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5年04月12日】
一、形式與本質
魯哀公問孔子:“穿一身整齊的服裝,真對人的德性有幫助嗎?”
孔子有些不高興的答道:“您為甚麼懷疑呢?披著孝服的人,自然就聽不進音樂,當然並不是耳朵聽不到,而是身上的孝服,能提醒自己的身份。穿著正式朝服的人,舉止容貌自然不會隨便,當然並不是每個身穿朝服的人,都本性端莊,這也是服裝的關係;又,身披盔甲的戰士,自然會勇敢起來,當然更不是每個戰士,都有天生的勇氣,這也是服裝的緣故。而且我聽說:經常徘徊在市場的人,很難廉潔。有道德修養的君子,不做買賣商賈之事。所以說,形式有時並不是那麼可以輕忽不顧,它多少關係著人的內心本質的變化。”
二、君子擔心三件事
孔子說:“君子擔心三件事情:第一是,在不知道學問之前,擔心自己不知道;第二是,知道學問所在之後,擔心自己沒機會學習;第三是,已經學習之後,擔心自己無法實踐出來。所以說,心有所得而說不出口,君子覺得可恥;說得出口而做不到,君子覺得可恥;既得到的學問,卻又遺忘了,君子覺得可恥;和別人花的工夫一樣,而比別人收穫少,君子覺得可恥。"
三、魯國人學柳下惠
魯國有人獨居,鄰居有一寡婦也獨居。一天晚上,暴風雨很大,把寡婦家的房子給吹壞了。於是,寡婦跑來借宿,魯國人將門鎖上,沒有答應。
寡婦從窗口說:“你不讓我進門,真是太沒有同情心了。”
魯人說:“我聽說不到六十歲以上,男女(非夫妻者)不能同處一室。你還年輕,我也年輕,所以不敢讓你進來。”
寡婦說:“你為甚麼不學學柳下惠呢!人家還不是和女人同處一室,又有誰說過他做錯事,違背禮法呢?”
魯人說:“柳下惠做得到,我做不到,我正是以我的做不到,學習柳下惠做得到的意義。”
孔子知道了這件事,說:“真好!學習柳下惠德行的人多了,卻從沒見過像魯人這樣的,從完全不同的行為方式,而得到柳下惠行為背後真正的內涵。真是聰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