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剛正不阿、大義凜然的故事(數文)

秦自省


【正見網2015年01月06日】

一、汲黯敢於冒犯皇帝

汲黯為人傲慢,不懂禮貌,當面就讓人下不來台,不能容忍別人的過錯。與自己意見相投的人,就好好的相待。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就不願見。士人因此都疏遠他。

然而,他好學任俠,有氣節。平日居家,操行高潔。好直言勸諫,多次冒犯皇帝。皇帝考慮到他的意見正確,還是採納了。

【筆者附言】 筆者初讀完上述故事,覺得汲黯有不妥處,想將此文刪除。後來翻檢辭書,發現:史家評價他說:

汲黯(?~前112年)西漢臣。濮陽(屬河南)人。字長孺。武帝時,初為滎陽令,後為中大夫、東海太守。其間,輕刑簡政,東海大治。後召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好面折廷諫,曾阻武帝招納文學儒者。後出為淮陽太守,旋病死。漢武帝稱其為“社稷之臣”(據《史記》)。

筆者再讀上述文字,反而覺得上述文字寫得耿介樸質,汲黯尤嘉。因未刪除。一併錄之,以自警!

二、大臣與皇帝爭吵,得到皇帝表揚

《晉書•武帝本紀》記載: 晉武帝司馬炎,與右將軍皇甫陶,討論政事,皇甫陶竟與司馬炎爭吵起來。

散騎常侍鄭徽,上表請求治皇甫陶的罪。

司馬炎說:“我寄希望於身邊大臣的,就是這種正直的言論。人主往往把阿諛奉承,視為忠誠。我卻不能把直言敢諫的大臣,看作損害自己!”

三、仗義直言

《唐語林》記載: 李邕被拜為左拾遺。

御史中丞宋璟,揭發張昌宗等謀反的事實,武后不應聲。

李邕站立到台階下面,大聲說:“宋璟說的事,都關係到國家存亡的大事,陛下應當聽取。”

於是,武后批准了宋璟的意見。

四、阿諛之中的不諧和音

《唐書•李日知傳》記載:安樂公主的樓館建成了,唐中宗來到公主新宅,設宴慶賀。

隨從的官員,寫詩祝賀新館落成,都是一片喜慶之辭。只有李日知寫的詩,在結尾時,敢於正言警戒。

後來,唐中宗對李日知說:“那個時候,連我都不敢直言規勸;不是你正直,怎麼能做出那樣的事!”

五、敢於對皇帝撂挑子

《北史•劉行本傳》記載: 隋文帝一次大怒,在殿前鞭打一個侍郎(官職名)。

劉行本進言說:“這個人一向清廉,過失又不大。”

隋文帝不理睬劉行本。

劉行本走上前去說:“陛下認為臣正派,才讓臣在您的左右。臣說的話如果對,陛下怎麼能不聽?臣說的不對,也應當說明道理,怎麼能輕視我,連看都不看?我說的話不是出於私心!”於是,劉行本把奏事的手板,扔到地上,退了下來。

隋文帝很嚴肅地承認了錯誤,並原諒了那個被鞭打的侍郎。

六、正直的得與失

《宋史•王希呂傳》記載: 張說(人名)因巴結貴戚,而被提拔任用。

王希呂上書檢舉張說。張說正走紅,權勢顯赫。由於王希呂結怨張說,因此被貶為地方官。

離開京城時,王希呂打發掉輓車、馭馬的隨從,一個人徒步而行,神態安然,根本沒有悔改之意。因此,他正直的名聲,一下子遠近皆知。

王希呂雖然因正直而被貶,但也因正直而馳名於世。

七、剛正的震懾力量

《北史•李彪傳》記載: 李彪被孝文帝所寵愛。他性格剛正耿直,被他檢舉的人很多,因此朝廷內外的人,都怕他的凜然正氣。豪強大族,連大氣都不敢出。

孝文帝經常叫李彪為李先生,對大臣們說:“我有剛正敢言的李先生,如同漢朝有汲黯。”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