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叢談:「親到長安有幾人」?

莊敬


【正見網2016年02月27日】

要寫好文章,不深入生活、認真觀察分析,那是絕對不行的。金代大文學家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有一首這樣說:

眼處心生句自神,
暗中摸索總非真;
畫圖臨出秦川景,
親到長安有幾人?

第一句謂,眼睛接觸了實際景物,激發詩情,自能寫出入神的句子。第二句指斥那些並無現實生活的感受,只是在暗中虛擬的人,寫不出真實的東西。第三、四句,尖銳地批評那種不深入生活、不接觸社會實際、無真實情感,而以模仿他人為能事的人,是最沒出息的。秦川指長安一帶的關中平原。宋代畫家范寬,畫有著名的《秦川圖》,以後,有不少人仿作此圖。作者感嘆道:多少人描繪秦川的景色,但親自到過長安一帶體驗生活的,又有幾個人呢?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秀容(今山西忻縣)人。他寫作的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筆者引用的上面這首詩,是我國古代文藝評論著作中有名的篇章。它的可貴之處,在於以崇真務實的觀點,闡述了生活與創作之間的關係。人的思想、感情,是從哪裡來的?詩的內容、作品的內容,是從哪裡來的?一句話:只能從生活中、從實踐中、從現實社會的真相中,從觀察中得來。要想寫好文章,就必須深入生活,就必須直面社會真相,觀察、體驗、分析、研究。

當然,深入生活,實際觀察,還有深、淺的差別。這裡以對山的描寫,作為例子,先請看宋代畫家郭熙的名句:

春山淡冶而如笑,
夏山蒼翠而如滴,
秋山明淨而如妝,
冬山慘澹而如睡。

再請看金代許古 在《行香子》詞中,所寫的句子:

夜山低,
晴山近,
曉山高。

況周儀在《蕙風詞話》中,根據上述兩個例子評論道:郭熙能描繪出山的不同面貌,許古尤其能傳達出山的不同神態;非入山甚深者,非知山最真者,寫不出那樣的句子來。

談到對山的觀察,還可以對《蕙風詞話》的例子,作點補充。元代張養浩《雁兒落帶得勝令•退隱》曰:

雲來山更佳,
雲去山如畫;
山因雲晦明,
雲共山高下。

張養浩以批評時政為權貴所忌,辭官歸隱,屢召不赴。後來因關中大旱,出任陝西行台中丞,辦理賑災,積勞病卒。他是元代有名的散曲家,由於歸隱,“入山甚深,知山最真”,所以能道出山的變化與情趣。

寫山者必知山,作品以寫人為主者,當然以知人為要。

中國現今有不少正義的記者,排除萬難,深入接觸、了解法輪功修煉者以後,深受感動,深受激勵,甘冒風險,寫出來反映真相、伸張正義、驚天地而泣鬼神的紀實作品,已經震撼了世界,敲響了中共邪黨的喪鐘。他們的功績,必將與日月,同其輝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