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中的古人古風



【正見網2014年11月14日】

《太平廣記》乃宋代人編纂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多取材漢代至宋初的傳說及道經﹑釋藏等,屬於類書。宋代李昉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雖不似儒釋道經典勸人以德,亦不似正史鑑人以事,然其中之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德義之高確令今人汗顏,古人古風令人景仰。這裡寥舉幾例,以窺一斑。

一.楊素還妻  

陳朝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是後主叔寶的妹妹樂昌公主,才貌俱佳。徐德言當太子舍人時,時局很亂。徐德言對妻子說:“以你之才貌,如果國家滅亡,你一定會流落到權勢富豪之家,恐怕我們會永絕。倘若我們的緣分未斷,還能相見,應該有一個信物。”於是徐德言折斷一面銅鏡,夫妻兩人各執一半。他又同妻子約定說:“將來你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將鏡片在街上出售,如果我見到了,就會在當天去找你。”

等到陳朝滅亡了,他的妻子果然流落到越公楊素家裡,楊素對他非常寵愛。徐德言流離失所,好不容易才來到京城。他於正月十五這天到市場上尋找,果然有一個老人出售一片一半的鏡子,而且要價非常高,人們都嘲笑他。徐德言將老人帶到自己住處,給老頭吃飯,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拿出那一半鏡子和老人那半鏡子合在一起,並在鏡子上題詩一首:“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樂昌公主陳氏看到題詩後,哭哭啼啼不肯吃飯,楊素得知情況後也非常傷感,派人將徐德言找來,決定將妻子還給他,並送給他們許多錢物。聽說這件事的人無不讚嘆。楊素設酒宴為徐德言和陳氏餞行,陳氏也作了一首詩:“令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然後陳氏和徐德言回到江南,一直到白頭偕老。

贊曰:
夫妻是緣,人離恩牽,
楊素大義,使鏡重圓,
古人古風,故事段段,
中華五千,美德蘊涵。

二.仁傑代使

狄仁傑是太原人,擔任府法曹參軍。同他在一起共事的官員鄭崇資的母親年老多病,朝廷派鄭崇資出使極為邊遠的國家。狄仁傑對鄭崇資說:“太夫人病重,而你要遠行。怎麼能讓母親距你萬裡之遙而哭泣呢?”於是請求讓自己代替鄭崇資出使。

贊曰:
仁傑有義,待人出使,
山高路遠,心不容辭,
崇資奉母,得以孝之,
利人之心,鬼神敬之。

三.有方輕財

廖有方在元和乙未年參加科舉考試沒有被錄取,去蜀郡遊玩,走到寶雞的西面,住在旅店裡,他忽然聽到有人呻吟,仔細一聽又聽不見了。他從一間屋子裡找到一個生了重病的貧困少年。廖有方問他生了什麼病,準備去哪裡。青年吃力地說:“我參加幾次科舉考試未被錄取。”然後看著他磕頭,過了一會兒又說:“我死後的事只好託付給你了。”廖有方沒有回答,想要為他治病,但是不一會兒這個少年就死了。

廖有方將自己所騎的馬和鞍具一塊賣給了村子裡有錢的富豪,用所得到的錢將少年安葬了。不知道這個少年的姓名,廖有方感到很遺憾。同是參加科舉考試的同路人,卻是兩種命運,真是令人悲傷。廖有方為這個少年所做的碑文是:“嗟君歿世委空囊,幾度勞心翰墨場。半面為君申一慟,不知何處是家鄉。”後來廖有方從西蜀回來,經過東川,走到靈龕驛站。驛站的官員將他請到家中。廖有方看到驛站官員妻子穿著白色的喪服,同他一邊見面一邊哭,表情非常傷心。然後圍在他的周圍招待他,如同對待自己的至親。他們留他住了半個月,就連僕人和馬匹都吃餵得很好,吃的儘是山珍,極力表達了賓主之間的情意。廖有方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心中非常不安。等到分手的時候,驛站官員的妻子又哭了起來,並且贈送給廖有方一馱子價值千百貫的絲織品。驛站的官員對他說:“你今年春天所安葬的叫做胡綰的秀才,就是我妻子最小的弟弟。”

