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實錄:「吃虧是福」乃天理!(二文)

林靈


【正見網2016年09月12日】

一、誣謗人招惡報
老儒生劉泰宇,名定光,以教書講學為生計。有一位浙江的醫生,帶著他年幼的兒子,流落到劉泰宇居住的村莊。這位醫生與劉泰宇一見如故,兩人相處得很要好,便毗鄰而居,情同骨肉。那醫生的兒子聰敏清秀,很惹人喜愛,醫生就讓兒子拜劉泰宇為師,每日教習學業。

這位醫生沒有別的親屬,臨死前,把兒子託付給摯友劉泰宇。劉泰宇待那醫生的兒子,猶如自己的兒子,衣食住行,關懷備至。時至數九寒冬,夜間他便和那幼兒睡在一個被窩裡,以自身為孩子取暖。

這村裡有個叫楊甲的人,平常蠻橫無禮,劉泰宇很討厭他。這楊甲記恨在心,就乘機造謠說:“劉泰宇把已故老朋友的孩子,摟在自己衣被裡,分明是把那孩子當孌童。”謠言飛傳出去,使劉泰宇有口難辯,心裡又氣又恨。

後來,他詢問這孩子的家世,得知這孩子還有個叔叔,在某一運糧船上,為押船的旗丁,掌管文書及帳目。於是,劉泰宇帶領著這孩子,來到滄州河邊,借了一間小屋住下來。每見河面上有浙江運糧船經過,他都一一呼叫,詢問有沒有某先生在船上。這麼打聽了好幾天,終於找到孩子的叔叔,就把這可憐的孤兒,交給他的親人。孩子的叔叔流著眼淚說: “我在前幾天的夜裡,就夢見兄長對我說:‘侄兒不久就要回到你身邊。’所以我每天都獨自坐在舵樓上張望。兄長還說:‘至於那個楊甲的事,我已在閻王爺面前,把他告發了。’這我就不知兄長所說的是什麼事了。”

劉泰宇雖然心中明了,但也不便直言。把孩子交給他的叔叔後,便鬱鬱不樂地回到家中。

這位劉泰宇,是位誠實拘謹的老儒,他平常愛惜聲譽,想到自己如今遭受這不白之冤,竟無以自明。因此憂鬱成病,含恨死去。他死後,每於燈前月下,楊甲經常看見他怒目而視。而那楊甲原是個粗野強悍的無賴漢,就連鬼魂現身,他也表現得毫不在乎。但沒過幾年,這楊甲也死了。

楊甲死後,他的妻子改嫁,留下一個幼年的兒子,倒也聰明清秀。後來這孩子被村裡世宦之家的浪蕩子弟所引誘,做了受人玩弄的孌童。浪蕩子每天帶著他,公然招搖過市。見到此情此景的人,無不為之嘆息。

關於劉泰宇的籍貫,有人說他是肅寧人,有人說他是任丘人,還有人說他是高陽人。到底是什麼地方人,使人難以斷定,但大概不出河間府以西這幾縣。從他的生平為人來說,也應該是位死後有資格祭祀於鄉間社廟裡的人吧!

這事發生在康熙年間。我的三堂伯燦宸公,平時喜歡談論因果,他曾把這個故事,講給晚輩們聽,讓大家引以為戒。久而久之,我早己忘了這事。嘉慶戊午(1798)年五月十二日,我住在密雲行帳,夜半醒來,忽然記憶猶新,又想起這個故事。感傷劉泰宇的姓名,逐漸被人們所淡忘。到了灤陽後,我便立即把這個故事的大概,記錄了下來。

二、 “吃虧是福”乃天理!

小人所耍弄的陰謀詭計,沒有一件不使君子得福。這話似乎很迂腐,但實際上“吃虧是福”是可信的天理。

李雲舉說,他的兄長李憲威,在廣東做官的時候,曾經聽說過這麼個故事:有位遊學的士子,性情迂腐孤僻。他到嶺南去拜訪親朋故舊,得到許多贈禮。回來時,除了自己的行李鋪蓋之外,還有兩個大箱子。這兩個箱子很重,須四個人,才能抬得動。人們都不知箱子裡裝著什麼東西。

