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9月11日】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空間,花草樹木都有根,連隨波飄蕩的浮萍都可以見到絲絲的根須。那麼人是不是也有根呢?古人陶淵明回答道:「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曹雪芹的《紅樓夢》中也有「人生斯世兮如輕塵,天上人間兮感夙因」之句,反映了人難以把握自己的命運的悲嘆。人心無根,就不知道飄向何方,也不知生命的歸處。
上世紀九十年代,一曲《把根留住》流行了很多年。但唱來唱去,終究無法知道什麼是人的根,無可奈何中把夢想當成了根,「期待著舊夢重圓」。是的,從表面看每個人都有夢想(某些夢想又被稱為理想比如××主義),人有了夢想在生命的表層看來就有了積極的人生,生命也就有了依託。所以我們看到,孩子在遊戲中找到依託,大人在事業中找到依託,在繪畫中找到了依託,在音樂中找到了依託,在愛情中找到了依託、在仇恨中找到了依託,在××主義的空想中找到了依託。找不到依託的紈絝子弟在尋求刺激中揮霍著人生……
夢想不可避免地使人沉重。在現代生活中,無論窮人還是億萬富豪,每個人都在抱怨活得很累。富裕的人為成功所累,窮苦的人為生存所累、為房子所累、為求學所累,為工作所累,每個人還不得不面對那些不知什麼時候到來的疾病和災難、不知什麼時候到來的欺騙和背叛。人的夢想又象肥皂泡般容易破碎,依託於夢想如同抓著海上飄浮的稻草,不知哪一天夢想會憑空而去,兩手空空的人們常常淹沒在無助的絕望裡。
生活的重負使人們渴望自由,渴望擺脫生活的鎖鏈。「不自由,毋寧死」,「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在近代社會,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幾乎成為了生命的最高目的。可是當人一旦獲得了絕對的自由,沒有了任何壓力和責任,不知來源的空虛和無意義感馬上接踵而至,瀰漫在人的身體和心靈中,比生活的重擔更讓人不知所措。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把這種人沒有使命、沒有著力點、無所把握的生活狀態,稱為「生命難以承受之輕」。人徘徊於輕與重之間,宿命般地找不到第三條路。所以有些人到了退休的年齡,怎麼也不願離開工作崗位,不僅僅是他們工作有多少利益可圖,更主要是一種習慣、一種寄託。退了休,心裡的支撐被憑空抽走,頓覺茫然無措。有些為官者,在位時,人們前呼後擁,呼風喚雨,為所欲為。一旦退了休,門前冷落鞍馬稀,曾經賴以支撐生命的浮華不再,人生成為一杯變味的涼茶,心裡的空虛加快了身體的衰弱,一些人很快衰老死去。
傳統文化成長下的人具有安全的或穩定的心理結構,無論社會動盪與否、朝代更迭與否,對幸福的感覺是恆定的。但是,到了近代社會,隨著社會文化的變化,由於「政治」利益以及經濟形式的變化,穩定的傳統社會形態也就發生了變化,衡量一個人的地位或價值的是其所擁有的「財產」(包括權勢和名望)多少,而不再是傳統文化下的「道德」或「宗教」。財產和名利等等本身具有不穩定的特點,人們對幸福的感覺也不再是恆定的,變得飄乎和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性使人往往在擁有了自由的同時,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也隨之增加,人隨之產生了一種特別的心理傾向,即心理學家費洛姆稱之為的「逃避自由」。所以人的心靈迫切地需要某種依託,才有歸屬感和安全感,才會使生命不象塵埃一樣漂浮,人生才有真正的幸福。
這種幸福的源泉就來自於人生的根。人生是有根的。那麼人生的根又在哪裡呢?其實人生真正的根就存在於傳統文化之中,是傳統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存在於傳統文化的最深層次,那就是人的信仰。
信仰是人生的根,在現代無神論者看來不可思議,更有甚者把信仰稱為精神鴉片。這種看法有知識局限也有別有用心的因素。其實要想認識人生的根也不是什麼難事,只要轉變一下觀念,不要迷信於「眼睛所看見的才是真的」就可以了。
