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山夜話:中醫的不變應萬變

宋晨光


【正見網2008年12月26日】

中醫在世間的流行,要比有文獻記載的時間更長。《黃帝內經》的成書歷史,有推說兩千多年的,也有推說三千年的。在這兩、三千多年的歷史過程中,中醫在《黃帝內經》之後,又有了《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等。雖然中醫著作眾多,但所講者,歸根結底都沒脫離陰陽五行的理。

縱觀歷史,幾千年來,不管出現什麼疾病,中醫都是根據不變的陰陽五行的理,來應對各種疾病的。近代由於實證科學的迅速發展,人們對陰陽五行的理,只當著一種哲學觀來認識,不去實踐,對中醫的精華當作糟粕去除,只研究中醫的皮毛,不研究中醫的根本,比如只研究中藥方劑中有效的成分是什麼?而不研究中醫陰陽五行變化之理,致使今天的中醫,遠遠不如古代。

中醫的根本是什麼?是道。現代人對「道」知之甚少,解說許多,恐怕也不明白。而古人性善,一聽說「道」,就知其涵義,起居行臥,一切行為都遵循不變的「道」,行善積德。

中醫的理論源於道,所以,道家的陰陽五行是中醫的根本。中醫離開了陰陽五行的法理,就會一籌莫展。如果用現代科學指導中醫,中藥的效果恐怕還不如西藥。所以陰陽五行是一定層次範圍法理之體現,在這個層次中,不管萬事萬物如何變化,都源於陰陽五行,都可以用陰陽五行的法理對應化解之,由此可知,這樣的法理,不是人能制定的,正因為是神傳給人的,所以中醫才能得以持續數千年,以「不變應萬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