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王婆賣酒與道士題詩(共五文)

陸真 整理


【正見網2013年06月21日】

一、貪一錢而罷官

清代,南昌有一個男子,是國子監助教(古代的初級文職吏員,以下簡稱助教),赴任住在京城。

有一天,這個助教,偶然走過延壽寺街,看見書鋪子裡,有一個青年人,正在數錢購買一部《呂氏春秋》。恰好有一塊錢幣,掉落在地上,這個助教就悄悄地用腳踩著,等青年人走開,就俯身把這一塊錢幣拾起來。旁邊坐著一個老漢,對此事觀察了很久,忽然起身來,請教他的姓名,然後冷笑一聲,就走了。
   
後來,這個助教憑著太學生的資格,入了謄錄館,去吏部等候選派,不久,便獲得了江蘇常熟縣尉的官位。他準備好行裝去上任,投了一張名帖,去求見上司官員。當時,湯潛庵公,任江蘇巡撫,這個助教,前後十次求見他,都不得一見。官衙的巡捕傳來了湯公的命令,叫此助教不必去赴任了,因為他的名字,已經寫進被彈劾的公文中去了!這男子便問:“自己是因為什麼事情,而被彈劾?”答道:“是貪污!”此助教心裡想:自己還沒有赴任,哪裡來的贓款?必有差錯,就急著想進去當面陳述。

巡捕入內稟告,過一會兒,又傳下湯公的命令道:“你不記得那年,書鋪子裡的事情嗎?你還是一個秀才的時候,尚且一錢如命;如今僥倖當了地方官,難道不會伸手到人家口袋裡、或到人家箱子裡去偷盜,成為戴烏紗帽的竊賊嗎?請你立即解下官印走吧,不要讓一方百姓,哭聲遍地吧!”

這個助教,才想起從前請問他姓名的人,就是這位湯老爺,於是非常羞慚地罷官而去。
    
這個助教還沒赴任當官,就被彈劾了,也是一件出人意外的事惰。記下它來,作為對行為不謹慎、不檢點、不廉潔者的鑑戒吧!

 (出自清代沈起鳳《諧鐸》)

【附言】

這則故事,原意在於儆戒貪官污吏。它告誡人們,一個人要行得正,立得穩,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修養,不是自己的財物,絕不可占為己有。而且,一個人從小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是自己的東西,雖一錢也不取!

那位湯潛庵公,專意為國用賢,敏於觀察,慎於選拔,嚴於除貪;隨時隨地,心繫民間疾苦。實在令人感佩!
 

二、王婆賣酒與道士題詩

河袱山的山腳下,有座王婆廟,誰也不知廟中所供的這個王婆是哪一代的人。鄉親父老只是互相傳說:這個王婆在世時,以釀酒為業。有個道士到她家借宿,每次都要討酒喝,王婆總是滿足他的要求。道士一共喝了幾百壺酒,全不給報酬,王婆都不與他計較。
    
有一天,道士對王婆說:“我喝了你那麼多酒,沒錢償還,請讓我給你挖一口井。”

井挖成後,湧出來的泉水,都是上等的好酒。道士說:“這就是我用來償還你的報酬吧。”說完就走了。

從此,王婆不再釀酒,只是取井裡湧出來的泉水,當酒賣。而來買酒的人喝了,都講:“這酒的味道,比你過去釀的酒更好!”買酒的人越來越多,接踵而至。

過了三年,王婆賣酒所得到的錢,足有好幾萬,家境就富裕了。有一天,從前的那個道士,忽然又來了。王婆深深地感謝他。
    
道士問道:“酒好不好呀?”
    
王婆回答說:“酒倒是好,就是餵豬沒有酒糟了。”
    
道士聽了,笑著在牆上題了一首詩道:

天高不算高,
人心第一高;
井水做酒賣,
還道豬無糟。

寫完詩後,道士即刻不見蹤影。從此以後,這口井便不再出酒了。
   
  (出自明代江盈科《雪濤小說》)

【附言】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人要知足,知足則常樂。貪得無厭,往往因小失大。
    
三、齊人偷金

古時候,有個齊國人,他財迷心竅,整天想的是如何得到一塊金子。他日思夜想,寢食不安。有一天清早,他起床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就急忙趕到市場上。到了市場,他快步走進一家金銀鋪,從櫃檯上抓起一塊金子就走。但沒走多遠,他就被人抓住,扭送到官府。

官吏問他:“你當著眾人的面,拿人家的金子,這是為什麼?”

這個齊國人回答說:“在我拿金子的時候,兩隻眼睛只看見金子,根本看不見旁邊的人。”

   (出自《呂氏春秋•必己》)

【附言】

這則故事,用齊人在白天當眾偷金的故事,諷刺了那些財迷心竅、利慾薰心的人。

那些見利忘義的人,他們在干貪贓枉法勾當之時,都是眼頭心裡,只有金錢,沒有人民,沒有良心之時。

 四、夜狸偷雞

郁離子居住在山裡,夜間有隻野貓,來偷他家的雞,他聽到聲音,就起來追趕,沒有追上。
    
第二天,僕人在野貓鑽進來的地方,安置了捕獸工具,並用雞作誘餌。

當天晚上,野貓又來,被繩索捆住了。野貓的身子,雖然被繩索捆住了,但嘴和爪子,還死死地捉著雞。僕人一邊打,一邊奪,野貓死也不肯把雞放開。
    
郁離子看見了,嘆了一口氣說:“為錢財利祿而死的人們,大概也像這隻野貓吧:死到臨頭,還掂念著錢財利祿,而放心不下!”

  (出自明代劉基《郁離子•虞孚》)

【附言】

這則寓言用“夜狸偷雞”的故事,對那些要錢不要命的人,作了辛辣的諷刺。這種人,貪小失大,他們為了一點錢財,而身敗名裂,甚至丟了性命。真所謂“鳥為食亡,人為財死”。

 五、虎與小兒

有一個婦女,白天把兩個小孩,放在沙灘上,自己在河邊洗衣服。

這時,有一隻老虎,從山上跑了下來。那婦女見了,慌忙沉到水裡躲避。

而兩個小孩,卻如同沒事一樣,繼續在沙灘上玩耍。

老虎久久地注視著他們(這兩個小孩),後來又用頭去碰他們,希望他們會表現出一點害怕的樣子,可是這兩個孩子,像發痴一樣,竟一點也不感到驚訝。老虎終於走開了。

據說,老虎吃人時,一定是先給人以威脅,誰怕它了,它就吃誰;而對那些無所畏懼的人,老虎的淫威,就無從施展了。

  (出自宋代蘇軾《東坡全集》)

【附言】

這則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如果遇到像老虎那樣強大的敵人,要表現得無所畏懼,從容自若,就能在氣勢上鎮住對方,變被動為主動,扭轉局面。

年青人思想解放,大膽勇敢,“初生牛犢不怕虎”(你不怕虎,虎就不敢咬你,並且會走開,比喻:困難就擋不住你)在工作中,在注意掌握策略的同時,應該有這種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精神。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