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士可殺不可辱

貫明


【正見網2009年10月24日】

以前每當我閱讀日本的歷史書籍時,就對書中日本武士道的「剖腹自殺」難以理解,認為那是一種非常偏激的表現。然而日本正是用這種武士道的精神打敗了俄國沙皇的軍隊,並將強大的俄國艦隊也打得落花流水。日本自古以來崇尚武士道精神,武士僅僅是士的一個門類,追根尋源,這種士的精神應是從古老的中華文化中傳遞過去的,可悲的是中華民族今天已經忘卻了這種精神,但是這種精神卻在異國他鄉開花結果,成就了日本的強國之夢。武士道的「剖腹自殺」,其實源於中國儒家思想中的「士可殺不可辱」。

「士可殺,不可辱」是數千年來中國仁人志士所尊奉的人生信條。從古代的高士屈原投汩羅江到近代的文學家老舍自沉太平湖,在他們的心目中人格尊嚴高於自己的生命。孔子在《禮記•中庸》中有言「知恥近乎勇」。大意是說人如果有羞恥之心就接近於勇敢了。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才能臨財不貪,臨難不屈;才能謙和退讓,取捨有度。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民族氣節,知恥都是良知的先導。一個人懂得羞恥,這是「勇」的突出表現。戰敗而剖腹,就是知恥的表現之一,是面對侮辱時保全自己人格尊嚴的一種選擇。

「士可殺不可辱」語出《禮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意思是說,士子寧可死,也不願受污辱。這種儒士的剛毅,很自然的讓我聯想到歷史上的燕趙之士,慷慨悲歌,豪氣沖天,俠義行天下,可殺不可辱,使人為之擊節高蹈,浩然長嘆。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儒士的剛毅首推明朝的方孝儒。他曾經是惠帝朱允文的下屬,後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起兵將惠帝擊敗後把方孝儒擒獲。朱棣讓方孝儒替他做事,方孝儒認為忠臣不侍兩殿君主,如要繼續替成祖做事對他來說是一種污辱,故而堅辭不從。明成祖威脅他道:「你不怕被滅九族嗎?」方孝儒回答說:「再滅十族又如何?」於是,明成祖用筆寫上了「滅十族」。包括方孝儒的朋友和學生也一起被誅滅。寧肯被誅殺也不願意受辱,由此可見高尚的氣節!

楚漢相爭之時,從小不務正業、流氓無賴的劉邦,戰勝了自小嚴格受過傳統教育、血氣方剛的項羽。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邊自刎而亡,臨死前還將自己的頭顱笑令追兵領賞,其「士可殺不可辱」的精神震撼了劉邦手下的將領和士兵。南宋著名詞人李清照曾為此留詞一首:「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歌頌了人中豪傑項羽的英雄氣概。項羽雖然死了,但是他沒有留下失敗與悲傷,卻留下了蓋世風流。他雖然失去了江山和肉體,卻保持了那種「士可殺不可辱」的高尚氣節和悲壯的正氣。雖死猶生,豪氣長存。他堪稱男人中的偉丈夫,活著是人中之傑,死去是鬼中之雄。坦然對死神,從容赴死難。寧可無愧而死,不肯慚愧而生。寧肯舍其身而成其心。對照劉邦的人品不難看出,項羽才是真正的英雄!

中共惡黨竊國之後,殘酷的毀滅中華傳統文化,儒士的精神與氣節在神州大地上幾乎蕩然無存。中共甚至以侮辱他人的人格為樂,在文化大革命中強迫文學家老舍喝尿;強迫讓地主、右派等所謂異己份子跪在破碎的玻璃上;為了使法輪功學員放棄自己的信仰,使用各種難忍的酷刑羞辱洗腦;高智晟律師也曾揭露中共指使流氓將大、小便撒到他的身上。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多行不義必自斃。天滅中共之日,就是中華文化復興之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