到這時廖有方才知道那個死亡少年的姓名,他也講了當時安葬少年的情形和懷念的話,但是不肯接受所贈送的物品。驛站的官員和他的妻子堅決請他收下。廖有方又說:“我作為一個男子,明白一些古今做人的簡單道理,偶然安葬了一個多次參加科舉考試的同路人,不應該接受這樣貴重的物品。”說著便催馬往前走。驛站的官員也騎著馬送他,兩個人又經過一個驛站,仍然沒有分手。廖有方不拿所贈送的物品,驛站的官員與他最後握手告別,兩人各奔東西,贈送的物品竟扔到了野外。

鄉裡掌管教化的鄉老將這件事上報給州裡,州裡又上報給朝廷。文武百官知道了都想結識廖有方,互相介紹引見。第二年,李逢吉主持科舉考試廖有方被錄取。他改名叫廖有卿,聲名傳遍了全國,被公認為國家的義士。那個驛站的官員戴克勤,也被宰相發公文推薦提拔為當地的節度使,官升到了極高的位置。從此戴克勤的聲名和廖有方的名字傳得一樣遠。

贊曰:
安葬路人,有方傾囊,
拒收贈禮,聲名遠揚,
克勤有義,棄財於荒,
朝廷宏道,雙雙褒揚。

四.執易助舉 

熊執易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走到潼關,秋雨連綿下了一個多月,無法行走,滯留在旅店裡。他忽然聽到隔壁房間有一個男子連聲嘆氣,熊執易走過去詢問。那個人說:“我是前堯山縣令叫樊澤,去京城赴皇帝親自在殿廷的考試。走到這裡,馬死了,口袋裡的錢也花光了,沒有辦法繼續前進。”熊執易回到自己的房間,將所騎的馬和口袋裡的錢全部拿出來送給樊澤。熊執易當年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而樊澤及時趕到參加了考試並被錄取。

贊曰:
參加科舉,欲成棟樑,
遇人急難,傾己之囊,
助人舍己,足堪褒揚,
天地無私,必使榮昌。

五.李約受託  

李約是汧公的兒子,官職為兵部員外,他見識出眾,超凡脫俗。李約有一次坐船在江上航行,同一個胡商的船前後行駛。胡商生病了,將李約請過船去,把兩個女兒託付給他。他的兩個女兒都長得異常美麗。胡商又交給他一枚珠子,囑咐他許多話。等到胡商死了,李約將他遺留下來的錢財約有好幾萬貫全都如數送交給官府,並為胡商的兩個女兒尋找配偶,辦理婚事。當初胡商臨死之前,同李約約定,死後要含著那枚夜光珠入殮,別人並不知道這件事。後來死去的胡商的親屬來清理胡商留下的財產,請來官府的人挖開墳墓檢查,夜明珠果然還在。李約所做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是別人不知道的。

贊曰:
受人之託,全力而行,
為女尋婿,義重財輕,
密言之事,更顯德能,
明珠之光,與君孰明。

六.江陵士子 

江陵住著一位士子,忘記了叫什麼名字,他妻子異常美麗,但家境貧寒。他要出遊去收集題詩書畫,家裡備用的錢,夠妻子生活五年。他對妻子說:“我若五年不歸,君可改嫁。”讀書人走後,五年沒消息。他的妻子嫁給了前刺史,住在高麗坡底。又過一年讀書人回來了,找不到妻子。查訪到妻子的居住地點後,他寫了一首詩托別人送去。詩云:“陰雲漠漠下陽台,惹著襄王更不回。五度看花空有淚,一心如結不曾開。纖蘿自合依芳樹。覆水寧思返舊杯。惆悵高麗坡底宅。春光無復下山來。”刺史見詩,便送其妻一百貫和一些衣物,將其送還士子。

贊曰:
緣來緣去,世事無常,
歸來恨晚,妻適新郎,
恩義難了,語述情長,
刺史見詩,妻還舊郎。

七.至德隱德  

唐高宗時,劉仁軌做左僕射,戴至德做右僕射。大家尊崇劉仁軌而鄙視戴至德。當時有一位老婦人呈遞申述狀,戴至德剛要下筆批示。老婦人向左右人問,是劉僕射還是戴僕射?屬下告訴她這是戴僕射。老婦人忙上前說:“是不管事的僕射,把訴狀還給我。”至德一笑,讓人把訴狀還她。在職期間,至德無明顯業績。皇帝和同僚面前,至德也不善於言詞。然而他死後,高宗很痛惜,說:“自從失去至德,再也聽不到意見了。他在時,朕之過錯,從不放過。”高宗把戴至德陳事之奏章拿出來,竟有滿滿一匣。高宗邊看邊流淚,大家才知道戴至德是這樣一位值得尊重的人。

