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5月30日】
學法時,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靜下心來學進去,不能理解法的內涵,得到法的啟悟。比如,當琢磨著「我喜歡看這段,這部分和我沒關係可以不看。」時,這樣抱著自己的情感、觀念與利益學法時,強調的是自己的認識、自己的感受。而挑著選著學法,已經犯了學法的大忌,用人心衡量佛法更是大不敬。當人不能放下人自己,靜下心來、心平氣和學法時,是很難看到真法顯現的,法也裝不進人心的。只有放下自己的情緒與喜好,把心放空、放淨,才能裝進去法,佛法才能顯現出來,佛法才能啟悟人,才能學好法。
發正念時,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做到正。心沒有正,沒有按照煉功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念沒有正,還在胡思亂想;坐姿沒有正,脊背沒有直;手沒有正,已經不是立掌而是歪了。諸多的不正,效果可想而知。為甚麼我們不能把自己當作宇宙的保護者,盡職盡責的做好這關係到宇宙安危之事呢?因為我們在不知不覺的強調自己。比如現在我累了,這次整點可以忽略;目前做項目,考慮的多一些,靜不下來可以原諒;今天背酸,靠著點吧;睏了,手歪就歪吧。我們沒有把責任放在前面,沒有把宇宙和眾生放在自己前面,就在強調自己。當我們放下自我的時候,我們才會體悟責任的重大、使命的莊嚴,才能不負重託、嚴謹嚴肅的做到位。
講真相時,很多時候我們的慈悲還那麼蒼白。當我們在擔心這個人會不會理解,那個人是不是會舉報,他是否會反感時,我們並沒有在意眾生的安危,我們在意的是自己的感受,是別人對自己的態度,自己的得失與安危。心裡多了一點點的我,就少了很多的他人,心裡裝的最多的還是自己,那麼眾生的位置能在哪裡呢?當我們強調自己的時候,不可能感受眾生的苦痛與安危,也更沒有悲憫與拯救的願望。當我們放下自己的怕這怕那之人心的時候,我們才能感受到眾生的危險,才能有盼眾生救度的無私無我境界。
在與人交流時,我們常常打斷別人的話語,常常急於否定別人而表達自己,其實我們已經在極力的強調自己,壓制別人。比如,我們說「你先別說,等我說完,我的意思是什麼,你根本沒懂我的話。」時,就是在強調自己。強調自我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是敞開的、寬容與包容的,而是關閉的,或者是只有一點點縫隙,只接受符合自己觀念的意見與建議。我們在關注自己的時候,根本不懂得尊重對方,不會耐心聽完別人的意見,不會清醒的判斷與分析事情的原委,更不能謙虛的取長補短。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有尊重和認同,才能敞開心扉,讓別人言無不盡。
在與人相處中,我們常常只知道自己要什麼,而從不在乎別人要什麼,只關心自己的情感被傷害與否,不關注別人的情緒。常常以自己的觀念去衡量別人,把不符合自己觀念,不接受自己觀念的人,都定為心性不高、自私自利的人。比如當我們說「他從來不為我考慮,他心裡只有他自己。」的時候,我們已經不比對方高在哪裡,已經和他在一個層次中斤斤計較了。當一個修煉的人在向外找、強調別人的錯誤、執著別人的執著時,就已經不在修煉的狀態,就已經在掉層次。當我們強調自己受的傷害與委屈,抱著常人的恩怨情仇時,根本不可能有先他後我的善境界。只有放下自己的名利、恩怨、得失與感受,才能發自內心的關愛他人,先他後我的善待於人。
當我們與人發生矛盾時,我們常常怒氣衝天,眼裡看到的都是對方的缺點和錯誤,簡直不可理喻、不可原諒。比如當我們埋怨「說了一百遍,你怎麼就不能改呢?」時,我們強調的是自己的反覆提醒,強調的是別人沒有按照自己的觀念去做,強調的是自己的耿耿於懷、憤憤不平。我們執著於別人的錯誤,好像只有把別人說的一無是處才能解心頭之恨,這時我們根本不是理性的,而是魔性的,根本沒有用善良的本性去看問題,而是被氣恨的觀念所左右。強調自己的時候,我們的心是刻薄的挑剔的,其實已經迷失了自己。只有放下自己的怨恨與妒忌,放下對一切常人的成見,無欲無求才能體諒別人,才有覺者無所不包的寬容的胸懷。
當別人指出自己錯誤時,我們常常表面上平靜如水,實質上在心裡暴跳如雷。我們的心怎麼那麼怕碰、怕說、那麼不願意接受指責與批評?不讓人說的根子是什麼?不就是強調自己的完美無缺嗎?一個修煉的人如果不敢於承認錯誤,怎麼可能在錯誤中吸取教訓,在磨礪中成長與成熟。我們很少能靜下心來真正的接受別人的批評,是因為那個自以為是、狂妄自大觀念的障礙,是它不想被鏟除與被解體。當我們放下傲慢偏執、唯我獨尊的觀念時,就會認識到別人的批評是中肯的,別人的意見是善意的,別人完全是為自己負責,自己有什麼理由拒絕善良呢?自己更應該為自己負責,儘快更正錯誤,提高上來。
當我們強調自己的時候,我們對師父的慈悲苦度、無私給予、默默呵護,表現出視而不見。我們在心裡覺的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受之無愧的,此時我們的心沒有感恩。而當師父讓我們做事時,我們有時滿腹狐疑、畏首畏尾,有時斤斤計較、憤憤不平,有時戀戀不捨、患得患失。剖析自己的心,發現在師父與我之間,我常常只想得到、占有和索取,不想付出與承受。當師父與法要求自己哪怕只有一點點時,自己是那麼的費勁,那麼的瞻前顧後、步履維艱,那麼的抱怨,那麼的講條件、講代價,而所有的算計與不捨都是因為沒有放下自我。只有放下自己得失,才能感受到師父的萬般辛苦與艱難承受,才能理解洪大的慈悲,才能勇於承擔起弟子的責任,才能做的更好。
強調自我與放下自我,雖然只有兩字之差,但是境界天壤之別。走出自我、放下自我是走出人的過程,是成就覺者的過程,也是功成圓滿的過程。也許這個過程充滿艱辛、痛苦與淚水,但是我們必須去認識、去捨棄,去達到。當我們放下自我的時候,才能真正有心靜如水的平和,無欲無求的坦蕩,先他後我的高尚,無私無我的慈悲。勇敢的放下自我,堅定的放下自我,永遠的放下自我,我們將成就的是光芒萬丈的宇宙的保衛者,只有無我才能有他,才能衛護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