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兒童與太守的親密友情(數文)

程實


【正見網2014年08月06日】

一、靠誠信受到強盜尊敬,得以保全性命

漢朝時代,有個人名叫劉平。當時,世道混亂,劉平便扶著母親去逃難。一天,他出去找些食物,卻不幸遇上了一班飢餓的強盜,強盜抓住他,商量著要把他煮熟吃了。

劉平向強盜們叩著頭,說:“我今日出來,是為母親找些野菜吃的,希望你們先讓我回去,把野菜給母親吃了,回來任由你們處置。”

強盜們聽了,覺得此人有孝心,也很可憐,就放了他。

劉平回去後,給母親吃飽肚子,安頓好母親以後,就跪拜母親說:“我和強盜們約好了,要回去的,不好欺騙他們。請母親原諒孩兒不能為母親盡孝了!”

於是,劉平又回到了強盜們那裡,準備讓他們把自己煮了吃。

強盜們見他真回來了,非常吃驚!大家都說:“從前聽老人們說:孝子、義士,如何如何,今日真是眼見為實了!你回去吧,你是孝子,又是守信之人,我們怎麼忍心吃你呢?”於是,劉平靠誠信,受到強盜們的尊敬,得以保全了性命。

二、兒童與太守的親密友情

漢朝的郭伋,是個有信用的人。他在并州做太守的時候,與當地老百姓廣結善德,彼此感情很深厚。後來他去視察部下,到了一個叫西河的地方,只見路上有幾百個小孩兒站著,各自騎著竹馬,迎接郭伋一行人。

當中有個孩子問郭伋:“大人什麼時候,還來我們這裡呀?”

郭伋太守想了想,算了一下時間,就告訴了他們一個日子。過了好久,到了那個日子了,郭伋果然又回到西河這個地方,但他記錯了日期,比約定的日子早了一天,想到怕自己失信於孩子們,郭伋便在路邊的野亭裡,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才和孩子們準時相見。

郭伋以太守之尊,與竹馬兒童,在道旁偶爾約期,卻不肯失信於兒童,早了一日,便寧願在野亭候期,這真可以說得上是“至信”了。郭伋在這樣的小事上,都可以做到“諾行”,他的開布大信,可想而知。也就難怪有數百兒童在道旁迎拜太守這樣的雅事了!

三、心有承諾,便應去做

漢朝的朱暉,早年就成了孤兒,但他很有氣節;所以成年後,在太學裡有個叫張堪的人,見到他,就非常信任地握著他的手說:“他日我若死了,希望把我的妻與子,託付與你,請您多多照顧他們。”

朱暉覺得這事重大,不敢輕易承諾,也就沒說什麼。不久,張堪果然死了,張堪的家人,生活一下子陷入了貧困。朱暉這時果真親自去到張家問候,周濟張堪的妻子和孩子,十分細心周到。

朱暉的兒子,質問自己父親道:“你和張堪,以前也不是什麼朋友,為何忽然對張家這麼好呢?”

朱暉只好道出實情:“以前張堪曾對我說過知己話,要我在他死後,照顧他的妻與子,我在心裡已承諾了他,怎麼好失信於張堪呢?”

許止淨說:古人重信,就是一面之交,一言之託,也終身不忘承諾。他們這麼做,不為別的,只因重視心裡的信義,而輕視身外的錢物,如此而已。據說,朱暉也曾和陳楫很要好,陳楫死後,留下一個遺腹子,叫朱友。南陽太守要朱暉的兒子去做官,但朱暉不忘對陳楫的承諾,想著要照顧好陳楫的遺腹子朱友,便不讓自己的兒子去做官,卻請求太守:改薦陳楫的遺腹子朱友,去做官。

四、兩友重信義,勝過親兄弟!