贊曰:
至德隱德,不爭名聞,
笑對老婦,淡對同仁,
高宗有道,願將過聞,
哭憶至德,方醒眾人。

八.於頔器量 

有一個叫崔郊的讀書人,擅長文藝,住在一個窮縣。崔郊跟他姑姑的婢女私通。那婢女天生麗質,歌舞彈唱俱佳,是漢南一帶美女。崔郊的姑姑家境不好,把這個婢女賣給於頔,於頔非常喜歡這個婢女,給錢四十萬枚,備加寵愛。崔郊對這個女子思念不已,跑到於頔府附近,盼望能見女子一面。女子在寒食節那天果然出門,崔郊等在柳樹下,兩個相見,飲泣不已,發誓終生相愛。 崔郊贈女子一詩: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從行中有人生崔郊的氣,就把這首詩寫下來,貼在廳裡。於頔看到這首詩,叫人把崔郊召到府上,左右的人猜不出他的用意。崔郊也提心弔膽,但逃不掉,只好去。於頔見了崔郊,握著他的手說:“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是先生寫的呀?四十萬是一筆小錢,怎能抵得上你這首詩呢?你應該早一些寫信告訴我。”馬上讓兩個有情人一起歸去,並且贈送了很豐厚的妝奩,崔郊夫妻也算小富。於頔類似的事很多。

雲溪子說:“晉朝王敦把樂伎送給士兵、隋朝楊素送還趙德言的妻子,都是不貪財、不愛色的榜樣,被稱為雅談。歷代做宰輔的人,沒有超越於頔這種大器量的。”

贊曰:
於頔器量,輕色輕財,
舍己之寵,完人之愛,
世人楷模,傳頌千載,
身或已朽,德何可埋。

九.葛周舍愛  

梁代侍中葛周鎮守兗州時曾出遊,坐於亭。有一傳事頭目甲,正當壯年,沒有娶妻。這個人生得偉俊,又善騎馬射箭,並且很有膽量。因有事稟報,葛周召他入見。

當時,葛周姬妾在場,其中有一姬妾,天姿國色,葛周非常寵愛,經常帶在身邊。甲見到這姬妾,呆呆相望。葛周問他話,說了好幾次,他也沒能回神兒。甲貪看美色,竟忘記回話。葛周只好搖頭。過後,生他的氣。有人告訴了甲,甲很害怕。稱說自己當時迷迷糊糊。並且,把葛周布置的事全忘光了。好些日子,提心弔膽。葛周知道他害怕,很溫和待他。

不久,有詔命讓葛周率部抵禦唐師。兩軍在河上這個地方決戰,打了幾天,唐師部伍不亂。傍晚,士兵饑渴,疲憊不堪。葛周就把甲叫來,說:“你能攻陷敵陣嗎?”甲說:“能。”並馬上率領幾十個騎兵從部隊中衝出去。這些人勇猛赴敵,葛周以大部隊跟上來,唐兵大敗。凱旋,葛周對愛姬說:“甲立了大功,我應該重賞,請你做他的妻子吧。”愛姬流淚推辭。葛周勉勵她說:“給人家做妻,比做妾強。”並且給她準備嫁妝,價值幾千緡。葛周把甲請來,對他說:“你在河上立了大功,我知道你沒成親,現在我把某女給你做妻子。這個女子就是當日你專目注視的。”甲連稱死罪,不敢答應。葛周一定要堅持,他才接受。

