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孔子論用人之道(等三文)

華翰


【正見網2015年03月12日】

一、用人之道

哀公問孔子:“用人之道何如?”

孔子回答說:“各依其能力,來派任官職,特別留心不要任用嘴巴太快的、說話華而不實的、喋喋不休的人。話說得太快,常常是貪求不厭的小人;說話華而不實,往往是好作亂的小人;話說得太多,往往是內心詭詐的小人。 所以,弓要先考慮調和,再要求勁道;馬要先考慮馴良,再要求雄駿;士人要先考慮他的節操,再要求他的能力。沒有節操,而能力強的人,是最危險的,像豺狼一樣,絕對不可任用。”

二、進可攻,退可守

哀公問孔子:“我希望魯國進可攻,退可守,有什麼方法,可以做到?”

孔子回答說:“如果居上位者的作為,能依照禮法,上從君王,下至百姓,從此親愛和樂。則天下百姓,都像自己的人民一樣,又有誰會來攻擊您呢?如果是相反的情況,魯國的百姓,都看您是仇人,叛的叛,逃的逃,還有誰要跟您一起守衛魯國呢?”

哀公點頭稱是。於是,下令廢除:原先禁止人民上山打獵、下水捕魚的禁令;並降低關隘、市場的賦稅,以加惠百姓。

三、君子不冒險

哀公問孔子:“聽說君子不玩擲采的遊戲。是不是這樣?”

孔子說:“是。”

接著,哀公又問:“為甚麼?”

孔子說:“因為擲採為戲,純屬運氣。好壞都有可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哀公問:“好壞都有可能,為甚麼就不玩呢?”

孔子說:“因為有壞的可能,君子不願意冒險。”

哀公聽得害怕起來,停了好一會兒,又問:“君子討厭壞的事物,竟然到這種地步嗎?”

孔子說:“如果不這麼討厭壞的事物,也就不會那麼喜歡好的事物。不那麼喜歡好的事物,那百姓也就不會那麼親附君子了。《詩經》說:‘沒見到君子,我內心憂傷;既見到君子,我立刻喜氣洋洋!’這首詩裡說的,就是喜歡好的事物到這種地步。”

哀公說:“真好!若不是您的教導,我也聽不到這樣的好話。”

(均據《孔子家語》)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