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6年01月02日】
唐代韓滉,字太沖,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他的父親韓休,是唐開元年間的宰相。唐代宗大曆年間(766—779),韓滉官尚書右丞,以戶部侍郎判度支(官名)。他秉承父教,廉潔勤政,善於理財,朝廷倉庫,因而得以充實。到德宗時,他擔任觀察使和節度使,貞元元年(785)入朝為相。韓滉力主國家統一,曾參與平定藩鎮之亂。
韓滉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善彈琴,又擅長書法和繪畫。其書法學唐代張旭,得其筆法;而其畫很有名,擅長畫田家風光及牛羊牲畜之類,《新唐書》稱與其族人韓幹齊名,有《五牛圖》等存世。但是,韓滉卻認為書、畫之類,均是不急之務,不願意因為書畫而影響其政事,所以有意隱晦,不求畫名。
韓滉身為宰相之子,自己又立朝為相多年,家世與本人地位,都可說是極其顯赫。但是他卻從不以此自傲,謹遵父教,生性節儉,生活極其樸素,只一心撲在朝廷公事上。他的衣飾被褥之類,都是十年才換一次。從他開始做官,一直到擔任宰相,前後有四十年的時間,他乘的馬,前後換了五匹,但馬身上所佩鞍韉之類用具,儘管已十分破舊,仍然不肯換新。
韓滉的宅第,是祖上傳下來的,到韓滉為宰相時,已經十分破舊,只能說是僅僅可以遮蔽風雨而已,而且宅第的堂前,還沒有迴廊。一次,韓滉去江南,不在京中,他的弟弟韓洄,便請來工匠,讓他們將宅第增修一個迴廊。韓滉從江南回來,見到在修房子,當即就讓他們將增修的部分拆除。韓滉勸導弟弟韓洄說:“這房子是父親傳下來的,我們維護它,還唯恐來不及。如果什麼地方要倒塌了,稍作些修理,這是可以的,怎麼能隨便增修迴廊之類,改變了我們平時儉樸的好品德呢?”
韓滉儘管官高位重,平時卻清廉自守,從不為家中置產業。他自己從小就十分注意品德修養,平時所結交的,都是一些天下豪傑,所以年輕時名聲就很好。韓滉又很好學,對《易》及《春秋》等,都很有研究,曾著有這方面的文章不少篇。
《舊唐書•韓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