噫!古代絕纓、盜馬之事,也超不過葛周之事呀。葛周是梁代名將,威震敵膽。河北有一條諺語說:山東一條葛,無事莫撩撥。

贊曰:
大度葛周,不計人過,
有功而賞,舍愛輕色,
勝過絕纓,梁代名葛,
諺語言曰,無事莫撥。

十.獻之儒行

後魏時劉獻之少年時就好學,尤其精通《詩經》、《左傳》,博覽群書。他見到名家、法家的著作,就合上書笑著說:“假如使楊朱、墨翟之流不作這種書,千年之後有誰認為缺少它呢。”劉獻之又對自己親近的朋友說:“觀屈原《離騷》之作,自是狂人,死何足惜。”當時有人跟他學習,拜他為師,劉獻之說:“立身之業有百行各不相同,但是根本的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這四科中要以德行為首要的。你如果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外關愛兄弟姐妹、親朋好友,能夠對國家忠誠、為人守信譽、謙遜和藹、禮讓待人,不用你走出家門,名聲自可遠播。假如不能那樣,即使閉門苦讀、恭恭敬敬拜師學業,只能做到博覽群書、增加知識而已。不過是象堆個土龍乞求上天降雨一樣,只是你幻想將來能功成名就。這樣做對你有什麼益處呢?孔子和他門生,起初也未悟到這個道理。後來看到吾立子上孝父母下愛兄弟的行為,才回到家裡效仿吾立子去孝敬父母、撫養兄弟的啊。天那!象孔老夫子和他門生這樣賢達聖人,怎麼在立身道理上也覺悟得這麼晚呢?”由此,四方學者慕名來師。劉獻之感嘆地說:“在淡泊功名這方面我比莊周老夫子還差得遠啦。”堅持辭卻來拜他為師的人。

贊曰:
獻之儒行,中庸中正,
楊墨屈原,空留虛名,
內孝父母,外愛親朋,
縱然未學,吾謂學成。

十一.德言敬師 

唐時有個人叫肖德言立志於學。每當他研讀五經時,必須先洗漱更衣,然後正襟危坐地去讀。他的妻子問他:“你每日都這樣正襟危坐地看書,不累嗎?”德言回答說:“對先師的著述要恭敬,怎麼能畏懼勞累呢?”

贊曰:
敬師敬法,理所當然,
正襟危坐,何累何難,
惟有誠敬,成聖成賢,
古人敬師,今當亦然。

十二.楚金卻薦 

張楚金和越石同期參加鄉貢進士選拔,州司想去掉越石而選拔楚金。楚金得知後跟州司說:“按順序選拔,越石比我年長,按才能選拔我不如越石,我堅決請求不要選拔我。”而越石也堅決推讓。是時,李勣在這做都督。他聽到這件事後讚嘆說:“這些貢生原本追求的就是被選拔為進士,張楚金和越石這樣相推讓,把他們雙雙都薦舉為進士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於是薦舉張楚金、越石二人都為鄉貢進士。

贊曰:
名利之外,更有道義,
楚金推卻,越石堅拒,
李勣得知,讚嘆不已,
如此德能,雙雙薦舉。

十三.巨伯感賊  

荀巨伯到遠方看望生病朋友,正趕上胡賊攻城。友人對荀巨伯說:“我就要死去,你趕快離開吧。”荀巨伯說:“我遠道來看望你,現在遇到危險就扔下你,這是巨伯能做出來的嗎?”胡賊攻破城池,看見荀巨伯說:“大軍進城,一郡俱空。你是什麼人?獨自留下。”荀巨伯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怎麼能將他一個人扔下不管呢?請你們不要傷害他,我願意替死。”胡賊聞言,很詫異,相互議論說:“我輩無義之人,而侵占有義之國了。”於是悄悄退出師,全城獲救。

贊曰:
死生雖大,德行更重,
天佑良善,地誅奸佞,
巨伯感賊,拯救全城,
何能如此,賊亦慕傾。

十四. 鄒待征妻

鄒待征的妻子名字叫薄,是武康縣尉自牧的女兒。待徵到江陰做官,薄也跟隨而去。袁晁叛亂,待征扔掉官印逃跑躲避,薄被敵人搶走,想要污辱她,薄不依從,告訴她家的一個老女僕,並讓她告訴待征說:“我的義節不能玷污,我寧可投江而死。”敵人退走後,得到了她的屍體,她的聲譽傳遍了江南。

聽說此事的人有個叫李華的寫了一篇《哀節婦賦》:昔歲群盜並起,橫行海浙。江陰萬戶,化為凝血。無石不焚,無玉不折。峨峨薄媛,炯然名節。自牧之子,鄒征之妻。玉德蘭姿,女之英兮。鄒也避禍,伏於榛莽。婉如之賓,執為囚虜。匍匐泥沙,極望無睹。出授官之告,托垂白之姥。姥感夫人,爰達鄒君。兵解求屍,在於江濱。哀風起為連波,痛氣結為孤雲。鳧雁為之哀鳴,日月為之蒙昏。端標移景而恆直,勁芳貫霜而猶存。知子莫如父,誠哉長者之言。

