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黃霸寬厚惜民,多遭打壓,終得善報

華翰


【正見網2016年03月30日】

據《漢書•列傳第五十九》記載:

黃霸待人寬厚,內心精明,很受下屬和百姓的愛戴。在他的轄地內,戶口年年增加,政績在所有郡縣中,名列第一。朝廷提拔他當京兆尹,這在官員序列中屬於“二千石”。後來,因為黃霸寬厚惜民,徵發百姓整修運兵道路不積極,和徵發到北部邊境的騎兵與馬匹,數目不相配,過少,而受彈劾,多遭打壓,連連降級。黃霸並不悔喪、辯解。

後來,朝廷讓他做潁川太守,但是俸祿降低到“八百石”的級別。黃霸治理地方依舊如前,經過八年,轄區內大治。

漢宣帝因為他的政績又大大領先,就下詔書讚揚:“潁川太守黃霸,明確宣示各項政令,所轄百姓嚮往教化,孝順的子女、友愛的兄弟、貞節的婦女、敬老的孫輩,都日益增多。田界相連的農民,相互謙讓,路上遺失的東西,無人貪取。孤寡老人,有人照顧,貧窮的家庭,有人資助,有的監獄連續八年沒有重罪犯……因為這些功勞,賜黃霸關內侯爵位、黃金一百斤、並恢復到二千石的俸祿級別。”

宣帝又賜予潁川郡中孝順、友愛的百姓,及“三老”、“力田”等底層小官不等的爵位和財帛。幾個月後,又升任黃霸為太子太傅、御史大夫。

史學家班固,曾將黃霸評價為漢朝以來,最善於治理百姓的官吏。

黃霸從用糧食換得的“卒史”之位開始,走上了仕途。他廉潔守法,下體民情,推崇仁政,反對酷刑。他將潁川郡這樣一個豪強橫行、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治理成了“田者讓畔、道不拾遺”的太平社會。黃霸的記憶力極好,觀察事物也非常細緻入微,所以有時會表現出“無所不知”的能力,使人不敢為非作歹,盜匪都不敢在其轄區內作案。潁川境內的治安,日漸好轉。

司馬遷、班固等史學家,將歷史上的官吏分為酷吏和循吏兩大類。所謂“循吏”,就是如黃霸這樣奉公守法、勤政愛民的仁德官吏。

關於酷吏和循吏的是非功過,在歷史上有不同的看法。一些酷吏,自身清正廉潔,秉公執法,鐵面無私,令壞人聞風喪膽,暫時穩定了社會治安。因此,史學家對這些酷吏,也給予一定的讚許。但酷吏在整治犯罪時,經常大開殺戒,往往會傷及無辜,特別是連坐等制度,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恐懼。另外,酷吏本身的下場,往往也極慘。

歷史上著名的酷吏嚴延年,在河南為官時,“所誅殺血流數裡”。其母曾告誡說:“天道神明,人不可濫殺,當心惡報。我不願見壯子被刑戮也!”最終,嚴延年正像其母所預言的那樣,惡報終於來臨,死於非命。

歷史的功過,自有後人評述,但作為個人安身立命來說,該何去何從?黃霸、嚴延年等歷史人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