人的構成是非常複雜的,我們表面看到的只是人的一小部分,是在我們這個三維空間的身體,而只有物質身體的人還不能說是完整的人,躺在太平間裡的人就是一塊肉。人是肉體與心靈的統一體。而心靈存在的空間是多維的,無比廣闊的。一位文學家曾說,「陸地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心靈的空間雖然不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現代的儀器探測到,但人們卻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心靈的空間也是物質存在。
在心靈的一個空間中有一塊地叫做心田,心田外有一道門叫心扉。中華文化不是誰憑空創造出來的,是神傳的文化,我們祖先發明的詞彙,很多都是有來歷的,現代人看不到,就把它說成是想像、幻覺。人類的異化使人越來越依賴於現代的工具,而丟棄了人天生的能力。人原本很容易認識到的東西變成了神秘莫測。人生的根――信仰就生長在心田裡。人生的許多種子都生長在這裡。有的種子是外來的,比如愛情,需要人先敞開心扉才能播種在心田。有些種子是與生俱來的,象信仰那樣,本身就是構成人的本質的因素,但是能否萌發需要後天的條件。
心田裡最重要的物質叫做德,它相當於我們地球上的土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心田裡沒有了德就像大地沒有了土壤一樣,只剩下堅硬的岩石,整個大地一片荒蕪。
信仰的種子在人的心田裡,它只具備著一個細胞的雛形,能否生根和生成什麼樣的根依賴於傳統文化的滋潤和人自身的機緣。傳統文化就像水一樣,有了它的灌溉,信仰才能在心田裡生根。普通人的信仰生根後,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它可以使人的德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沒有信仰之根的人就像一片山坡沒有植被,在金錢的風、名利的雨、慾望的河的沖涮下,德很快喪失殆盡,等待他的只有悲慘的命運和形神全滅的結局。信仰的根扎得越深,他越不受名利的左右、越有自主性,他的生命越是自由的。在社會上另外有些人嚴格按照信仰的要求去做,一步一步地去實現他的信仰。這種信仰不但生根,還會發芽開花,生長為參天大樹,這個信仰的實現過程就是修煉。
幾千年來,人們普遍生活在有信仰的狀態,無論社會如何變化,人的心底總能保存著那一份安寧。在生活中有沉有浮,有寵有辱、有失有得,因為有了定心的根,社會總體上處於一種平靜、各安其命的和諧狀態,雖然時有改朝換代的動盪,但很快又歸於平衡。可是由於共產邪黨的到來,這一切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共產邪黨作為一個外來邪靈控制人的手段不過是兩個字――「名利」。許諾跟著共產黨邪走,將來物質極大豐富、各取所需,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共產共妻等等……。但是信仰使人產生一種相對固定的是非觀念,不會以共產邪黨的是為是,以共產邪黨的非為非。黨要想達到對人的絕對控制,必須鏟除人們的信仰。這就是共產邪黨一旦政權穩定就開始破壞各種宗教的原因。但共產邪黨無法鏟除信仰的種子,鏟除了它就是鏟除了生命。所以共產邪黨大肆破壞信仰的種子萌發的條件。首先是破壞傳統民族文化,破壞了傳統文化就斷絕了信仰生根的外在條件,再偷梁換柱,把黨文化的毒素輸入到人們的心靈之中(詳情請參閱《九評共產黨》)。這就像用藥物控制人一樣,到一定時間藥物會失效。所以要不斷地灌輸,共產邪黨每個星期都要強迫公務人員、教師、科研人員等進行政治學習就是這個原因。也就是補充給人注射毒品。黨文化也有成癮性,時間一長,有很多人都對這種黨文化產生了依賴性,沒有它就不知道怎麼活了。這樣,人們心中信仰的種子不能萌發,共產黨就可以用它所壟斷的所有的國家資源通過利益的分配控制所有的國民,因為人沒有了內心的約束,為了名利,可以無惡不作,以能夠僥倖逃脫懲罰為標準。人的德也就大量喪失。人類的道德喪失的太多,人心都無善念,人人為敵。人心呈現一種失控的狀態,社會危機四伏。共產邪黨也開始嘗到了它破壞信仰的苦果。
有人說中國人是無根之人,中華民族是無根的民族。這是一個恐怖的現實。一個人失去了根,就像斷線的風箏,不知飄向何方,一個民族失去了根就像空中的飛機失去了動力,隨時面臨著毀滅的危險。唯一自我救贖的辦法是恢復傳統文化,重建人的道德。使信仰種子能夠在國人的心田裡生根。
共產邪黨雖然破壞了信仰發育的外在條件,但是它鏟除不了信仰的種子,一旦清除了黨文化的毒素,人性就會回歸,信仰就會生根,人類就會從新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