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皷(下):台灣之語

大法弟子


【正見網2013年10月27日】

有一個網民,把今天的台灣和大陸一口氣羅列了六十個問題做比較,來說明今天的台灣是如何的文明,而大陸是如何的不文明。而上海的一位高知識分子女士,去了一趟台灣,參加一個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回來後大有驚訝的同樣感受到台灣是如何的文明,而大陸自愧弗如。那麼問題的根源到底在哪裡?

一、“臺灣”是一個特殊的地方

人類的一切秘密都在漢字之中。“臺”是舞臺,大而推之,就是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舞臺。“臺”的部首組成所展現的內涵是“吉、至”,就是說人類福氣的到來。為什麼?因為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隱含的是人如何當人,如何當一個好人,人如何才能過的幸福。如何當人的這個理就是人的“文明”,用文字使人明白。而人的這個文明的理,包括宇宙的一切秘密,就隱藏在漢字之中。也就是說,人類只要開啟這個漢字的秘密,就能給人類帶來莫大的幸福,就是人類的福氣。所以,當黃帝的文官倉頡為人類把漢字造出來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人類福氣的到來。這就是體現華夏歷史過程的“臺”字所隱含的背後內涵。
而“灣”則是水域凹入陸地、能避風浪的地方,就是說,成“灣”者必是凹入陸地的地方。而臺灣是嗎?臺灣是島,恰恰是離開大陸的地方。那為什麼要叫它“灣”呢?其實秘密就在“灣”字。

“灣”的三點水無疑是“水”的內涵;“言”部首那就是語言、文化;緊緊圍著“言”的是“糸”,漢字解釋是細絲,也就是連續、不間斷的內涵;而這個不間斷的維護、起支撐的就是“弓”,代表的是武力,武力維護台灣不受侵犯。那麼“灣”字通過部首所展現的內涵即是:中國傳統文化沒有間斷的得到承傳、保留,以武力保護起來的地方。這就是“灣”的內涵展現。也就是說,這個“灣”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受到侵害時避風的港灣。

今天的世人知道,臺灣是中國傳統文化從未間斷過的地方。即便大陸“文革”怎樣的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怎樣的割斷中華傳統文化,臺灣始終是華夏文化的避風港。也就是說,臺灣的歷史使命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載之地。這就是臺灣特殊歷史作用的體現,也是為什麼叫“臺灣”的根本原因。

二、“阿里山的姑娘”

歷史在今天演繹了一首唱遍大陸南北的歌曲,就是《阿里山的姑娘》。在今天的華人圈內,對“阿里山的姑娘”幾乎無人不知:一幅山秀人美的景象浮現在人們的腦海之中。那麼,我們從漢字的角度挖掘挖掘,看看“阿里山的姑娘”到底好在哪裡。
“阿”的漢字解釋是凹曲之地,顯然也是“灣”的涵義。“阿里山”的內涵也就是“港灣裡的山、被保護起來的山”。

“姑娘”指未出嫁的年輕女子,是年輕、純淨、美好的體現。但是,“姑娘”的另一個漢字解釋是水果,即“姑娘果”、“黃姑娘”,這裡所展現的內涵是:黃色的果實。漢字“姑”是指父親的姊妹,又稱姑媽,透露著母親的涵義。“娘”本身就是母親的稱呼。那麼“姑、娘”相合,當然也有母親的內涵。中國人向來視中國傳統文化為母親,是中國傳統文化哺育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人們把象徵黃色文明的黃河叫做母親河,就是最典型的體現。至此,“姑娘”所具有的內涵即:清純、美好、黃色之果、母親。我們把這些內涵組合、提升,就找到了她的背後內涵: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黃姑娘”之“黃”當然就是黃色文明的內涵;“未出嫁”的一層涵義是:保留在了台灣,或者中國傳統文化尚未全面傳向世界;另一層涵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內涵遠未被世人所理解、所認識。

這就是“阿里山姑娘”的背後內涵:純正的、遠未被世人所認識、能給世人帶來無限美好的中國傳統文化。“阿里山姑娘”和“臺灣”的背後內涵都是一致的。不但如此,整個臺灣的方方面面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展現。

三、漢字與信仰

臺灣雖兩千多萬人口,但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載卻體現在方方面面。近代臺灣雖由日本管轄五十年,但日本文化的本身就是漢唐文化。所以,無論是人種、民俗、禮儀、生活方式,還是語言等等,臺灣無處不是中華民族的縮影。特別是1949年前後,來自大陸各個地區、帶著不同地方特色文化的幾百萬人定居在臺灣,更是使臺灣成了大陸的濃縮。然而,臺灣承載中國傳統文化最典型的體現卻是漢字與宗教信仰。

