他得病的時候,太宗皇帝正好準備建造一個小宮殿,就停下工程,用這些材料給魏徵建造正屋,五天就竣工了。太宗還派遣宮廷使者帶著素色的褥子和布制的被子賜給魏徵,成全他節儉的美德。

評講:貞觀初年,唐太宗在跟大臣們談論政事時就精闢的指出了:“帝王凡有興造,必須貴順物情”。所以從唐太宗到朝中的大臣們都過著儉約的生活,現在的人可能都難以置信。正因為此,在貞觀時期的那二十幾年內,全國上下的民眾“風俗簡樸,衣無錦繡,財帛富饒,無饑寒之弊。”請各位讀者特別注意“財帛富饒,無饑寒之弊”這幾個字。也就是說,一個力行儉約的政府,將給老百姓帶來多大的好處啊!

就在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中國大陸14個省市自治區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雪災,全國受災人口已近6000萬,這是中共邪黨竊國以來,也就是50 多年來遇到的第一次這麼大的災害。截至1月27日8時,1月10號以來的雨雪天氣已造成安徽、河南、湖南、湖北等14個省市區的5835.1萬人受災,因災死亡18人,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3.4億元。

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嚴重的災難?請各位讀者將現今中國大陸政府官員奢侈糜爛的生活與貞觀時期君臣們的儉約作風對比看看,不就清楚了嗎?現今中國大陸政府在興建工程的時候,是如何不得民心的?又是如何不顧老百姓死活的?我想,如果要把它們對老百姓犯下的罪行都寫出來的話,那只能用罄竹難書來形容。

筆者為正在受災的中國大陸民眾感到難過;更希望所有中國大陸民眾在這一場災難中認清災難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退出中共邪黨,以儘早結束中華民族的這一場浩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