贊曰:
男子重德,女子重節,
鄒待征妻,寧死不折,
李華讚頌,千古貞烈,
玉德蘭姿,為今楷模。

十五.竇氏烈女  

奉天縣有兩個姓竇的女子叫伯娘、仲娘,雖然生長在鄉村荒野,但自幼便有志向和節操。她們居住在與邠州相鄰界的地方。唐朝永泰年間,有草賊數千人手持兵器,進入她們的村落,進行搶劫。他們聽說這兩個女子很有姿色。當時姐姐十九歲,妹妹十六歲,他們正藏在岩洞裡,賊徒們想要對她們強行污辱,於是先從洞中拽出伯娘,走了數十步,又拽出了仲娘,賊徒們相互望了望,心中都很滿意。等走到深谷邊上,伯娘說了聲:“我怎能受你們這些強盜的污辱!”便跳下深谷去。強盜們還在驚懼中,仲娘也跳下去。谷深有數百尺,姐姐很快就死去了,仲娘摔得腳斷臉破,遍身流血,斷氣很久又曾甦醒過,強盜這才作罷而去。京兆尹第五琦感嘆二女的貞烈,便奏於皇帝,皇帝下詔表彰了她們的世家,並永久免除她們的丁役,二女的葬事花費全部由官家付給。京兆尹曹陸海,頭一個寫賦讚美她們。

贊曰:
竇氏佳人,自幼有節,
遇賊威逼,深谷一墮,
生死固大,更貴有節,
皇帝褒揚,感嘆貞烈。

十六. 李誕小女 

東越閩中縣有一座庸嶺,從下面到嶺頂要走數十裡路。在嶺北坡陰濕地帶,有一條大蛇,長有七八丈,身圍有一丈,當地的土著人對它常常感到恐慌。東治的都尉以及所屬縣邑的長吏們多有被蛇咬死的,於是使用牛羊祭祀,可是仍然不太平,或者給人託夢,或者告訴巫師,說想要吃十二三歲的童女。都尉令長們都很擔憂害怕,就一起去尋找那些婢奴生的或罪犯家的小姑娘先領來養著,到了八月初,便祭送到蛇洞口,蛇到晚上就出來將她吞食了。年年如此,前後已送去了九個童女。

有一年,快要到祭禮的日期了,可是沒有招募童女。將樂縣李誕家有六個女兒沒有一個男兒,他的小女兒名叫李寄,應招要去,父母不讓,李寄道:“父母不要相留,如今只生了我們六個女兒,沒有一個男兒,你們雖有孩子也像沒有一樣。我活著不會有緹縈拯救父母那樣的功勞,不能供養老人,白白地浪費衣服糧食,活著也對家庭無益,不如早點死了。把我賣了,還可以少得一點錢用來供養父母,這不是一件好事嗎?”父母仍然疼愛她不讓她去,然而終於沒能禁止,李寄還是去了。

她去求要到一把好劍和一條咬蛇犬,到了八月初,便到廟中來坐,懷中藏著劍並領著狗。她先把幾石用蜂蜜炒的糍粑放在洞口,到了晚上蛇便出來了,那蛇頭大如穀倉,眼睛如二尺鏡,聞到糍粑的香味,先去吞食。這時李寄放出狗,那狗撲上去便咬,李寄隨後衝上去用劍砍殺。那蛇於是竄出洞來,到了廟的庭院便死了。李寄到洞中去察看,得到那九個童女的頭骨,全舉在手中走出來,悲痛地說:“你們太怯弱了,全都被蛇吃掉,實在太可憐了!”於是李寄緩步而歸。越王聽說此事後,娶李寄為王后,授予她父親將樂縣令,母親及姐姐們也都有賞賜。從此東治之地再也沒有妖邪作亂,那讚頌李寄的歌謠至今還在流傳。

贊曰:
妖孽橫行,必將受誅,
天譴李寄,斬殺惡物,
人何怯弱,任妖無度,
小女智勇,揮劍孽除。

十七.董氏勸夫 

武則天當朝時,太僕卿來俊臣權勢顯赫,專橫拔扈,深為朝廷官員所不滿,而上林令侯敏卻偏偏與他靠近。侯敏的妻子董氏勸誡他道:“來俊臣是個國賊,他的權勢不會長久。他垮台之時,他的奸黨同夥就要首先遭到制裁。您應當對他敬而遠之。”侯敏聽信妻子的話,漸漸與來俊臣疏遠了。來俊臣對此十分惱怒,立即將侯敏逐出朝遠放涪州武隆縣令。