漢字雖在創立之初幾經演變,但自秦代統一以來,基本就固定下來了,一直延續到今天。什麼是“傳統”?承傳祖宗統一的東西就是傳統。而中國用一個朝代來完成“統一”使命的就是秦朝,秦代“六統一”其中就包括漢字的統一。也就是說,自中國統一以來,秦代統一的漢字,經過歷史不斷的奠定其內涵,也就固定的成了中國傳統文化承載的音符。漢字內涵形成的歷史過程,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奠定的過程,所以漢字不是人隨隨便便就能動的。因為每一個漢字的內涵都很深、很深,都包含著不同層次的理在裡面,歷朝歷代、以致多少年以後的人,都可以在其中參悟人生的哲理,都可以以此來提升生命的層次,而且是無窮無盡的。

比如“佛”字,其不同層面的內涵是:佛是以人身(“亻”)顯世,但卻不是(“弗”)常人;佛的理不是人的理;人要想修成佛,那就不要留戀當常人,也就是說,你只有不當常人才能修成佛。

“様”是模様,代表的是宇宙一切物質的形態、存在狀態。那為什麼“様”字給出一個“水”部首呢?而恰恰是這個“水”透露著一個巨大的天機。法輪佛法告訴我們:宇宙是由水組成的,當然不是人類空間所認識的水。就是說組成物質的粒子,從分子、原子、質子到最微觀、最微觀,它的本源物質的基本形態就猶如“水”。那麼所謂“上善如水”的涵義即是:生命的本質(本源)即是善、即是水,所以人要返本歸“真”(本源)、回到生命的本源上去就必須修“真”、修“善”。所以說漢字隱含著人類的一切秘密。而把“様”簡化為“樣”,不就把漢字所隱含的高深內涵都去掉、都變異了嗎?這是多大的罪過?

再比如“萬”。它是人類日常使用最大的數,就連“萬歲”、“萬裡長城”等等,歷史也一直在奠定其“最長”之意。而自有文字符號記載以來,本次人類文明最長也沒有超過一萬年。那麼這個“萬”字所體現的“最長”之意,是不是就意味著本次人類文明就不會超過一萬年?我們試解讀漢字“萬”的背後內涵。“萬”的部首組成給出的是“禺”:“禺”的一個意思是指太陽落山;第二個意思是指一種猴(孫悟空,佛法修煉的涵義)。如何理解?用“太陽落山”來組成、體現“萬”,說明什麼呢?不就是指本次人類文明不超過一萬年即會沉沒嗎?許多人都見過“卐”,讀“萬”音,又稱做“萬字符”,代表“萬”字的符號,是佛家的標誌。佛法是度人的,也叫普度眾生。為什麼要“普度眾生”?聯繫各宗教、歷史高人一直流傳的人類大劫難之說,那麼“萬”的背後內涵顯然就是:本次人類一萬年文明的劫數已到;末劫之時,佛法可救度世人。這就是“萬”的背後內涵。所以,“萬”的同音字“完”,是終結;“晚”是天黑,同樣是結束。而將正體字“萬”簡化為“萬”,根本就是變異符號了,完全沒有了其應有的內涵。所以,搞簡化字就是罪惡,是犯天罪。

可以看出,正體漢字的確立不是隨隨便便來的,更不是誰想簡化就可以簡化的。簡化就是變異,就是文化的變異。“精神和物質是一性的”(《轉法輪》)。當精神文化變異的時候,也就是人敗壞的時候。人類的一切都是對應的、都是相當的、都是協調的、都是相應層面平衡的。當人敗壞的時候,也就是物質敗壞的時候:輕則產品造假、製毒,重則要發生自然的災害。“天、人”是合一的,人壞自然界就壞,也就是說,精神壞物質就壞。這是自然界的法則,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那麼歷史所謂的發展到今天,大陸邪黨要簡化漢字,這是天象變化帶來的。但是,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漢字,是有歷史來源出處的,是有重大歷史使命的。所以,就要在中共邪黨變異傳統文化的短暫歷史過程中,給她找一個避風的“港、灣”。這就是香港、臺灣不簡化漢字的原因。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自古就是佛教和道教,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所以今天的臺灣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信奉的是佛教和道教。正因為臺灣人有信仰,信仰的是善,懂得報應的理,相信輪迴的理,所以他們會自覺的用這個心法來約束自己,道德有底線。這就是臺灣社會比大陸文明的根本原因,也是歷史選擇臺灣保存中國傳統文化的目地之一----臺灣與大陸強烈的對比。

