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平息眾怨,轉危為安!(數文)

程實


【正見網2015年02月15日】

一、平息眾怨,轉危為安!

《左傳•襄公十年》記載:

春秋時期,鄭國掌握朝政大權的是子駟(人名)。大夫 尉止(人名)與子駟有矛盾。後來,尉止一伙人,發動叛亂,他們打進宮廷,殺死了子駟等人,並將鄭簡公,劫持到北宮。

擔任司徒的公子子孔, 因為事先聽到風聲,所以提前作了準備。他與子產一起,平定了叛亂,殺死尉止等叛亂分子。

公子子孔,乘機接管了鄭國朝政。他為了保持自己的統治地位,給官員們定下了許多規矩,他製作盟書,規定官員各守其位,聽從他的命令。他的做法,引起了強烈的反對。子孔打算把不服從他的人,全部殺掉。

這時,有遠見的子產,趕快來制止他,勸他燒掉那些盟書(不要用盟書當把柄,糾住大家不放手)。子孔不同意,說:“如果沒有規矩,那國家不是要亂了嗎?”

子產說:“眾人的憤怒,不可冒犯。專權的願望,難於成功。把這兩件難辦的事,加在一起,要想安定國家,是不可能的。這是危險的辦法!(原文是:“子產曰:‘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不如燒掉盟書,來安定大眾。這樣,您得到了需要的東西。大家也能夠放心、安定,不也是很好的嗎?要知道:專權的願望,是不成功的。觸犯大眾,會發生禍亂。如果偏要觸犯大眾,那只能引起災禍。”

於是,公子子孔,聽從了子產的勸告,當眾燒掉了那些盟書。官員的情緒,這才安定下來,局勢轉危為安。

二、恃險而無德,舟中成敵國!

《史記•吳起列傳》記載:

戰國時期,吳起是著名的軍事家,但他總是遇不到賞識自己的明主。有一次.吳起聽人講魏文侯比較賢明,就到魏國去投效。

魏文侯對是否重用吳起,舉棋不定。就向大夫李克詢問:“你覺得吳起這個人,到底怎麼樣?”

李克說:“我聽說,吳起這個人貪官好名,人品低劣。可是在用兵打仗方面,卻是出類拔萃的!”

“既然如此,就讓他當個將軍,帶一支部隊。看看他到底有多大能耐!”魏文侯終於下定了重用吳起的決心。

吳起當了將軍後,忠心耿耿地為魏國操練兵馬,整天和士卒待在一起。他吃的飯菜、穿的衣服,和士卒沒什麼兩樣。吳起睡覺時不鋪蓆子,行軍時不騎戰馬,打仗時不讓士卒為自己背軍糧。因為他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大家都很愛戴他。

有一回,一名士卒背上生了癰疽,流膿流血,感到非常痛苦。吳起為了安撫軍心,竟然張開嘴巴,替他吮吸膿血。士卒們見到將軍這樣愛惜士兵,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吳起治軍有方,又有傑出的指揮才能,結果一連打了幾次勝仗。魏文侯見自己果然沒有用錯人,就讓他鎮守西河,防備秦國和韓國的軍隊。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即位,他仍然很賞識吳起。

一次,魏武侯乘船在西河,進行調查,船行到中流,他突然高興地說道:“你們來看,我們的山河,何等壯美!山河的牢固,真是我們魏國的寶貝呀……”

同船的官員們,大多應聲附和說:“對呀,魏國山河險要、堅固,真能使我國太平無事呀……”

吳起是個直性子,不願意施展阿諛之術。他提出了自己的獨特看法,說:“國家的牢固,不在於山河多麼險峻,多麼易於把守。而是在於德行。以前三苗氏,左有洞庭之險,右有彭蠡之利。地形可謂易守難攻。可是由於朝廷,在道德上不好,最終仍然被禹滅亡了;商朝左有孟門關險,右有太行山峰,北有常山,南有大河,真稱得上固若金湯。但是紂王奢侈腐化,造酒池肉林。結果終於被武王滅掉。

“這樣來看,一個國家的安全、昌盛,是在於德政,而不在於地理形勢。如果國君在德行方面不注重,就是我們乘坐的這個小船上的人,也許會成為敵國呢!”

“對,你說的真是太好啦!”魏武侯對吳起的獨特見解,表示出由衷的贊同。

從此以後,吳起的聲望越來越高,甚至頗有升任宰相的希望。

三、國事舉棋不定,禍患即會來臨!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

春秋時,衛國國君衛獻公,驕橫粗暴,人們對他懷恨在心。後來,衛國大夫孫文子和寧惠子,推翻了衛獻公。

衛獻公失掉君位,只得帶著母親和弟弟,逃到齊國,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孫文子和寧惠子,趕走國君後,把持朝政,立公孫剽為新的國君,就是衛殤公。

寧惠子雖然做了犯上作亂的事,但在去世前,感到良心不安,覺得驅逐國君是自己的一個污點。為了贖罪,他囑咐兒子寧悼子,迎回衛獻公。

沒過多久,衛獻公聽到有利於自己的風聲,就派人與寧悼子聯繫,要他幫助自己重新登上君位。他還向寧悼子許諾,復國之後.他只掌管宗廟、祭祀等事務,朝廷的政務,全交給寧悼子辦理。但是,朝中很多人都反對讓獻公復位。

有一位大夫,名叫叔儀,他警告寧悼子道:“做事情要前後一致,你們寧家,一會兒把國君趕到外國,一會兒又要迎他回來,變化如此之大,真是令人難測。這跟下棋差不多,棋手下棋如果舉棋不定,就會失敗,更何況您面對的是國君的廢立的大問題。您處理國事,舉棋不定,動搖不絕。一定會有滅族之禍,到那時,後悔可就晚了。”

但是,寧悼子打著“遵守先父遺命”的旗號,一心想廢新君,立舊君,好獨攬朝政大權。後來,他滅了孫氏,將衛殤公殺死。迎回了獻公。

不料,衛獻公是個記仇之人。他剛一回國,就把寧悼子全家,滿門殺了個乾淨,報了自己當年被寧氏驅逐之仇。

正是:
舉棋不定,
喪掉性命。
機不可失,
失則遺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