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1月28日】
一、漢服的定義
漢服這個名詞是最初其它民族對漢人傳統服飾的稱呼。就像胡人的傳統服飾稱為胡服,而漢人的傳統服飾也就相對的稱為漢服了。因此,漢服主要是指中國上古時期三皇五帝至明末(公元十七世紀中葉)以前,在這數千年中漢族人民所穿的漢族傳統服飾,都稱為漢服。
二、漢服的起源
中國古代先民從漢服起源的開始就已經將他們敬天禮佛的精神信仰,天人合一的文化心態以及種種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都積奠於日常生活的服飾穿戴之中,構築成了漢服文化的豐富內涵。
三、漢服的繁榮與輝煌
聖者言:「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人一朝民,一朝文化,一朝服飾。」
中國服裝簡史:
「商」朝 → 上衣下裳 縲祖養蠶取絲
春秋戰國 → 代表性「深衣」(披體深邃 深而不露)
上衣有四塊布(一年四季),下裳有12塊布(12個月)
秦漢 → 「莊重古樸」袍服為內衣→ 取代深衣
張騫出使西域→ 絲綢之路 (中西文化交流的開始)
唐 → 「雍容華貴」
→ 品色服 敦煌壁畫裡飛天 = 仙女(天人)
宋 → 「精巧雅致」「背子」
明 → 「典雅華麗」 補服 「比甲」(背心)
鳳冠霞披(皇后)
四、漢服的特色
自古在中國服裝便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種符號,在等級觀念很重的古代亂穿戴就將被視為衣冠不整是非常失禮儀的。
「服色」在中國歷代除了區別身份地位外更可表示所處的場合。從天子到文武百官,不管參加祭祀、上朝還是日常穿著的服飾,對於顏色都有詳細的規定。
漢服最主要的特色是交領右衽、袖寬且長、以繩帶繫結取代扣子,穿著漢服讓人神態舉止有含蓄內斂、端莊穩重、瀟洒脫俗的氣質與美感。這些特色不僅有別於其它民族的服飾,就連與深受漢服影響而產生的和服、韓服也不同,跟西服更是大大的不相同。
五、漢服的樣式
1.衣裳
即上下兩截,有上衣下裳、上襦下裙、上衣下褲。這是漢服最古老的基本形式,「衣」一般為大袖,「裳」古代是指裙子。而古代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上 衣下裳形式的冕服。普通平民百姓也穿上衣下裳,但為勞動方便,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2.深衣
即上衣下裳相連,有曲裾、直裾兩種。曲裾深衣是將後片的衣襟加長形成三角,加長後的衣襟穿時繞至背後,再用腰帶繫緊。而曲裾和直裾的區別就在於裾上,曲裾深衣是把裾繞在身上,稱為「曲」;直裾深衣是把裾垂直於地面的,稱為「直」。深衣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樣式,是高官貴族的常服,平民百姓的禮服。
3.袍服
即上下通裁,就是中間沒有縫合線,一體裁剪而成。分為長衣(直裰、直身)以及長衣(袍、衫)、闌衫、褙子(由 襖子、大袖衣、旋襖演變而來)、半臂。袍服通常襯有白色內衣,一般作為百官及士人的常服。袍服領子大多裁為雞心式,且以袒領為主,穿著時露出內衣領;袖子一般為大袖且袖口收斂,領子和袖子都有綴有花邊;下繹常製成一排密蟻,或裁為月牙狀。
4.襦裙
上短衣、下以繩帶系裙。可分為短襦、半臂、大袖衫。此款式為婦女最喜愛的穿著。
六、為甚麼要推廣漢服
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這項活動的宗旨最主要是要尋回我們漢服源遠流長的珍貴服飾禮儀文化。
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得獎作品:
禮儀服裝類金獎」瞬」
展現了大唐時期短襦長裙的一個經典款式。但唐朝的穿法與其它朝代都不一樣,它長裙的造型是扎在胸上面,腰線非常長。裡面其實是一件真正的小汗衫,左右交叉領的小汗衫。這件衣服結構正確,短襦長裙,裙子扎在外面,裡面要配一條襯裙。它的搭配法、結構、標準尺寸、袖長、衣服的長短、打結的方式、裙子多少層、褲子的結構與穿法,都是非常符合當時的穿法與樣子的。
禮儀服裝類銀獎」天地春」
這套是根據明朝的經典款式設計製做的襦裙。明朝推翻元朝後使得大唐服飾風華再現,服飾也顯得「典雅華麗「非常有大明的氣派。這款是明朝婦女非常普及的服飾。造型是領子寬、袖邊也寬,比較祥和大氣一點,不像宋朝的秀氣。
日常服裝類金獎」桃源‧憶故人」
是典型宋朝家居女子服裝,帶有非常明確的宋朝襦裙的結構和造型。上衣的細膩的小格子是很復古的圖案,符合宋朝那個年代的審美。小碎花是很柔和女性化的花色,結合邊裾的搭配,是比較典型的宋朝的款式。把衣服打開從工藝的角度看,裡面的結構是宋朝的傳統做法。比如裡面還配了褲子,那種大襠褲沒有鬆緊帶,是紮帶子的。這種扎法實際上延續了幾千年,古代的褲子就是那種穿法。上衣叫短襦,是宋朝女子家居穿最普遍的樣式。交叉領短上衣,袖子是比較窄的,下身是長裙。短襦(上衣)和長裙中間紮帶子的方式和配的玉墜都非常搭配。
日常生活類銀獎」漢古緣」
這是一套在唐朝中期比較流行的高腰長裙大袖衫款式,主要是宮庭流行的造型。宮廷流行的禮服往往很快就流傳到民間去了,一般富貴的人家都是可以穿這樣的款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