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11月26日】
編者按: 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臣本布衣(1),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2)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3),猥自枉屈(4),三顧(5)臣於草廬之中,諮(6)臣以當世之事,由是(7)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8)。(諸葛亮・《前出師表》)
【註解】
(1)布衣:平民。
(2)不求聞達:無意追求名譽顯貴。聞,音「問」。
(3)卑鄙:地位卑微低賤。自謙之詞。
(4)猥自枉屈:委曲貶低自己的身分。猥,音「偉」。
(5)顧:拜訪、探望。
(6)諮:音「資」,通「咨」,商量、詢問。
(7)由是:因此,自此以後。
(8)驅馳:奔走效力。
【故事闡述】
我本來是個平民百姓,在南陽隆中耕種,為的是能在亂世中苟且保全生命,並無意追求名譽顯貴。先帝不因為我出身卑微低賤,反而委屈貶低自己的身份,一連三次到草廬裡來拜訪,向我徵詢對當今天下大事的意見,因此我非常感謝、非常激動,於是我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力。
後來「三顧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討論】
(1)身為堂堂一國之君的劉備,為甚麼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找隱居山林的諸葛亮呢?
(2)平民身份的諸葛亮為甚麼值得讓人接二連三的來拜訪?
(3)對於有才能的人,我們是不是也能象劉備一樣有開闊的心胸,放下身段去虛心求教?
【造句練習】
例:老陳不忍心拒絕王經理三顧茅廬的誠意,最後決定到他的公司任職。
例:為了表示誠意,我決定三顧茅廬,請劉先生出馬協助。
【相似成語】
不恥下問;求賢若渴;握髮吐哺;禮賢下士
【課後時間】
請找出三個以「三」開頭的成語。
三( );三(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