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5年01月30日】
一、隱姓埋名的義士
《魏志•胡昭傳》記載: 晉宣帝司馬懿,還是布衣平民的時候,與胡昭是舊友。同郡有個姓周的人,聯合一些人,想謀害司馬懿。胡昭得知後,跋山涉險,邀請周生,來到崤谷澠水之間,勸止周生。
周生不肯罷手,胡昭流下眼淚,堅決要與周生結盟友。周生深為胡昭的義氣所感動,決定不再謀殺司馬懿。於是,二人結為盟友。
胡昭救了司馬懿的命。但他始終不說出來。
二、劉濠火燒生死簿,惠及孫子劉基
《明史•劉基傳》記載: 劉基的曾祖父,在宋朝任翰林學士。宋亡後,同城人林融,領導起義軍抗元。起義軍失敗了,元朝派使者登記起義的人名,株連甚多。
使者在路上,住在劉濠家。劉濠灌醉了使者,悄悄把他登記起義者的簿籍,全部燒毀。使者實在沒有辦法,又從新造了一份簿籍,受株連的人很少,另外的很多人因此獲救。
劉基年幼時,即聰穎異常。他的老師鄭復,對劉基的父親劉焓說:“你的祖上(指劉濠)恩德廣大,你的這個孩子(指劉基)將來定能光宗耀祖。”劉基後來的發展和成就,果如鄭復老師所言。
【附錄 小辭典:劉基簡介】
劉基(1311~1375年) 明臣。字伯溫,浙江青田人。《明史》載其“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元至順進士。為官“有廉直聲”。累官浙江行省元帥府都事。後棄歸。至正二十年(1360年)太祖聘至應天(南京)。陳述脫離韓林幾、用兵次第謀略等 時務十八策,被朱元璋採納,備受寵信。明初,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有《誠意伯文集》。
三、桓沖義報羊主
《晉書•桓沖傳》記載: 桓溫和桓沖兄弟,小的時候,家中很窮。他們的母親病了,須用羊解病,但上哪裡去找羊呢?哥哥桓溫,就把桓沖作為人質換羊。
羊主(羊的主人)很富有,他說:“我不要人質。只是希望你能好好撫養你的弟弟買德郎。”買德郎,是桓沖的小名。
後來,桓沖擔任江州刺史,到校場射箭。羊主在旁邊觀看。桓沖一下子認出了羊主,對羊主說:“我是買德呀!”於是,刺史桓沖,對羊主給以厚報,使羊主滿載而歸。
四、路應因禍得福
《唐書•路嗣恭傳》記載: 唐德宗時,李泌任宰相。一日,德宗對李泌說:“誰對你有恩?朕替你報答。”
李泌即告訴德宗說:“舊時,我被元載所恨,貶謫到江西。路嗣恭與元載私交甚好,我很怕他。一次,我與路嗣恭的兒子路應,一塊兒騎馬,我的坐騎,咬了他(路應)的大腿。我十分惶恐。路應卻隱瞞起這件事,掙扎著爬起來,去見他的父親。我覺得他(路應)是個德行很好的人,自愧不如。常想有機會報答他。”
德宗說:“好。”當天即提拔路應,為檢校屯田郎中(官職名)。
五、駿馬換人心
《晉書•祖逖傳》記載: 祖逖占領了太丘,樊雅率軍來攻打他。祖逖派使者向陳川求救。陳川派遣李頭,率兵增援,奮戰有功。祖逖擒獲了樊雅的駿馬,李頭很想要,卻不敢說。祖逖知道他的意圖後,就主動把馬送給了他。
李頭為此十分感激,常感嘆說:“如果能得祖逖作我的領導,我即使為他而死,也沒什麼遺憾。”
六、李大亮讓官張弼
《唐書•李大亮傳》記載: 張弼救過李大亮的命。李大亮發跡後,常想報答他。張弼為將軍作助手,他避而不見李大亮。李大亮怎麼也找不到他。
有一天,李大亮偶然在道上 遇見了張弼。他拉著張弼的手,流著眼淚,要把家財,全部送給張弼。張弼堅決不受。
李大亮就向皇帝說:“我能夠侍奉陛下,全靠張弼。我想把我的官爵讓給張弼。”
皇帝就提拔張弼,委任張弼代理州都督。
七、豫讓擊衣報主
《戰國策》記載: 趙襄子最恨智伯,把他的頭,作為喝水的瓢。豫讓想為智伯報仇。
趙襄子出城,豫讓藏在他要經過的橋下。趙襄子到了橋頭,馬忽然驚了。趙襄子派人搜尋,果然是豫讓,就命士兵包圍起豫讓。
豫讓說:“我希望能得到你的衣服,用劍砍它幾下,替我的主人智伯報仇。這樣我即使死去,也無遺憾了。”
趙襄子覺得豫讓是一位義士,就同意了他的要求,派人拿著自己的衣服,交給豫讓。
豫讓拔出劍來,跳起來三下,用勁連刺三次那件衣服。然後,向天高呼:“我報答智伯了!”於是,自刎而死。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