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09月11日】
前邊講到,孔子《論語》開頭的三句話,被澀澤榮一認為那是他終身奉行的最高智慧。「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講的就是人學習如何成為仁德的君子,進而朋友來訪志同道合,相互切磋,都是無比快樂的事情,即使別人不能理解自己,也無怨無恨堅守信念和志向。這就是真正的君子。
所以說「學」指的是學習君子的仁德,然後再不斷地在生活中社會中面對具體發生的事情,進行反覆「練習」、實踐,這才是學和習的真正含義。也就是說按照師父的教導去反覆實踐,昇華自己的修養,才是孔子講的學習的真正意義。人生獲得真正快樂的原因。
很多人讀到這個觀點,會感到相當意外,原來,孔子說的學和習不是現代教育說的為了知識的掌握而進行的反覆記憶,或者技能上的練習,這個雖然在古代也是學習的項目之一,但不是孔子在《論語》中強調的重點。孔子的教導,重在仁德,這是孔子教育的核心,也是學習的重點。
如果大家還是感到難以置信。那麼就請看接下來的兩段話,雖然大家可能覺得較難讀懂,其實相互之間意思緊密聯繫,一旦明白,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學習真的指的是學習君子的修養啊。
論語原文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孝悌的實質是仁
以上的第一段,是孔子弟子叫做有子的人,說的話。古代對聖人賢人的男子,尊稱為「子」, (凡是僅僅一個「子」字開頭說的話,都是指孔子說的)有子儘管是孔子的弟子,但是都被後世弟子認為是深切領悟孔子教導的高徒,同樣被尊稱為子,所以,這裡凡是帶子字稱呼的,都被視為孔子的高徒,是賢德者。這裡的兩段話,證實了什麼是孔子教導的核心,何為真正的學問,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第一段,以前講過了,澀澤榮一正是看到有子的這一段話,懂得如何用人,如何在經營上,選擇人才。也就是說,他明白了人在家懂得孝悌之理來對待家人,必然會是個懂得照顧別人的人,會是個懂得擔負責任,不會犯上作亂,懂得付出,踏實工作的人,在家善待家人的人,必會懂得善待員工敬重上司,為人忠義盡責。這些最重要。他最看重的人才,首先是這一點。這樣的人才值得信任。所以,他懂得從中悟到這一點,運用到人才的選擇上。
其實這一段,是接著孔子開頭那三句話說的。孔子講明了學習的實質和快樂是明白如何成為無怨無恨、堅守仁德信念的君子這一道理後,他的弟子有子,馬上說出自己的領悟:懂得孝悌做人的人,不太可能犯上,那樣的人很少見,而不犯上卻會給國家作亂的,就更是不可能了,所以,君子要務本,要從根本上做人,懂得了根本,才會有筆直的道路,毫不動搖,毫不煩惱地,快樂地走完自己的人生。而這個仁德的根本,他認為就是孝悌。
這就是有子理解的君子的學習。他前邊講的是孝悌的作用,人在家孝悌,必然對社會有好處,對人有好處,非常重要,用以論證孝悌是君子之本,是仁德之本。是學習的首要任務。就是說,他在進一步具體闡述孔子說的學習成為君子的辦法,就是首先務本,孝悌就是本,所以從孝悌開始學習君子的仁德,對父母和兄長的付出、敬重謂之孝悌,便是首先要做到的仁德的基本。所有的話,最後落在「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強調的就是仁中孝悌的重要。也意味著,孝悌的實質是仁,是仁的具體表現之一,君子只要從這點出發,一切都會順暢。
所以,為人,懂得孝悌,就能懂得恭敬、謙讓、為人付出,出到社會,必然受人歡迎,「本立而道生」,如何會無路可走呢?無路可走的人,是因為自命不凡,因才高而不恭,待人傲慢所致。這裡不僅讓人悟到如何選擇人才,也能讓人懂得如何順利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可以說,有子在論述仁的重要,仁是君子學習的核心,但是給出了具體的辦法——從孝悌著手。此為有子對仁的實際領悟。是他自己實踐得出的心得,證明孔子的仁的教導,已經被他變成自己實踐出來的運用在孝悌方面的學問。做到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他必然感到十分快樂,自己就是這樣做的,領悟出了孝悌的重要。
君子的反面是小人
孔子接著回答「巧言令色,鮮矣仁!」就算是肯定了有子的領悟。又從反面論證和補充有子的話。我們看最後還是「仁」字結束。
擅長拍馬奉承,以言語取勝的,會說各種好聽話的、專為取悅人的,很多都是自私的,為自己打算,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而用心的,這些人的出發點非常自私,擅長投機取巧,不會為了他人而用心,所以,孔子說,這樣的人,表面看似和顏悅色,其實內在很少有真正仁德的人,不可相信。是與懂得肩負責任和義務、懂得付出、踏實修正自己的謙恭君子完全不同的小人。孔子把與君子對立的小人的形像刻畫的十分深刻。就用四個字——巧言令色,就道盡了這樣的人不可取,不能用,技術再高,才能再好,都只會誤國殃民。
這兩段話,師徒的對答,都緊扣仁的理解,具體的針對現實中典型的仁和不仁的兩大行為表現,在闡述仁德的重要。這就是做學問,成為君子的核心,學習的核心,每時每刻,遇到問題,師徒都在討論如何修行仁德。只是具體問題不同、表現不同、角度不同,所以具體內容不同罷了。
澀澤:仁是孔子的靈魂
在澀澤榮一的論語講義中,關於「巧言令色,鮮矣仁!」他特彆強調整部《論語》,「仁這一個字,是孔子的靈魂和生命。是論語二十篇的血液。如果將這個仁字從中抽掉,所有的教導就如同胡椒去掉了辣味。孔子可以說為了仁而奉獻了一生,從追求仁德開始,一直實踐到生命的最後。孔子的精神骨髓就在於仁,仁是倫理的基本核心,也是為政的核心,將仁視作政治的根本。提倡王道。」
所以,他學習《論語》,懂得看根本,看懂了孔子是在從各種方面教導人要以仁德為核心做人,不管你是在家,還是從政。他於是領悟,今天的商業也要以仁為核心。巧言令色,沒有誠意,虛偽狡猾之徒,如何能搞好經濟?為個人私利,不顧別人死活,產品粗製濫造,違約欺詐橫行,何談信義,如何經營富國。守信,有誠意,不就是為了他人著想,不傷害他人的利益嗎?不就是仁德的具體表現嗎?所以,他一生奉行孔子教導,以仁字經營商業。
《論語》的開卷「學而」篇幾乎都在講君子的仁德,他的領悟非常正確。往下再學幾段,很快就會看到弟子對學問的定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