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古今治平之要,在「三足」!(「憂時報國」故事數文)

慧淳


【正見網2015年02月13日】

一、匡衡憂國求退,以讓後賢

《漢書•匡衡傳》記載: 匡衡,字稚圭,漢朝東海承人。皇上因為新即位,多次褒獎他為民解憂除患的事。大臣匡衡,為此默默不語,深感不安。

大臣匡衡,每當國家出現有水、旱、風、雨等災情,他就在皇上面前,責備自己,並且強調自己年老而體弱,要求辭官退休,以便讓年輕而有能力的人,出來做官,為國家幹事業。

二、一蛇二頭的隱患,必須速除

《元史•姚天福傳》記載: 姚天福,字君祥,元朝絳州人。至元年間,他官拜監察御史。大德年間,他又累官參知政事。

當時,御史台設置了兩位御史大夫,他們經常意見分歧,無法統一。影響到工作,不能順利開展。

姚天福啟奏皇上說:“在古代,有人曾說:一蛇九尾,頭一動,尾巴跟著也動;一蛇二頭,則不能前進一步。在如今,我朝台綱不振,互相掣肘,有一蛇二頭的隱患,必須速除。皇帝陛下,如不急速拯救台綱,那麼,時間一久,台綱將會紊亂得不可治理。”

三、范滂清正,按察官吏,以救時政

《後漢書•范滂傳》記載: 范滂,字孟博。他少年時,以清亮高節,為州裡人所欽服。因此,朝廷以范滂為清廉的榜樣,皇帝下詔,委派他按察(檢察督導)官吏。

范滂登車上任,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等他到了州境,太守和縣令,自知有藏污納垢的罪行者,便望風自解印綬而去。

四、救時宰相姚崇

《唐書•姚崇傳》記載: 姚崇,字元之,唐朝陝州硤石人,被封為梁國公。他曾經虛心探問齊瀚說:“我為宰相,幹得如何?”

齊瀚說:“公可謂救時之相。”姚崇自謙、感嘆地說:“救時之相,豈易得哉!”

五、辛棄疾直論時事

《宋史•辛棄疾傳》記載: 辛棄疾,字幼安,歷城人。當時,虞允文執掌國政,皇帝銳意恢復國力。因此,辛棄疾縱論南北形勢及宋、金二國人才,持論勁直,不為迎合,特作《九議》和《應問三篇》、《美芹十論》,奉獻給朝廷。內容都是針對時下的弊端,耿直進言,毫不隱諱。

六、謝枋得“如驚鶴摩霄,不可籠執。”

《宋史•謝枋得傳》記載: 謝枋得,字君直,弋陽人。他生性好直言,與人論古今治亂以及國家大事,必掀髯抵幾,跳躍自奮,以忠義自任。

徐霖稱讚他,說:“謝枋得如驚鶴摩霄,不可籠執。”

七、“朝廷有直臣,天下方太平!”

《舊唐書•張萬福傳》記載: 張萬福,魏州元城人。陽城(人名) 等人,到延英門,直責裴延齡為奸邪!皇帝震怒,想加罪於他們。

當時,張萬福拜伏於延英門,勸止皇帝,大呼說:“朝廷有直臣,天下方太平呀!”

八、古今治平之要,在“三足”

《唐書•盧景亮傳》記載: 盧景亮,字長晦,幽州范陽人。

他曾經認為:古今治平之要,在於“三足”。他說:“作為國人的君主,能做到足食、足兵,而又得到知識分子的信任,天下就可以有作為了。”

因此,他就收集自軒轅皇帝以來,至唐朝治理國家的重要經驗,著書上、下篇,號稱《三足記》。

三足即:百姓足食、國防足兵、君主足信於士子(君主能得到知識分子充分的信任)。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