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4年08月26日】
一、狄青為人誠實,穩重
宋朝的狄青,擔任荊湖地方的宣撫使(宣撫使:宋代負責督察軍事的大臣)。當時少數民族將領儂智高(人名),時常帶兵來侵擾,一天比一天厲害。狄青便上了一封奏表到皇帝那裡,請求出兵去攻打儂智高。皇帝批准後,狄青按兵紮營,不動聲色,暗中渡過崑崙關,在邕州把儂智高打了個大敗。敵軍屍首成堆,其中有一個是穿著金龍衣的,大家說這個人一定是儂智高了,就準備把儂智高已死的消息,稟報到朝廷去。狄青說:“儂智高陰險狡猾,這很有可能是他金蟬脫殼的詐偽行為。我寧可失去殺死敵軍將領的這個功勞,也不敢為了貪功去欺騙朝廷。”
狄青將軍,出身行伍,最終官位高至樞密使(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他的戰略和功績,可想而知。
狄青平生不驕不躁,因此皇帝對他很是信任恩寵,並不怕他重兵在握,謀求造反。看他不動聲色,暗渡崑崙關這件事,如果不是智勇雙全,哪能做到如此從容呢?至於他不肯輕易上報依智高已死的消息,則更能看出他的為人之誠實和穩重。
二、趙抃是做官人的楷模
宋朝的趙抃(讀便)非常有誠信,一生當中,凡是白天做了的事,夜裡一定要穿戴整齊,在露天裡,燒著香,稟告上天知道。可以這麼說: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問心無愧,問天無愧。
有一年,他到虔州去做知府,當時在嶺南做官的人,因受不慣南方的瘴氣,死的人不計其數,而他們遺下的家小,便因此滯留嶺南,無法回到老家。
趙抃到任後,就造了一百條船,發文書到各郡縣去說明:“各處有做官的人家,他們的家小,如果不能回故鄉去的,就到我這裡來吧,我幫助你們回家鄉去。”於是很多人從外地絡繹不絕地趕來,趙抃不但給他們船隻,還給足夠的路費,好讓他們上路。做到惠濟困苦,細緻周到。
後來,趙抃官做到了太子少保(輔導太子的官)。他仍然忠於職守。就是朝廷很有權勢的人,他也敢彈劾他們的過失。當時京城裡的人,都尊敬地稱他為“鐵面御史”。
一個人如果能像趙抃那樣不欺騙自己、不欺騙上天,臨終之際,自然也就能像他那樣鎮定自若地說著話,坐著安詳地死去。趙抃的修養很高,一直到老都堅持不懈地修行。這樣的情形,就是住在深山裡的老和尚,也是不多見的,何況他是富貴至極的高官。
像趙抃這樣德行高尚而有成就,胸懷天下救助困苦的人,堪為做官人的楷模!
【附錄:小辭典】趙抃(1008~1084)北宋臣。字閱道,號知非子,衢州西安(浙江衢縣)人。進士。為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貴,時稱“鐵面御史”。歷知睦州、虔州、成都等地,為政清廉。神宗初,拜參知政事。因反對王安石變法罷知杭州。熙寧五年(1072)再知成都府,為政寬簡。《宋史》稱其“長厚清修”,“其為政,善因俗施設,猛寬不同”。卒諡清獻。著有《清獻集》。
三、劉庭式娶妻
宋朝的劉庭式,還沒考中進士時,大家商議叫他娶一位同鄉的女兒,還沒下聘禮。等到他考中進士,那女孩竟生了病,雙眼瞎掉了,家裡又窮得很,那戶人家,就再也不敢提當初婚約的事。有人勸劉庭式退了這門婚事,要不,就改娶那瞎眼女孩的妹妹。
劉庭式笑著說:“我當初在心裡已應許了這門婚事,現在哪又能違背當初的心意呢?”最終,他還是迎娶了那個瞎眼女孩。也是命裡不好,那女子生下幾個兒子後,就死掉了。劉庭式卻不再婚娶。
蘇東坡問他:“都說悲哀是因為愛情而發,愛情又是因為相貌而生。你的妻子那麼丑,現在又去世了,你對她的忠貞愛情,則從何而來呢?”
劉庭式避而不答,只說了一句:“我只知道我的妻子已死了,自然很悲傷。”後來他在廬山上養老,活了很久,才安詳地去世。
許止淨說:古代有一個長壽的人,有人問他何以長壽?他的回答是:“我娶了個相貌醜陋的妻子。”如此看來,丑妻是延年益壽的神符,是值得慶賀、而不是令人生厭的好事。何況劉庭式不肯違背自己當初的心意,這一點,最是仁義忠厚。仁義的人必定長壽,哪須用龜甲來占卜祈求呢?蘇東坡是通達之人,他哪會不知道這些道理?他那樣問劉庭式,大概只是想借用他的例子,來讓天下人警醒罷了。
四、元帥的德義忠誠,令人欽敬!
