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正述-商之五:成湯盛德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正見網2017年06月21日】

歷史

成湯盛德

王亥之後又過了七代,商族人迎來了他們的十四世君主。他將開創另一個朝代──商朝,成為第一任商朝的君王。

這個王共有七個名字,第一個名字叫姓生,第二個名字叫履長,第三個名字叫瘠肚,第四個名字叫天成,第五個名字叫天乙,第六個名字叫地甲,第七個名字叫成湯。後世的人們用的最多的是成湯。

相隔了十幾代前人,成湯的出生再一次迥異於常人,他也是母親意感而孕、而生。《宋書》載:「主癸之妃曰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以乙日生湯,號天乙。」──主癸的妃子名為扶都,看見白氣流貫月亮,意有所感,在乙日生下湯,號天乙。

主癸是誰?成湯的父王,契的十三世孫。

成湯也是個有來歷的,骨骼奇雄,長相也與眾不同:「豐下銳上,晰而有髯,句身而揚聲,身長九尺,臂有四肘」,面部上尖削下豐滿,皮膚白皙有鬍子,身子有點彎而聲音洪亮,身長有九尺,兩臂長有四肘。

成湯長大,接替父親的王位,這個時期的商族,仍是夏朝的諸侯,封地七十裡。成湯也稱「夏方伯」──夏朝的方國,被授予伯爵爵位。夏方伯有權征討鄰近的諸侯。

成湯的盥洗盆上,刻著一句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夠一天新,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三個「新」字一語雙關,潔身體也潔內心。

古代人注重品德涵養,常在起居之處刻寫自我提點之詞,以圖時時養性修行。這到後來,演化成了「座右銘」,乃至後人發展到從硯台、茶几到床椐、屋柱,隨處留下警言。成湯的盆銘文不是開山鼻祖,比他更早的還有,黃帝就有六篇銘文收錄在《漢書‧藝文志》中。

有個成語「網開一面」,是來自於他的故事。《呂氏春秋》和《史記》都有記述:有一天,商湯外出,在林子裡看到有人正在張網捕捉飛鳥,這個人在東、南、西、北四面都掛上網,然後跪下來禱願,說:「願從天下四方來的飛鳥,都進入到我的網中來,成為我的獵物!」

成湯看到這樣的景象,有點急,說:「哎!這樣的話,鳥獸都要滅絕了。」成湯過去解下三面的網,只留下一面的,隨後他也跪下來幫著祈願,不過他說的是:「鳥獸們啊,你們想往左跑的,就往左跑吧,想往右跑的,就往右跑吧,不想活的,就往網裡來吧。」

網開了三面,只留一面網,這就是「網開一面」的典出和真義。可惜不知為甚麼現代人用成「只留一條活路」的意思了。

多少鳥來自投羅網不得而知,人心為湯之大仁德所感化是顯而易見的。

成湯本國的黎民百姓對他的愛戴更不用說,商湯的仁德之高,已經到極點了,甚至施到了禽獸身上,諸侯因此紛紛來歸附,這也是商湯被後世頌為聖賢之王的原因之一。

成湯桑林禱雨,也被古代很多典籍記載下來。

什麼是桑林?《淮南子》高誘註:「桑林者,桑山之林,能興雲作雨也。」古人祈雨常在桑林之中進行。

商朝時代,「桑林」之祭是國家級的大型祭祀,儀式莊嚴隆重,還要配以禮樂,以表達對神靈的虔敬。祭祀時要供奉各種犧牲品,把供品放在乾柴上焚燒,青煙會直上天空,叫做「燎」。

商朝建立伊始,適逢連年大旱,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能解除旱情,民生維艱,向神祈禱和占卜的結果是要用「人牲」,就是用人做祭品。成湯決定由自己充當祭品求雨。

充當祭品要先齋戒以潔淨身體,不能再喝酒,吃的是素食;再剪掉毛髮、斷掉指甲;祭祀那天還需要沐浴淨身,以達到最為潔淨的程度。到祭祀那天,要穿上白色的粗布衣服,身體圍上茅草,祭品將和黑公牛一起,置於木柴堆之上焚燒。

焚燒之前,成湯在祭台上從六個方面自責,曰:政不節與?民失職與?宮室崇與?女謁盛與?苞苴行與?讒夫昌與?

他說:「是因為我的政令不當嗎?是我用人不善嗎?是宮室修建太奢華了嗎?是聽信枕頭風太多了嗎?是官員收受賄賂了嗎?是毀善害能的人昌盛嗎?我向上天請求:各方犯下過錯都是我成湯才德欠缺造成的。祈請上天降罪給我,不要因我的罪過,連累百姓……」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大雨就落下來了,上天收到了他的誠意。

商湯真是用自己的命來向上天「為民請命」,實在可敬得很。這是他被後世頌為聖賢之王的又一個原因。

這一年獲得了大豐收,全國上下一片歡快順洽,大臣伊尹受命作了一首名為《大濩》的樂曲。「濩」,用甲骨文表現就是一個大雨淋淋的形像。

《莊子‧天下》說:黃帝有《咸池》, 堯有《大章》, 舜有《大韶》, 禹有《大夏》,湯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樂,武王、周公作《武》。這首《大濩》被專用於商王的祭祀儀式,後代商王用此樂舞來祭祀,以感謝上天的垂慈,感恩商湯王為民請命的聖德,是著名的古代六大樂舞之一。

成湯祈雨的「桑林」,就在如今河南省滎陽縣。湯王廟溝、禱雨廟,三千多年過去了,這些地名一直沒有變。#

參考文獻:
1.《金樓子》
2.《春秋元命苞》
3.《大學》
4. 《呂氏春秋》
5. 《史記》
6.《墨子》
7.《莊子》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