侯敏不願赴任,想棄官留在家裡,董氏說:“要速速離京赴任,不要希求留在這裡。”侯敏便帶著家眷啟程,到了涪州府衙,將文書交給參州將。原來文書中另外多寫了一頁,當州將打開文書看時,看見了正式文書之外的文字,便大怒道:“你的名分德性都未修養好,憑什麼資格去做縣令!”便不放他去上任。侯敏非常憂慮,妻子董氏說:“只管住在這裡,不要企求去上任。”

住了五十天,忠州的叛賊攻破了武隆縣城,殺死原來的縣令,連他的家眷也大都被抄斬了。侯敏一家則因未能及時上任而保全了性命。後來,來俊臣被殺,他的同黨也被逐出朝廷流放到嶺南,侯敏則因早已與他疏遠並被排擠出京城,所以又一次免受災禍。

贊曰:
國賊奸佞,必將受誅,
遠離禍患,董氏勸夫,
善惡有報,莫惟利圖,
追隨作惡,真乃愚夫。

十八.孫氏棄才

孫氏是樂昌人,進士孟昌期的妻子,擅長寫詩。一天,她把自己的詩集全燒了,以為能文善詩本非女人家的事。從此之後,她便遵守婦人之道,專心治理家務。孫氏有一首代替丈夫贈給別人的《白蠟燭》寫道:“景勝銀釭香比蘭,一條白玉逼人寒。他時紫禁春風夜,醉草天書仔細看。”又有《聞琴》一詩寫道:“玉指朱弦軋復清,湘妃愁怨最難聽。初疑颯颯涼風動,又似蕭蕭暮雨零。近若流泉來碧嶂,遠如玄鶴下青冥。夜深彈罷堪惆悵,霧濕叢蘭月滿庭。”還有一首《謝人送酒》詩道:“詩將清酒寄愁人,澄徹甘香氣味真。好是綠窗風月夜,一杯搖盪滿懷春。”

贊曰:
孫氏棄才,以德為懷,
誰謂棄才,德才俱在,
無之更有,執之反敗,
無才是德,有德是才。

十九.斛斯豐樂  

北齊的高祖皇帝曾經有一次設酒宴招待文武百官,酒喝到暢快的時候,高祖叫大家喝酒助興。武衛士斛斯豐樂唱歌說:“早晨也喝醉酒,晚上也喝醉酒,天天都喝醉酒,國家大事沒有時間去商量。”高祖說:“豐樂不奉承說好話,是個好人。”

贊曰:
君正臣直,國家將興,
何為好人,從不奉承,
高祖之言,樸實而誠,
古代君王,多能賢明。

二十.李絳進諫  

唐憲宗的時候,中官吐突承璀受到皇帝的恩惠,要為皇帝立一座“德政碑”,以頌揚皇帝的政績,碑屋已經建成,碑石也已經打磨完畢,請皇帝下命令徵集碑文,當時李絳為翰林學士,他對皇帝說:“德行高尚的人,功績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輝,用不著立碑來記錄政績,這樣做會被天下人恥笑。”皇帝認為他說得非常有道理,立即命令拆毀碑屋,廢棄石料。吐突承璀向皇帝請示說:“碑屋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建成,不容易立即拆除。”還想堅持立碑的請求。憲宗皇帝說:“立即找來牛將碑屋拽倒。”皇帝聽取意見的態度竟如此誠懇堅決。

贊曰:
大唐盛世,太宗開闢,
納諫如流,太宗時起,
憲宗從善,誠心正意,
古人修己,無論皇帝。

二十一.明帝廉儉  

齊明帝在一次吃飯的時候,拿著竹筷子對衛尉應昭光說:“你理解我使用竹筷子的意思嗎?”應昭光回答說:“當初夏禹的衣服穿的平常,他針對流言說,生活過於舒適,使用象牙筷子,會導致腐化的風氣。這是古代的賢人對我們的告誡,如今皇帝你明智地提倡儉樸,發揚古代聖賢的遺風,太平盛世,只有用竹筷子了。”

贊曰:
古人皆善,拜地敬天,
三尺頭上,神靈在看,
身為帝王,猶能節儉,
無神惡論,使人糜爛。

二十二. 肅宗節儉  

韓擇木稱讚肅宗皇帝節約儉樸,歌女跳舞的時候沒有華麗的衣服和裝飾,飲食不吃山珍海味。皇帝因此而伸出衣袖給他看,說:“我這件龍袍已經洗過三次了。”

贊曰: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多少帝王,堪稱明君,
才子佳人,皆以德尊,
古人古風,令人羨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