宋朝時,有個叫姚雄的人,起初,他把女兒許給了寨主的兒子,後來寨主死了,寨家便衰落下去,妻子和兒子都流落街巷,不知何處去了。
姚雄卻在邊城做了元帥。有一次,他遇見一位老太太,在河邊洗衣服,她雖是干粗活之人,但看她的舉止,卻很有大家風範。姚雄就上去與她攀談起來。老太太回答說:“以前,我丈夫也是守邊城的,有個姓姚的將軍,還把女兒許給我兒子做媳婦呢。可惜我丈夫死後,家道一落千丈,我兒子也只有靠賣燒餅來過日子。”
姚雄一聽,馬上說:“我就是那個姓姚的啊,小女許配給你家,但自從你一家流落後,許多人都上門來向我求婚,我都沒答應呢!”老太太感動得直哭,很長時間,都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姚雄便收留下老太太和她兒子,又用車把他們送到了衙門安居下來。
姚雄當將領時,他的未婚女婿,還是寨主的兒子,等姚雄當上了元帥,那未婚女婿,卻淪為賣燒餅的人,況且老太太又不認識姚雄,更沒有去向他求助,姚雄卻自己介紹自己,最後還用車,接他們回去和女兒完了婚。姚雄守信而有德行,老太太雖家道破落,但不失大家風度,正是這樣,才促成了互相詢談,連接上兩家的好姻緣:這就叫千裡姻緣一線牽。這也就是:“上蒼無言,黙而成之。”
而姚雄元帥的德義忠誠,實在令人欽敬!
五、國君的見識不如夫人
周朝時代,楚國國君熊通的夫人叫鄧曼,她雖是一介婦人,卻有了不起的見識。
有一年,楚國君派莫敖、屈瑕去攻打羅國。有個叫鬥伯比的人,前去送行,回來時,就對他的駕車人說:“莫敖將軍一定會打敗仗,我看他走路時趾高氣揚,這暴露了他內心對這場戰爭並沒有充分的認識。”於是便去拜見楚國君,說:“我認為一定要增援軍隊,去幫助莫敖將軍才對,否則很有可能會吃敗仗。”
楚國君覺得部隊去得不少,就對鬥伯比說: “你也未免太過慮了,這樣做有什麼必要呢?”
楚國君回到宮裡,又把這番話,隨口告訴了夫人鄧曼。鄧曼卻說:“鬥大夫並不單說莫將軍作戰人數不夠,他是希望國君主動增兵,從而以您的恩信,去慰藉百姓,同時也給自大的莫將軍一個威懾、教訓。當年,莫敖在蒲騷地方打了勝仗,心裡一直很自大,誰也不放在他眼裡。鬥大夫熟悉他的品性,要不然,他也不會那麼說的。”
楚國君這才醒悟過來,趕緊派去援兵。但為時已晚,果然,援兵還未追上,前線的莫敖、屈瑕,已經吃了大敗仗。
莫敖打敗仗,鬥伯比從他走路的姿勢,就預見到了。而鄧曼夫人僅僅是聽說了這事情,就猜到了結果。她規諫楚國君,要以信義去慰藉百姓這句話,更可看出她見識過人。確實,對百姓沒有信義,就無法立身,莫敖不了解這一點,但鬥伯比卻深知其中真理。楚國君沒來得及弄明白,鄧曼就告知他,這不是有大見識嗎?面對這個女流之輩,就連國君,也該感到慚愧吧!
六、善良明哲的衛姬
周朝時,衛姬是齊桓公的夫人。齊桓公和管仲,商議要去襲打衛國,大家都知道這是不義之舉,但是誰也不敢去阻攔。
齊桓公上完朝,回到後宮,衛姬看他神色不對,就摘下髮簪、耳環,解下環佩,走下堂去,跪拜著,問齊桓公:討伐衛國的原因何在?桓公說:“沒有什麼原因。”說完又覺得奇怪,問道:“你怎麼知道我要去討伐衛國呢?”
衛姬說:“做國君的滿臉怒氣,手腳也蠢蠢欲動,這些都是要攻打別國的表現。剛才國君進來時,腳抬得很高,臉色也很嚴厲,聲音又高揚著,一見到我卻止住了,我猜出國君的意思,是想去攻打我的娘家衛國吧?”齊桓公經她這麼一說,就答應不打衛國了。
第二天上朝,大臣管仲也走上前說:“我看國君今天上朝,口氣溫良和善,話說得極其舒緩,猜想您一定是打算放過衛國了。”
齊桓公一擊掌,高興地說:“真是太好了!宮裡有夫人幫我把持著,外面又有管仲在幫我治理著,我齊桓公從此可以在世上無憂立足了!”
貴族們都稱讚衛姬守信而有德行。平常,齊桓公喜歡音樂,總是沉湎於聲色之中。衛姬卻以身作則,聽都不肯聽一下鄭、衛之樂,她用自己的行動,來規勸齊桓公。
劉向稱頌衛姬忠心誠信。呂坤則認為她明哲之至。世上有很多愚蠢婦人,沉湎於聲色之中,那是自身投到羅網裡,往往至死也不曾覺悟。這些人讀了衛姬的傳記,應該會有所醒悟吧?
(均據清代蔡振紳《八德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