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之鑑:有功必賞與忌功不明(數文)

陸真


【正見網2015年12月08日】

一、有功必賞與忌功不明

曹操做袞州牧時,曾率領大軍,東征徐州的陶謙,替父報仇。而東郡從事陳宮,暗中迎接呂布為袞州牧,郡縣都背叛曹操,投靠呂布,只有鄄城、東阿、范縣三處,被程昱、荀彧設計死守,得以保全。等待曹操打敗陶謙回來,平定了兗州。曹操親自握著程昱的手說:“若沒有您死守保全,我就毫無退路了。”於是上表漢獻帝,拜程昱為東平相。

後唐莊宗李存勖,和後梁的軍隊,相持在黃河兩岸。後梁大將王檀,乘虛直搗李存勖的老巢晉陽(今山西太原),城中毫無防備,有多次幾被攻陷,幸賴養病在家的外任刺史安金全,率領城內子弟,擊退敵人。後來,李嗣昭的牙將石君立,帶領五百騎兵,在城外擊破敵人,晉陽城得以保全。但是莊宗李存勖,卻認為打敗梁軍的計謀,不是自己制訂的,對於安金全等有功之人,都沒進行獎賞。

曹操最終掃平群雄。李存勖雖然能夠滅掉後梁,但他很快也就走向滅亡了。

考察他們二人的行為,曹操是有功必賞,李存勖是忌功不明。那麼,其結果必然不同。人在干,天在看!其信然哉!

(宋代洪邁《容齋隨筆》卷十五)

二、前車之鑑

做為臣子來說,引述古代的事例,規勸告戒君主時,應當就近引用前朝的史實,這樣事勢相互關聯接近,規勸告戒的人,有活生生的事實作證,使聽的人,也足以引為借鑑。

《詩經》上說:“殷朝的鏡子(可以借鑑的歷史)不在遠處,就是夏代。”《尚書》中說:“如今商朝已經滅亡,我們周朝不可不深深地引以為鑑,從中吸取教訓啊!”又說:“我們不能不以商朝為借鑑。”又說:“殷朝承受天命,已經有好多年了。只是因為不敬畏上天,不行善政,不惠澤百姓,竟然過早地滅亡。”周公旦作《無逸》書,文中稱頌商朝的中宗、商宗、祖甲三位國王。

漢高祖劉邦,曾命群臣討論他取得天下的原因,以及項羽失去天下的緣由,並命陸賈撰文,論述秦朝何以滅亡。公車令張釋之,為漢文帝暢論秦漢之間的歷史,從而探討秦朝滅亡、漢朝興盛的諸種因素。賈山為孝文帝講治亂的方法,也是借用秦朝做比喻。賈誼請求文帝要援引商、周、秦國事,從中吸取其經驗教訓。

唐朝時,魏徵給唐太宗上書說:“在隋朝沒有天下大亂之時,自認為必定不會變亂;在隋朝沒有滅亡之時,自認為必定不會滅亡。我希望如今一舉一動,都要以隋朝的興亡來借鑑。”馬周也曾說:“隋煬帝嘲笑北齊、北魏亡國,如今我們看煬帝,也好像當年煬帝看北齊、北魏一樣。”侍御史張玄素,針對唐太宗修洛陽宮,勸諫說:“隋朝的乾陽宮建好了,隋朝也瓦解了。恐怕陛下的過失,比隋煬帝更甚,如果這次修建洛陽宮的工程不停止,同樣將和隋朝一樣陷於混亂啊!”

考察《詩經》、《尚書》所記載內內容,以及漢、唐諸位名臣的論說,都是擁有天下的決策者,應該借鑑的明鏡啊!

(《容齋隨筆》卷十六)

三、存亡大計,不容失利!

