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黠豎子將夥伴騙入糞坑(共五文)

嚴自律


【正見網2013年12月20日】

一、頭雁與雁奴

夜幕低垂,成群的大雁,結束了一天的疲憊旅程,降落在僻靜的江湖岸邊沙灘上過夜。頭雁(雁群的頭領),歇宿在群雁的中間,它命令雁奴們,擔任警衛。

就在這時,有一支狡猾的捕雁隊,正趁著濃雲遮月的漆黑夜晚,向它們偷偷地襲來。

捕雁隊的頭領,把燭火暗藏在瓦罐中,其餘的人,手提棍棒,緊緊跟隨。他們屏住呼吸,悄悄地行走,快接近雁群時,持燭人猛然舉燭,隨後,又迅速地用瓦罐罩住,使火光在黑暗中突然閃一下,又立刻消失。

擔任警戒的雁奴,發現燭火一閃,立即驚叫起來。可是,當群雁驚起時,周圍卻是靜謐漆黑;群雁鬆了一口氣,又安心睡下。

捕雁的人,繼續輕輕地向前移動著,又猛然舉燭閃光,再迅速罩住光亮,結果又引起雁奴的驚叫……這樣,接二連三的攪擾、欺騙,麻痺了頭雁,它以為雁奴的報警,是無事生非,自相驚擾,便惱怒的懲罰了忠誠的雁奴。

捕雁的拿燭人,慢慢悄悄地逼近雁群,當再次舉燭時,委屈懊喪的雁奴,由於懼怕頭雁的責備,只得埋首息聲,不再報警。

時機已到!拿燭人將燭火高高舉起,照得四面通明,手執棍棒的眾多捕雁隊員們,借著燭光,一齊沖入雁群,掄起大棒向昏睡的大雁打去……幾十隻大雁,就這樣成了捕雁人的犧牲品!

(五代 王仁裕:《玉堂閒話》)

【附言】

雁奴本來很盡職,可是頭雁不了解情況,把它們的盡職盡責,看成是無事生非,並且打擊了它們的認真負責的精神,最終導致整個雁隊的滅亡。這說明:領導者不明情況的批評,往往會使被批評者用消極對抗和不忠於職守,來懲罰粗魯的批評者。結果常常因此貽誤大事。所以,身居上位的領導人,要實行準確的批評。批評之前,務必要將情況調查清楚。

這個故事,應當成為一切領導者,必讀的、入門的教科書!

二、君子之交,凌霜愈牢

松、竹、梅共同經霜傲雪,與嚴寒搏鬥,結成了真摯的純潔的友誼。他們歷來被人們敬稱為“歲寒三友”。

可是,松、竹、梅的友誼,卻引起了一株枯黃的野草的嫉妒。

這株野草,強抬起他的憔悴的面孔,用沙啞的嗓音,挑撥地對松樹和梅花說:“哎,竹子心裡是空空的,他怎麼能與二位君子,成為朋友呢!”

松樹和梅樹,聽了這話,都十分生氣,他們義正辭嚴地說:“只因為竹子心中是空空的,所以,能成為我們的朋友。這就是詩人所說的:‘心中虛空無穢物,最堪容溫千百人!’‘才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更虛心!’”

【附言】

真誠的友誼,能使任何挑撥的人,無法達到他的卑鄙目地。坦蕩的心胸,能使友誼更加牢固和真誠。

君子們,請多加提防就在你身邊的小人的挑撥!

(清代吳莊《吳鰥放言》)

三、鸚鵡救火

一隻鸚鵡,飛落在一座它從未到過的大山上。這座山裡,有著很多飛禽走獸,他們都很善良,對來自遠方的客人——鸚鵡,非常尊重,千方百計照料它。

生活在這些飛禽走獸中間,鸚鵡雖然感到很溫暖,很幸福。但畢竟不是它的家鄉。所以,過了不久,它就告別了山裡的飛禽走獸,飛走了。

幾個月以後,鸚鵡僑居過的那座山上,發生了一場意想不到的火災。騰騰升起的濃煙,被幾十裡外的鸚鵡發現了。它毫不猶豫地鑽進河裡,浸濕自己的羽毛,然後,奮力飛向那座燃燒的大山,把沾在羽毛上的河水,灑向熊熊的火焰……

天神皺起眉毛,迷惑不解地問鸚鵡:“你雖然有熄滅大火的志願,可是,憑你那麼弱小的身體,那一丁點兒的氣力,一回只能沾上幾滴河水,怎麼可能撲滅這綿延百裡的大火呢?”

鸚鵡回答說:“我雖然知道憑我這幾滴水,撲不滅大火,但這曾經是我僑居的大山。這裡的飛禽走獸,對我友善,大家親密得就像兄弟一般。我不忍心見死不救啊!”

