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一憑陰德二文章!

羅忍


【正見網2016年02月14日】

吳訥,字敏德,號思庵,常熟(今屬江蘇)人。早年,他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當年他的父親吳遵,因事獲罪,被囚在京城。吳訥向朝廷上書,要求以身相代,替父親吳遵坐牢。不料,吳遵卻已經不幸去世了。

吳訥受到這件事的刺激,便發奮讀書,因而學業大有進步。明代永樂年間,吳訥因為善醫,被推薦到京城,後來擔任監察御史。宣德年間,又到福建、浙江等地為官,很有政聲,每次要離任時,百姓都到官府中加以挽留。後來他到南京任右僉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等職。

吳訥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學者,博覽群書,特別是對於性理之學,很有研究,多所創見。他有《文章辨體》、《思庵文粹》等著作傳世。特別是《文章辨體》一書,對後世的文體學,有很大影響。(史籍中稱讚他“所著書,皆可垂於後”)

吳訥平時布衣蔬食,生活儉樸。當時的地方官,見他家中房舍破舊,想要為他修葺,吳訥卻堅持不肯。

吳訥有個外孫,名叫錢昕。錢昕的父親不入正道,常做一些不法之事。吳訥沒有辦法勸阻女婿,但十分擔心外孫被女婿教壞,便主動承擔起教育錢昕的責任,常親自教導他。有一次,錢昕要去參加科舉考試,吳訥特地寫了一首七絕,贈送給外孫。詩是這樣寫的:

阿昕今喜赴科場,
南北奔馳日夜忙。
昔日曾聞先輩語:
一憑陰德二文章!

這後兩句詩,是說要想考中科舉,首先要靠積陰德(做了好事而人不知,叫積陰德),其次才是靠文章寫得好。這話不是迷信,而是天理。吳訥告誡外孫,不要跟著父親學壞,要多做善事,不計名利,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

錢昕牢記這首詩的教導,後來考中了秀才。吳訥為了防止外孫少年氣盛,驕傲自滿,特意令他親自手持箕帚,經常洒掃庭院房屋,讓他用勞動,來克服“驕”氣和“嬌”氣。

錢昕長大後,果然沒有辜負外公吳訥對他的一番悉心教育。明正統十年(1445年),錢昕考中進士,擔任永州知府,成了一個好官。當時人對吳訥教外孫事,十分感慨,讚嘆道:“吳家外公,錢家小哥,教者真是能教,受者真是能受。”

(《明史•吳訥傳》、《戒庵老人漫筆•吳文恪公教外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