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天滅闖王,易如反掌(共二文)

林靈


【正見網2013年08月24日】

一、天滅闖王,易如反掌

吳三桂帶兵到了灤州,離北京越來越近,這時,他遇到一些從北京逃出來的人,就向他們打聽自己親人的情況。開始,聽說他的父親吳襄被抓,家產被抄,吳三桂已經對闖王李自成恨得咬牙切齒;接著,又聽說他最寵愛的歌姬陳圓圓,也被農民軍(李自成的軍隊)抓走,更是怒氣衝天,立刻下令:軍隊退回山海關。

李自成得知吳三桂拒絕投降,決定親自帶二十多萬大軍,進攻山海關。吳三桂本來就害怕李自成的軍隊,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惶恐,他立即寫了一封信,派人飛馬出關,請求清朝幫助他鎮壓農民軍。清朝輔政的親王多爾袞,接到吳三桂的求救信,覺得機會來到,當即回信同意。接著,他親自帶著十幾萬清兵,日夜兼程的向山海關進發。

清軍到了山海關下,吳三桂已經迫不及待的帶著五百個親兵,出關迎接多爾袞。他見了多爾袞,卑躬屈膝的哀求多爾袞幫他報仇。多爾袞自然順水推舟的答應。吳三桂把多爾袞請進關裡,大擺酒宴,殺了白馬烏牛,祭拜天地,訂立了同盟。

李自成的大軍,從南面開到山海關邊。二十多萬軍隊,依山靠海,擺開浩浩蕩蕩的一字陣,一眼望不到邊。老謀深算的多爾袞,從城頭望見農民軍陣容強盛,料想不容易對付,就讓吳三桂打先鋒,叫清軍埋伏起來,自己和幾名清將,遠遠躲在後面的山頭觀戰。

戰鬥開始了,李自成騎著馬,登上西山,指揮作戰。吳三桂帶兵一出城,農民軍的左右兩翼,齊來合圍包抄,把吳三桂和他的隊伍,團團圍住。吳三桂的兵,東竄西突,沖不出重圍;農民軍個個血戰,喊殺聲震天動地。形勢對李自成十分有利。

正在雙方激烈戰鬥的時候,不料,從天邊忽然吹來一陣狂風,把地面上的塵沙颳起,一霎時,天昏地黑,對面見不到人。農民軍個個暈頭轉向,立刻亂成一片。

多爾袞看準時機,命令埋伏在陣後的幾萬清兵,一起出動,向農民軍突然襲擊。農民軍毫無防備,也弄不清是哪兒來的敵人,心裡一慌張,陣勢完全亂了。直到風平沙定,天色轉晴,才看清楚對手是留著辮子的清兵。

李自成在西山上,發現清兵已經進關,想穩住陣腳,反擊抵抗,已經來不及了,只好傳令後撤。多爾袞和吳三桂的隊伍,裡外夾擊,農民軍遭到慘重失敗。

李自成帶領將士,邊戰邊退。吳三桂仗著清兵的勢力,在後面緊緊追趕。農民軍逃回北京,兵力已經大大削弱。

李自成回北京後,在皇宮大殿裡,慌忙舉行即位典禮,接受官員的朝見。第二天一清早,就率領農民軍,離開北京,向西安撤退。李自成離開北京的第三天,多爾袞帶領清兵,耀武揚威的開進北京城。公元1644年10月,多爾袞把順治帝從瀋陽接到北京,把北京作為清朝國都。從那時起,清王朝就開始在中國建立了政權。

第二年,清朝分兵兩路攻打西安。一路由阿濟格和吳三桂、尚可喜率領,一路由多鐸和孔有德率領。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在潼關抗擊清軍,經過激烈戰鬥,再遭失敗,被迫放棄西安,向襄陽轉移。過了幾個月,農民軍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遭到當地武裝襲擊,李自成戰敗犧牲。

當時,李自成在西山作戰,忽遇狂風而敗,就有人講:“天滅闖王,易如反掌。”(闖王為何滅亡,不是本文的題旨)

(事據《明史》及《清史稿》)

二、神救忠臣,輕而易舉

永樂二十二年(紀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其長子朱高熾登位,即明仁宗。次年五月,仁宗暴卒,在位不足十月,享年48歲。

仁宗去世的前三天,還在和大臣們商議處理政事。他從“感覺不適”,到“崩於欽安殿”,前後僅兩天時間。明代學者黃景,稱仁宗“實無疾驟崩”。壯年天子,登基未足一年,“無疾驟崩”,其中必有不為人知的緣由。但《明仁宗實錄》、《明史•仁宗紀》等明代一切正統的史書,都隻字不提仁宗的死亡原因。

有人指出,仁宗是死於縱慾過度。仁宗的貪慾好色,人所共知。當時的大臣李時勉,在仁宗即位不久,上了一份奏疏,其中有勸仁宗“謹嗜欲”之語,並說:“側聞內宮遠自建寧選取侍女,使百姓為之驚疑,眾人為之惶惑。若曰,天子之宮,古有常制,則大孝尚未終;左右侍御,不可無人,則正宮尚未冊。恐乖風化之原,有阻維新之望。”仁宗覽奏後,怒不可遏,當即令武士對李時勉動刑,李時勉險些喪命。

仁宗直至垂危之際,仍難忘此恨,說:“李時勉廷辱我!”由此可見,仁宗確實縱慾無度,李時勉奏疏,確實觸及其痛處,否則不會如此耿耿於懷。

仁宗死後,即位的宣宗皇帝,記得仁宗臨死前留下的遺言,因此,宣宗即位後,立即想到:要親自御審李時勉,他在殿上問道:“你一個小小的臣子,怎敢侮辱先帝?你的奏疏上,到底寫了什麼話?”

李時勉叩首、答道:“我在奏書中,說:皇帝(指仁宗)在守孝期間,不應該近女色;皇太子不宜遠離皇帝左右。”

宣宗聽後,嘆息著說:“李時勉是忠臣啊!”立即恢復了他的官職。

天佑忠臣,神令宣宗,重審此案,立即平反。真是輕而易舉!

(事據《明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