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首重德性,次重功勞(三文)

鄭重


【正見網2016年12月05日】

一、楚莊王打獵和宴會

楚莊王喜歡打獵,臣下勸諫道:“如今晉、楚兩大強國,實力相當,又關係著天下霸權的爭奪。隨時可能一戰,您這樣沉迷於打獵,不太好吧?”

楚莊王說:“我知道。所以我正是借著打獵來尋找人才。敢用棍棒對付虎豹的,我就曉得這是勇士;敢空手和犀牛搏鬥的,我就曉得這是力士。田獵完畢,我從分享獵物的情形,就能判斷出誰是仁者。正是靠著打獵,我才能找到這三種能讓楚國強大的人才。”

有句話說:“人有專一堅定的心志,則無論做什麼事,都可以是對的。”這好像就是說的楚莊王。

有一次,楚莊王大宴楚國的文武官員,宴會一直進行到日落,忽然一陣狂風,把燭火都給吹熄了,有人趁黑,拉扯莊王嬪妃的衣服,糾纏中,嬪妃拉斷了對方的帽帶。

座中被調戲的妃子,向莊王告狀,並要莊王命人點亮火燭,看看座中誰的帽帶是斷的。

莊王說:“讓他們喝醉酒而有失禮舉動的人,是我。我又怎麼可以為了表現婦人貞節,而侮辱了國士呢?”

於是,莊王下令:大家一起把帽帶拉斷。然後,叫人點亮火燭,喝酒盡歡。

兩年後,晉、楚交戰,有一位勇士,總是領頭衝鋒陷陣,五次會戰,都為楚國立了大功。

勝利之後,莊王好奇的問他:“我自認為平時並沒有特別厚待你,為什麼你這樣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殺敵呢?”

這個勇士說:“我是犯了重罪,早該死去的人了!兩年前,在您的宴會上酒醉失禮,被拉斷帽帶的就是我。雖然您當時對我不加罪責,但我怎麼敢因為沒人知道事情真相,就不報答您的恩德呢?”

二、楚莊王勝而思危,飲食不安

楚莊王降服鄭國,又大敗來援救鄭國的晉軍,建立了楚國的霸業。在凱旋迴郢都的途中,經過申侯的封邑,申侯獻上飲食招待,楚莊王卻彷佛悶悶不樂,久久不進食。

申侯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向莊王請罪,莊王嘆口氣,說道:“不是你的問題。我憂心的是,我聽說:國君本身的才能,是第一等的,又有智慧能力更高的賢人為師,來教導,則可以成為全天下的王者;若是第二等國君,而能得到賢人的教導,依然可以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至於才能低下的第三等國君,如果底下臣子的才能,都還不如他,便只有成為亡國之君了。我認為自己,只是個第三等的國君。而今天楚國的群臣卻都還不如我,這不就說明:楚國只有滅亡一途嗎?而且我又聽說,每一個世代,都有智慧才能高人一等的賢人。既然天下明明有賢人,偏偏只有我得不到,你說,我哪裡還有什麼心情吃飯呢?”

申侯說:“您這是勝而思危,國家會長治久安。”

三、首重德性,次重功勞

晉文公流亡國外時,陶叔狐(人名)始終跟隨著,侍奉他,等到晉文公回國登上君位,對輔佐有功的人,行了三次賞賜,卻不見陶叔狐列名其上。

陶叔狐問咎犯(人名):“我跟隨君王在外十三年,辛苦侍奉。如今三次行賞都沒有我。到底是君王忘了我呢?還是我做錯了什麼呢?”

咎犯告訴文公,文公說:“我怎麼會忘掉陶叔狐呢?但我以為,那些能用仁德教導我,使我人格健全的人,應該得到最高的賞賜;其次是能勸諫我,讓我不會犯錯的人,這是第二等;然後是危難時誓死保護,讓我安然脫險的人,我列為第三等;這三次賞完了,就輪到辛勞的人了,其中陶叔狐是最辛勞、出力最多的,我怎麼會忘掉他呢?”

周朝的內史(官職名)叔輿,聽到這件事,讚美晉文公,說:“晉文公大概會稱霸吧!以前的聖王,都是重視德性先於功勞。文公在這方面,正是如此。”

(以上均據西漢劉向《說苑》)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