鸚鵡的話,感動了天神,於是,天神運用神力,熄滅了大火。

(唐代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九十一)

【附言】

一隻小小的鸚鵡,它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即使累死,也撲不滅綿延百裡的大火。

但是,小鸚鵡並不因此就放棄對處於危難之中的朋友的拯救,它竭盡全力,同烈火搏鬥,以至最終感動了天神。

這則寓言,高度讚揚了珍視友誼,為友誼寧肯獻出生命的無私精神。

古人云:“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四、黠豎子將夥伴騙入糞坑

在一座村莊的西頭,住著一位老婦人,她種了幾棵李子樹。夏天,李子成熟時,總有人翻過院牆來偷吃。那婦人很惱火。為了防止再有人跳院牆,她就在院牆內的地方,挖了一個深坑,坑裡放入大糞和垃圾。

一天夜裡,村裡一個名叫黠(讀霞)豎子的惡少,和他的夥伴們,一起到那婦人的院裡偷李子吃。

黠豎子不知道院牆下面,已經布置了陷阱,仍象往常一樣翻牆跳下去,結果“卟通”一聲,跌進糞坑裡。臭哄哄的糞水,淹沒了他的衣領。他勉強伸長脖子,仰起頭,向同伴喊著:“快來呀,快來呀!這兒有好李子——又香,又甜!”

有一個夥伴,聞聲翻牆跳下去,也跌進了糞坑。他剛要喊叫,黠豎子急忙用手捂住他的嘴,不讓他出聲。

黠豎子還繼續招呼另一個夥伴。一會兒,那個夥伴順聲跳下來,也跌進糞坑裡。

那兩個人,都氣急敗壞地大罵起黠豎子來。

黠豎子卻幸災樂禍地說:“有什麼可罵的?假使咱們三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沒掉進陷阱,那他就會沒完沒了地笑話我。——我讓咱們之間,誰也別笑話誰!”

(明代劉元卿《賢奕編》卷三)

【附言】

這個故事是諷刺那種極端自私、極端陰險、極端殘忍之人的。黠豎子跌進陷阱,吃了一嘴糞。他不甘心自己一個人落入糞坑,便誘騙他的兩個同夥,也進入陷阱,共同吃糞。他的邏輯是:“假使咱們三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沒掉進糞坑,那他就會沒完沒了地笑話我。——我讓咱們之間,誰也別笑話誰!”這就等於是說,我跌到糞坑裡,你們也別想潔身自好;我下地獄,你們也陪我一塊下地獄;我死,也得拉上你們一起死!

這種人把自己所受的痛苦,想方設法轉嫁給他人,誘騙他人上當。欣賞他人上當後的痛苦,是他最大樂趣。邪惡份子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世界觀,從這種人身上,表現得清清楚楚。

同黠豎子(“黠豎子”這三個字,意譯是:狡猾卑鄙的壞傢伙)這種人交朋友,可要當心啊!

筆者猜想:看了這個故事的人,都會想到,當今之世,最要緊的是迅即“三退”,遠離邪黨,方得吉安!

五、卻惡謗楚

有個時期,楚國和秦國的關係,極度惡化起來。就在這時,楚國左尹卻惡(人名)得罪了楚王,被迫出逃到秦國。他一見秦王的面,便咬牙切齒地把楚王大罵一通,秦王認為他反楚很堅決,打算封他為五大夫。

陳軫聽到這件事,就來勸諫秦王:

陛下,我鄉裡有個女人,被丈夫離棄後改嫁,她每天都在後夫面前,咒罵前夫,仿佛與前夫仇深已久,而對後夫忠貞不二。後來,她又失去後夫,改嫁給城南的外鄉人,在外鄉人面前,同樣咒罵後夫。外鄉人把她的話,傳給她的後夫,她的後夫冷笑說:“她現在對你說的,同當初跟我說的,簡直一模一樣!”現在卻惡從楚國逃出,就竭力詆毀楚國,假如有朝一日得罪您,再跑到另個國家去,那他會把今天痛罵楚王的話,轉移到您頭上的!

秦王聽後,默然良久,點點頭,便打消了給卻惡封官的念頭。

(明代劉基《誠意伯文集》卷三《郁離子》)

【附言】

朝秦暮楚,在戰國那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毫不足怪。“良禽擇木而棲,良將擇主而事”, 卻惡獲罪於楚王,迫不得已背主投秦,不應多加責難。如果從秦國的立場出發,任用卻惡,倒是有利於團結和吸引更多人,站到秦國一方來。由此而論,陳軫未免失之偏頗,流於庸人之見。

但是,這個故事對我們仍有啟示,即對於說別人壞話者,應當加以警惕,對他們的話,要加以分析。一般來說,他們說別人壞話的目地是不純的,或者是因為同別人發生矛盾,藉此挑撥那人與周圍人的關係;或者以此迎合他人需要,進而討好他人。從這種目地出發而說出的話,當然十之八九靠不住。從這方面來看,陳軫的話,又是對的。

我們對於那些喜好在背後說別人壞話的人,應該採取如下態度:一、不聽;二、不信;三、要加以幫助教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