一日,來到換船的地方,先將兩條船的船舷互相挨近,然後用大繩把兩隻箱子捆牢,準備抬過船去。剛抬起來,突然四條大繩,像刀割一樣,同時折斷。箱子咕咚一聲,落到船板上,把兩隻箱子全都摔裂了。士子頓足惋惜,急忙打開箱子查看,人們才發現:原來一隻箱子裡裝的是許多新端硯,另一箱裝的卻是英德石。石縫之間有一封白銀,大約有六七十兩,外面的包裝紙也摔破了。這位士子剛撿起來點數,不料一失手全都掉落水中。他急忙請漁民下水打撈,好不容易才撈回銀子原數的一小半。

這位士子正在懊喪之間,原先載他的那位船夫,忽然走過來,向他祝賀道:“強盜為了你這兩隻沉甸甸的箱子,早己尾隨多日。只因兩岸人煙稠密,來往船隻繁多,才不敢下手。我一直為你捏了一把汗。但強盜既沒動手,我也不敢說。如今,他們看見箱中所裝的,並非貴重的財物,吐了幾口唾沫,便沮喪地散去了。你可真是位有福的人。要不,就是積了陰德,所以才得到神明暗中保佑。”

同船中,有一位知道內情的客人,悄悄地說:“他哪裡積有什麼陰德,只不過最近又做了一件傻事罷了。他在廣東的時候,曾花了一百二十兩銀子,托旅館主人,幫他買了個小老婆。據說這女人是個剛結婚一年多的新媳婦。只因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才不得已,把她賣掉以養家。過門那天,那女人的公婆和丈夫,都來送行。他們個個枯瘦病弱,形同乞丐。將要入房,他們互相抱持痛哭。已訣別分手了,那些眷屬們仍跟隨在後,低聲絮語不休。媒婆強把女人拉進房,她公公抱著一個幾個月的嬰兒,趕上來,向這位士子磕頭說:‘這孩子從此離開母親,吃不上乳,今後生死未卜,求老爺容許他母親再給他餵一次乳,暫且維持今天活命,明天再想明天的辦法。’這士子聽了,驟然站起,說:‘我原以為這女人是被夫家休棄的。今見你們這般光景,真叫人肝腸寸斷。你們這就領媳婦回去,那些銀子也不必還我了。古人和今人相差並不遠,宋朝馮京之父所能做的事,我難道就做不到嗎!’說罷,竟當眾焚毀了賣身契,讓那女人回家。

他哪裡知道這是旅館主人看他這人忠厚老實,便串通了媒婆和一班小人,把自己的女兒偽裝成貧婦,成心導演了這齣把戲來欺騙他。倘若他真的收納了這個女人,主人必定還會使出更狡詐的對策。這陰謀的底細,與他同住的客人全都知道,只有這位書呆子,至今還蒙在鼓裡,難道神明把他這近乎呆傻的舉動,也算作陰德嗎?”

另一位同船的客人說:“這的確是陰德。他雖然幹了一樁蠢事,但他當時確實是出於憐憫惻隱之心。而鬼神所鑑察的,主要也是鑑察一個人的起心動念是否出於善意。所以他今天能免遭殺身劫掠之難,就說是與他做了這樁善事有關,我認為也是可以的。至於那位旅館主人,將來還不知要落個怎樣的下場呢?”

先師李又聃先生是李雲舉的兄長。他對雲舉說:“我認為後面這位客人所講的很有道理。”

由此使我又想起先父姚安公所講的故事:田耕野將軍,西征的時候,曾派遣平魯路守備李虎,偕同兩位千總,率領三百名士兵,出去巡邏探察。半路上,突然遇上有一隊額魯特騎兵,從小道向他們襲來。兩位千總,就對李虎說:“賊人馬強人壯,我們如果退走,必然被他們追及,對我們非常不利。不如由你率領前隊,先扼制住前方的山頭;我兩人率領後隊,迂迴其後助戰,使賊人摸不清我們到底有多少兵力,或許可以守住陣地。”李虎認為他倆說得有理,就帶領先鋒部隊,扼住了山口,並拚死奮戰。兩位千總卻乘機逃走了。原來他們騙李虎與敵人酣戰,以拖延時間。當李虎戰敗時,他們已經逃出很遠了。李虎終因寡不敵眾,戰死沙場。後來李虎的兒子李先捷,因襲了父親的官爵,被破格提為平魯路守備。這李虎雖然受騙戰敗,但也因受騙反而成全了他,使他名列一代忠良。

所以說,小人所耍弄的陰謀詭計,沒有一件不是使君子得福。這話乍聽起來,近似迂腐,但實際上“吃虧是福”確是真實可信的天理。

(均據《閱微草堂筆記》)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