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善待他人父母,必獲後福(共二文)

辛棄名


【正見網2013年09月04日】

一、善待他人父母,必獲後福

李繼遷騷擾西部邊境,保安軍向皇帝奏說:“獲得了李繼遷之母!”宋太宗想把她殺掉。寇準當時擔任樞密使,皇上便單獨把寇準召來,與之商議。寇準退出後,來到相府,與呂端商議此事,呂端對他說:“皇上是否告誡你不要把所談之事告訴我?”寇準說:“沒有。”遂把商議之事,述說了一遍。呂端說:“你將如何處置?”寇準說:“準備把李繼遷之母殺死在保安軍北門之外,用以懲戒叛逆元兇李繼遷。”

呂端說:“如果真要如此處置,並不是好的計策。”

呂端當即入宮,面奏宋太宗說:“以前項羽想油烹劉邦之父太公,高祖劉邦願分飲一杯肉湯。結果是項羽戰敗自殺。凡舉大事的人,都並不顧忌他的親屬,何況李繼遷是個狂妄的叛逆之徒呢!陛下今天把他的母親殺了,明天是否就可擒獲李繼遷呢?如果不能,那就只會白白結怨,更加堅定了他的叛逆之心。古人講:善待他人父母,必獲後福。我們要考慮到這一點。”

宋太宗說:“那該怎樣處理才好?”呂端說:“以臣愚見,應該把她安置延州,優禮接待,用以招來李繼遷,即使他不能當即歸降,也始終可以拴住他的心,而他母親的命運,一直掌握在我們手中。”太宗拍手稱讚說:“要不是卿,幾乎貽誤了我的大事。”

這樣,李繼遷之母,得到較好的照顧。後來她病死延州。到李繼遷死後,他的兒子,竟派人來向朝廷議和。此事得到了善解。

二、李沆有先見之明

李沆擔任宰相之時,王旦參知政事。這時,因西北地區戰事吃緊,所以他們寢食不安。王旦感嘆的對李沆說:“我們如何才能使天下太平,得以閒遊無事呢?”

李沆說:“多少有些憂慮辛勤,足以使人引為警戒,如果有一天,天下太平,朝廷未必就沒有事情。有句話說:‘外寧必有內憂。’就好像人生了疾病,經常能夠看見,就會引起擔心,而鍛鍊身體,予以防範,治療。我死以後,你必任宰相,也必定會與夷狄和親。一旦疆場無事,恐怕君主就會逐漸產生奢侈之心。”

王旦對此話,並不以為然。後來,李沆每天又把天下發生的水旱盜賊以及不孝惡逆之事,向皇上奏告,皇上看到後臉色大變,很不高興。

王旦認為這些瑣碎小事,不必讓天子知道,使他煩惱,況且丞相們每次在上奏不好的事情以後,都會引起天子的不滿。

李沆說:“天子年少,應當讓他知道天下的艱難,經常心懷憂懼。不然的話,血氣方剛,不注意而留心聲色狗馬,那麼,土木興建以及封禪祀禱等事,就會從此而生。我年紀大了,來不及看到這些,但這些都是那個時候執政們所憂慮的。”

李沆死後,宋真宗既已與契丹講和,西夏歸附以後,便封禪泰山,在汾水禱祠,大肆營建宮殿,召集儒者講論散佚的經典,沒有空閒的日子。

王旦親眼見到執政的王欽若、丁謂等人的邪惡之舉,想要進諫,但他們卻已得到了天子的認可。王旦已經無力清除他們這些奸佞。這時,王旦才體會到了李沆有先見之明,深有感觸的說:“李文靖(即李沆)真是一位聖人!”

(均據馮夢龍《智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