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8月26日】
張巡(西元708年--757年),唐代河南南陽鄧州人,是「安史之亂」時期著名的英雄。張巡出生於河南南陽鄧州,從小就聰敏好學,博覽群書,為文不打草稿,落筆成章,長成後有才幹,講氣節,傾財好施,扶危濟困。
張巡於開元末年中進士第三名,初仕為太子通事舍人,天寶年間,調授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令,政績考核為最高等,任期滿後回京。當時,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族兄楊國忠執掌朝政,權勢顯赫,留京待遷的官員紛紛走楊國忠的門路。這時有人勸張巡去拜見楊國忠,但被他拒絕了。因不願阿附權貴,儘管他政績突出也未能遷升高官。不久,他調授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張巡赴任後為政簡約,人民安居樂業。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西元755年),安祿山、史思明叛亂。次年正月,太守楊萬石懾於叛軍威勢欲舉郡迎降,逼迫張巡迎接叛軍。張巡卻誓師討伐叛軍。當時,今山東單縣尉賈賁也起兵拒叛,進兵至雍丘(今河南杞縣),與張巡會合,共有兵二千人。賈賁、張巡據城而自守。不久,叛賊令狐潮引叛軍攻雍丘,賈賁戰死。此後,張巡領導軍民繼續英勇殺敵,從而贏得了軍民的信任。
張巡率眾堅守孤城四月,每戰克捷。後來迫於形勢惡化,張巡率眾沿睢陽渠向南撤退,當時他只有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陽與太守許遠,及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縣令姚閻合在一起堅守城池。
睢陽地當睢陽渠要衝,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年(西元757年),安祿山死後,其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大批精銳兵力進攻睢陽。面對強敵,張巡、許遠激勵將士固守,雖然守城的將士只有幾千人,但大家上下一心,苦苦堅守了十個月,與占優勢的叛軍前後進行了400餘戰,總共殺死敵將300人,士兵12萬人。
張巡堅守睢陽,當時戰鬥進行的非常殘酷。張巡督戰時,總要慷慨激昂的大聲疾呼以鼓舞士氣,竟使眼角崩裂,牙齒都被嚼碎。最後,城內彈盡糧絕,援軍遲遲不來,睢陽眼看就要陷落,張巡向西面朝廷的方向拜了兩拜,表示以死殉國的決心。他說:我已盡了最大努力,但未能阻擋叛軍,保住睢陽。我死後也要抗擊敵軍,報答朝廷。
不久,睢陽陷落,張巡被俘,叛將尹子琦很得意的問張巡:聽說你每次作戰,總是激動的眼角瞪裂,牙齒咬碎,怎麼會這麼激動呢?面對反賊,張巡怒火萬丈,他憤怒的說:我決心吞掉你們這群反賊,只可惜力不從心。
尹子琦惱羞成怒,說:我倒要看看你還剩幾顆牙,接著用大刀硬撬開了張巡的嘴,只見他嘴裡真的只剩三、四顆牙了。尹子琦驚訝之餘,感到張巡果真十分英勇,就勸他投降。張巡對著他痛罵到:我將為國而死,你依附叛逆,也休想活的長。於是,張巡這位忠貞英勇的將領,在被俘之日慷慨就義。
後來「張巡嚼齒」這個典故被用來形容將士奮勇抗敵,捨生取義的壯舉。
資料來源:《舊唐書•張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