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5年01月13日】
一、乘人之危,不仁
《後漢書•蓋勛傳》記載: 蓋勛,字元固,敦煌廣至人。為人正直。
武威太守倚仗權勢,貪婪驕橫,為所欲為。從事(官職名)蘇正和, 核實了他的犯罪事實。涼州刺史梁鵠,畏怕貴戚,想殺了蘇正和,以免得罪了貴戚(武威太守)。他和蓋勛商量此事。蓋勛與蘇正和是仇人,有人便勸蓋勛:趁此機會,報復甦正和。
蓋勛說:“不能這樣。與人謀事,藉機會殺害好人,是不忠;乘人之危,是不仁。”於是,蓋勛就勸諫梁鵠說:“餵養蒼鷹,是想要它兇猛;而蒼鷹獵鳥後,就想烹了它,那麼養鷹有什麼用?”梁鵠明白這個比喻的意思是:蘇正和抓住了壞人後,卻要殺掉他,是不正確的。梁鵠聽從了勸告。蘇正和因此得免一死。後來,蘇正和就到蓋勛家裡,來表達謝意。
蓋勛不見蘇正和,說:“我是為梁鵠出個正確的主意,並不是為了你蘇正和。”他雖然救了蘇正和,但還是與平時一樣,怨恨蘇正和本人。
二、迎接仇人,保護仇人
《宋史•寇準傳》記載: 丁謂厭惡寇準,把他貶為雷州司戶參軍。
不久,丁謂也被貶到南方。他路過雷州時,寇準派人帶著熟羊肉,到雷州邊境上,去迎接丁謂。
丁謂想到寇準的家中,去登門拜謝。寇準卻把大門關閉,不接見他。因為寇準聽說自己的家僮們,私下策劃,想要報仇,殺掉丁謂。所以,寇準就關緊大門。
待丁謂走遠以後,寇準才打開大門。
三、給免除自己官職的人哭喪
《宋史》記載: 蔣允濟擔任州郡官,以清白著稱。他曾經巡查南平縣令祝尚賢,免除了祝尚賢的縣令官職。
郡官蔣允濟死後,祝尚賢哭著說:“我這個縣令被免職,是罪在自己。蔣公是個賢人,他去世了,我怎麼能不痛心!”
四、不敢因私害公
《宋史•史浩傳》記載: 史浩,字直翁,明州鄞縣人。他喜歡舉薦人才,曾向朝廷推薦陳之茂,去擔任州郡官。皇上知道陳之茂曾說過史浩的壞話,就說:“你難道是以德報怨嗎?”史浩說:“微臣不知道有什麼怨恨。”
另外,莫濟這個人,對史浩的詆毀,尤為厲害。史浩卻推薦他掌管草似詔命的事。皇上說:“莫濟不是非議你的人嗎?”史浩說:“微臣不敢因為私事而損害公事。”
五、推薦批評過自己的人
《吳志•陸遜傳》記載: 陸遜,字伯言,吳郡人。
有一次,會稽太守淳于式,上表吳主孫權,批評陸遜:敲百姓的竹槓,騷擾當地平民。陸遜因此受到孫權的訓誡。
後來,陸遜到了京城,言談之間,稱讚淳于式是個好官,並向朝廷推薦他。
吳主孫權說:“淳于式批評過你,你卻推薦淳于式,這是為甚麼?”
陸遜回答說:“淳于式的本意,是要保護百姓,所以批評我。如果我因此而詆毀淳于式,豈不是混淆了君王的視聽?此風不可長!”
