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3年07月06日】
《華嚴經・菩薩住處品》中記載普賢菩薩住地說:「西南方有處名光明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賢勝(普賢),與其眷屬3000人,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普賢是梵語Samantabhadra的意譯,又譯為「遍吉」,是將妙善、妙德、賢德普施一切眾生之意。同諸大菩薩一樣,普賢也沒有真實的來歷。《第二菩薩經跡經》說:「有轉輪聖王,名無諍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旬,即觀世音菩薩;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勢至菩薩;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薩;第八子名泯國,即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通常供奉於大雄寶殿釋迦牟尼佛右邊,是釋迦牟尼佛的右脅待,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
峨嵋山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總稱。位於四川中南部的峨眉境內。「峨嵋」是《詩經》中形容女子秀眉的用語。主峰萬佛頂之金頂海拔3099米,山下的平原地區海拔400餘米,相對高差在2600米以上,雄冠國內諸名山。
據記載,東漢時期的隱士蒲公一次入山採藥,見一隻野鹿,「追之絕頂而無蹤」,忽見奇光。蒲公疑惑不解,特向當時西來華的天竺僧人寶掌請教,寶掌告訴他說:「此是普賢瑞相,於末法中守護如來,現相於此,化利一切眾生。」恰巧,峨眉這一奇觀與《華嚴經》所記普賢菩薩住地十分相似和吻合。《格薩爾王傳》中說:峨眉山像一頭步履矯健的白色神象,這和普賢菩薩騎象登山創建道場的記載極其吻合。佛經中記載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
天上的事物與人間是對應的,天上有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人間有普賢菩薩住地峨眉山似白色神象。
注:《華嚴經》在東晉時傳入中國,因此自東晉時便開始把峨眉山當作普賢菩薩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