漢朝時代,有兩個很重信義的朋友,一個叫張劭,一個叫範式。他們兩個人,同在太學裡 (太學:中國古代的大學) 讀書的時候,張劭要回家,範式便對張劭說:“兩年後的某一天,我一定到你家去看望你,並拜見你的母親。”

後來,到了這個日期,張劭便將範式要到家來的事,告訴了母親,他們殺了雞,備了飯菜,等待範式到來。張劭的母親半信半疑,說:“兒呀,範式離我們家相隔千裡遠,而且是兩年前的約期,你怎麼這麼肯定範式會來呢?”張劭說:“範式是個有信義的人,一定不會失約的。”

到了這一天,範式果真到來了。後來,張劭臨死前,對妻子說:“範式是個可以託付的人。”果然,張劭死後,範式替他喪葬,並一直保護張家人,回到了老家臨湘地方。

距千裡之遙,歷兩年之久,定一日之期,一般人都不會相信範式還會守諾,但張劭卻深信朋友是守信之人,這也難得是範式的知己了!一個守諾,一個信諾,這種高誼,勝過親兄弟,哪是一般人能擁有的呀!

五、韓康賣藥無二價

漢朝時代,有個人名叫韓康,字伯休,他在長安的市面上賣藥,價格透明,童叟無欺,從來都沒有賣過一物而兩樣的價錢。他這樣誠信地賣了三十幾年的藥。

有一次,有個愛講價錢的女子,來向他買藥,韓康守著價錢,不肯讓價。那女子生氣了,說:“你難道是韓伯休嗎?為何定好了就再不肯更改?”韓康聽了,嘆了口氣說:“我本來是為了躲避名聲,才在江湖上賣藥,現在連女子們也曉得我這個人了,我還做什麼買賣呀。”於是就跑到霸陵山中,隱居下來。

朝廷希望韓康這個重諾有信的人,出來為朝廷做官,便屢屢去徵召他,但他就是不肯出去做官。桓帝又用厚禮去聘他。到了半路,韓伯休還是偷偷地逃了。

今日經商的人,自詡說自己童叟無欺,但事實並不如此,經常是遇到相貌漂亮的女子(或親友、或官家),就選好貨來引誘她們,或以低價賣給她們,以取悅她們。看看韓伯休,這些商人,就該羞愧了。

六、羊祜之信義,連敵人都欽佩到如此!

晉朝的羊祜(讀胡)在襄陽地方,帶著軍隊駐紮、鎮守,這個地方與對方吳國接壤,吳地由一個叫陸抗的將軍鎮守著。羊祜和陸抗,各為敵對的一方,但挨得很近。每次要打仗了,他們倆一定會先約好日期,互相通報,然後才開戰。

他們二人,都從不搞偷襲對方的行為。但羊祜有幾個部下,認為這樣不妥,覺得兵不厭詐,沒有什麼好羞恥的,因此好幾次要對羊祜進獻詭計。羊祜知道他們的來意,便每次都給他們喝度數很高的酒,使他們喝醉了,不能進獻詭計。

有時,對手陸抗,也送羊祜一些酒來,羊祜毫無戒備,痛痛快快,仰起脖子就喝了。而陸抗生了病,羊祜也會送去一些藥,陸抗也像羊祜一樣,毫不猶豫,就把藥服了下去。好多人都勸陸抗,說對手送來的藥,可不是兒戲,最好別服了!但陸抗說:“世上哪裡有會用藥毒死人的羊祜呢?”

古語說:“兵不厭詐。”但羊叔子(當地的人,稱羊祜為羊叔子,有敬老之意)和陸抗這兩個人,從不失信、弄詭於對方,所以到了最後,羊叔子死了,陸抗帶領的整個部隊,都為之痛哭,敵方那邊的人們,為了弔唁羊叔子,放下手頭的活計,聚在一起,放聲大哭。羊叔子的信義,連敵人都欽佩到如此!自古至今,除羊叔子以外,恐怕再無第二人了。

(均據清代蔡振紳《八德須知》)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