四、傳統文化的象徵

臺灣是中國傳統文化保存之地的內涵,也體現在臺灣諸多名人、山水、地名的命名上。

因為臺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載地,是濃縮了的大陸,所以臺灣的臺北、臺中、臺南,似乎在對應著大陸華北、華中、華南,暗指臺灣是大陸的縮影。

“阿里山”是避風的山,而這個真正避風的山卻是臺灣玉山。玉山海拔3952米,是中國東部最高的山。“玉”是純淨、聖潔、尊貴的象徵,就像“玉帝”代表的是至高無上。那麼中國傳統文化用“玉”、用最高的“山”來象徵,那是最貼切不過了。所以,台灣“玉山”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

而且中國現代幾乎人人皆知的孫中山、蔣中正、蔣介石之名,似乎同樣是圍繞中國傳統文化而來。“中山”,中國之山;“中正”,中國正統的傳統文化;“蔣介石”,將屆時向世人洪揚中國傳統文化,因為“介”就是介紹,“石”就是山,就是藏,代表的仍然是“臺灣”的內涵。

除了阿里山,臺灣日月潭之美同樣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其實日月潭是一片不大的水域,而且水並不深,其風景也無特別突出之處。那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名氣?其實一切都是歷史安排的需要。“日、月”組“明”,歷史要用這個“明”來展現“阿里山的姑娘”:中國正統的傳統文化能使世人明白,能給人類帶來光明。

臺北是臺灣政府所在地,而臺北市的“靠山”即是臺灣風光秀麗的陽明山。“陽”是太陽,萬物生長靠太陽,人類的生存與否當然也離不開太陽。而“陽”的部首體現的是“聽(“阝”),也就是說,除了物質的太陽是人類離不開的外,“理”同樣是人類不能沒有的。人類要聽的這個“理”就是做人之理,就是傳統文化之理。只有這個理才能使人“明”,才是人類的光明。“陽明山”的另一層涵義即是:“日”為陽,“月”為陰,雖“日、月”組“明”,但人類永遠是“陽”為主:惡永遠也戰勝不了善。這就是“陽明山”的背後內涵,同樣是在不同的角度來展現玉山,來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歷史走到今天,台灣“綠島”名聲遠揚。在臺灣,綠島是臺灣人複雜情結的一個糾結,因為綠島自然環境優美,但這裡曾作為關押政治犯的地方,似乎凝聚著一把辛酸淚。那麼,我們站在臺灣是中國傳統文化承載之地的高度來理解綠島就是:“綠”即“承載”,它以綠色通行、部首“錄”用來體現;而政治迫害所透露的“辛酸”則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大陸遭到極大的破壞,五千年奠定的文化被中共邪黨幾十年就破壞了,這個辛酸是華夏族的辛酸,是全人類的辛酸!

其它象臺灣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雪藏之意)、大禹嶺、梨山、太魯閣等等,其名字的寓意也無一不是圍繞玉山、圍繞傳統文化的內涵而出。歷史是安排的。台灣雖孤但名氣大;台灣景點雖小但內涵深。當今天成群結隊的大陸人紛紛前往台灣觀光的時候,自然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就在喚起他們生命深處的記憶!

看臺灣地圖:臺灣島的版圖似一個“包”著種子的扁豆角;又象扎口的布袋,透露的是“藏”。包藏就是雪藏。臺灣的地形雖沒有“皷”的影子,但是,臺灣島所隱含的諸多天機,神佛在臺灣安排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用意,不是一直被蒙在“皷”裡嗎?所以臺灣是無形的皷。作為門當戶對的廈門島和臺灣島,其藝術、文化內涵體現的一致,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展現,正是華夏大門“福建”內涵的體現。

五、回歸

既然中國傳統文化在臺灣是暫時的避風,那麼歷史一定還有下一步的安排。

臺灣的大門是“金門”。“金”是佛法的體現,就是說,臺灣獨特的歷史地位是神佛的安排。人類的一切都是有安排的,不是誰想怎麼做就能怎麼做的。天象不到,誰也動不了。

玄妙的是,金門與廈門相對。廈門,華夏之門;金門,臺灣之門,傳統文化之門。“門”為“口”,兩“口”相對成“回”。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肯定會“回”到大陸,人類一定會重新走“回”真正的神傳文化中來。不過這個大門的開啟卻會是“金”,是佛法,也就是說,當這扇大門打開之時,就是佛法在世間洪傳之日。

人類垂暮之時,驚醒世人的暮皷已經敲響:神韻已來到人間。願世人駐足深思!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