古往今來的無數事實,充分地證明:國家的重大決策,決定著這個國家的安危存亡。當各種變故紛至沓來時,幸而有通達事理的人,提出最恰當的謀略,如果主事之人,聽從他們的意見,一一付諸實施,這就如同捧著漏瓮,去澆燒得發紅的鍋,一樣有效,可以立竿見影。而愚蠢的君主,看不到事變發生前的徵兆,又受到阿諛奉承、庸碌無能之人的迷惑,轉眼間就大禍臨頭、身死國滅。這種事例自古以來,屢屢發生,史不絕書。

東漢末年,曹操親自率兵征討劉備,謀士田豐,勸袁紹乘機襲擊曹操的後方,袁紹藉口兒子有病,而拒絕發兵;曹操親自統率大軍征討烏桓時,劉備勸劉表,乘機發兵突襲曹操的許都(今河南許昌東),劉表也沒有採納。結果,袁紹和劉表,先後都被曹操攻滅。

唐朝初年,唐兵大舉進攻盤踞洛陽的王世充,竇建德率兵從河北來援救王世充,唐太宗李世民屯兵於虎牢關(在今河南鞏義)一帶阻擊,竇建德無法突破唐軍的防線,他的臣下凌敬,請求竇建德率領全軍轉而渡過黃河,搶占懷州(治今河南泌陽)、河陽(今河南孟縣),然後越過太行山,進入上黨(治今山西長治)境內,占領汾州(治今山西汾陽)、晉州(治今山西臨汾),再直奔蒲津關(在今山西永濟西),這一帶是唐軍防守很薄弱的地區,如同進入無人之境。這乃是取勝的萬全之策。一旦唐都所在的關中地區動搖,洛陽之圍就可不戰而解。可是,竇建德帳下的將軍們,卻反對說:“凌敬只不過是一介書生,哪裡懂得什麼軍事!他的話怎麼能夠聽信呢?”竇建德於是謝絕了凌敬的計策。竇建德的妻子曹氏,又力勸丈夫,乘唐內部空虛之機,集中兵力,穩步推進,奪取山北地區,然後向西包抄關中,唐軍必然回師救援,這樣,洛陽之圍,何愁不解呢?可是,竇建德仍然聽不進去,而是率兵與唐軍決戰,結果兵敗被擒,自己的國家也隨之滅亡。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莊宗李存勖,占領河北地區之後,屯兵於朝城,後梁的君臣們經過商議,決定分兵幾路,大舉進攻後唐,命令董璋率領陝州(治今河南陝縣)、虢州(治今河南靈寶)、澤州(治今山西晉城)、潞州(治今山西長治)四州之兵,攻打太原;霍彥威率領汝州和洛陽的軍隊進攻鎮州(治今河北正定)、定州(治今河北定縣)地區;王彥章率領禁軍攻打鄆州(今山東鄆城),而以招討使段凝率領主力迎擊唐莊宗。唐莊宗得知這個消息後,深感憂慮。但是,因為段凝不能臨機決策,梁國君主又優柔寡斷,遲遲不肯出兵,結果導致滅亡。

後唐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憑藉河東地區發動叛亂,契丹族須袖耶律德光率兵救援他,打敗了前來征討的唐兵,並進而把唐兵圍困起來。

後唐廢帝聞報,馬上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當時,耶律德光的哥哥耶律贊華,因為與耶律德光爭奪王位失敗,一氣之下投靠後唐,吏部侍郎龍敏,便請求唐廢帝立耶律贊華為契丹國王,讓天雄(今河北大名一帶)、盧龍(今北京西南)兩鎮節度使分兵護送他回國,從幽州(治今北京西南)直奔西樓(今內蒙古林西),朝廷再發檄文通告這項決定,契丹人聞訊,必然擔心國內因為爭奪權位而發生內亂,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再選派精銳部隊猛攻敵人,這乃是解圍的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唐廢帝也覺得這個辦法很不錯。可是,後唐的執政大臣,卻擔心沒有成功的把握,因而舉棋不定,猶豫再三,以致坐失良機,最終後唐因此而滅亡。

我們大宋朝的靖康之難中,金軍大舉進攻東京開封府,因孤軍深入,缺乏有力的後援,當時也有人獻奇計,請求派遣精銳兵力乘,虛直搗金國都城燕京一帶,以迫使金軍回援。也許是上天要給大宋朝降下災難,因而此計沒有得到採納,以致釀成大禍,悔恨也來不及了!

錯失良機,不用良策,所有這些,無一不令人慨嘆萬分啊!

(《容齋隨筆》之《續筆》卷一)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