六、無私薦賢的呂蒙
《吳志•呂蒙傳》記載: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他曾因部隊的過失,被江夏太守蔡遺上告朝廷。呂蒙並不因此懷恨蔡遺。
豫章太守顧邵去世後,孫權向呂蒙徵求意見:“誰是繼任此職的合適人選?”呂蒙回答說:“蔡遺是個稱職的好官。”
孫權笑著說:“你想做當代的祁奚(無私薦賢)嗎?”於是任蔡遺為豫章太守。
七、宰相肚裡能撐船
《山堂肆考》記載: 宋朝的呂夷簡,執掌朝政。范仲淹以天章閣侍制的身份,任開封府知府。他常常攻擊呂夷簡。後來,范仲淹因失職而改任饒州知府。其後,又以天章閣侍制的身份,任永興知府。
呂夷簡恢復了宰相的官職後,對宋仁宗說:“范仲淹是個德才兼備的賢臣,應該委以重任,豈止是恢復舊的官職!”於是,朝廷任命范仲淹為龍圖閣學士、陝西經略安撫使。
范仲淹向呂夷簡致謝說:“過去,我因公事,忤犯相公(對宰相呂夷簡的敬稱),沒想到相公卻這樣獎掖我!”呂夷簡說:“(我)怎敢再記著舊事呢?!”
八、委任仇家子 招撫山賊
《魏書•房景伯傳》記載: 房景伯,字良暉,清河繹幕人。擔任清河太守。
郡中的百姓劉簡武,曾冒犯過房景伯,聽說他現在擔任了郡太守,害怕他打擊報復,便全家逃亡外地。
房景伯督促下屬縣吏,接回劉簡武,並委任其子為西曹掾(官職名),派他去招撫山賊。
山賊因感於房景伯不記舊仇之義舉,很快就下山投誠了。
九、不記私仇,只遵公法
《唐書•徐有功傳》記載: 徐有功,名宏敏,東海郯地人,擔任司刑少卿。他與皇甫文備共同斷案。皇甫文備誣告徐有功縱容叛逆的黨人。
後來,皇甫文備因事,被打入獄中。徐有功得知後,放他出了監獄。
有人對徐有功說:“他曾陷害過你,想置你於死地。現在你卻救了他,為甚麼?”
徐有功說:“你說的這些,都是出於私人的怨恨。而我所遵守的卻是公家的法律。”
十、石勒不記舊嫌
《晉書•石勒載紀》記載: 石勒,字世龍,是上黨武鄉的羯族人。他與李陽是鄰居,二人曾因爭奪麻地,而發生鬥毆。
石勒稱王之後,請故鄉的老友們來襄國(幫助治理國事)。老友們到了後,石勒大擺宴席,與老友們痛飲。席間談到過去的事,石勒對老友們說:“李陽是個壯士,為甚麼不來?漚麻時的爭鬥,是我當百姓時的怨恨。我現在正取信於天下,怎麼能和一個普通人為仇?”就派人叫來李陽。
石勒和李陽酣飲戲謔,拉著李陽的胳膊說:“我過去吃夠了你的老拳,你也飽嘗了我的狠手:咱倆算是擺平了。”
稱王后的石勒,賜給李陽一處上等的宅院,拜他為參軍都尉。
十一、愧對九泉之下的良友
《晉書•周顗傳》記載: 周顗字伯仁。王敦發兵的時候,劉隗勸皇帝把王氏(王敦的家族)滿門除掉。擔任司空的王導,率領全家到朝中請罪,正趕上周顗在朝,王導(王敦的家族之一)叫著周顗的名字,對他說:“伯仁啊伯仁,我全家上百口,全靠您了!”
周顗連看也不看王導一眼,徑直走進殿內。他見了皇帝後,向皇帝表述王導的忠誠,全力為王導申訴,救助了王導。王敦也沒被朝廷殺掉。
這些,王導全然不知,他對周顗一直很怨恨。後來,王敦得志之後,就殺害了周顗。當時,王導什麼也沒說。
後來,王導翻檢中書省過去的材料,發現了周顗救助自己的表章,表章裡邊的言辭,極為懇切。王導手捧著周顗的表章,淚水潸然而下,說:“我雖然沒殺伯仁,伯仁卻是因為我而死的。我對不起九泉之下的良友啊!”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