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選粹:古人的智慧與道德(三)(數文)

陸善


【正見網2018年08月27日】

一、張飛行無言之教,使馬超知禮

先主劉備,一見馬超,就任命他做平西將軍,封為都亭侯。馬超見先主待他很厚,遂忽略了君臣上下的禮節,與先主說話常呼名字。

關羽十分生氣,請求把馬超殺掉。先主沒有依從。

張飛說:「既不殺他,就應當讓他知道禮節。」

明日,先主劉備,大會諸將。關羽、張飛,二人並持兵刃,侍立於先主之側。

馬超進來,一看沒有關、張的坐席。再仔細看,只見關、張二人,在先主的兩旁,當值站立。於是大驚失色。張飛(還有關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馬超知禮。從此之後,馬超對先主劉備,必恭必敬。

古人講:「聖賢能以身作則,行無言之教。」沒想到,張飛也能行無言之教,使馬超知禮。

【馮夢龍評曰】

張飛曾經義釋嚴顏。現在又以行為,教誨馬超知禮。都是他細心的舉動。後世把張飛看成粗人,實在是冤枉了張將軍呀!

二、重國事而棄私怨

趙王從澠池回國,認為藺相如完璧歸趙,功勞很大,即任命他做上卿,位置在廉頗之前。廉頗自恃有戰功,而藺相如僅以口舌之勞,就位居其上,很不服氣,說:「我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藺相如聽到這話以後,就儘量避免與他相會。每到上朝,常稱病不往,不願與廉頗爭列。有一次藺相如外出,望見了廉頗,就引車躲避。於是,藺相如的捨人們,一起去面見藺相如,提出想要辭他而去。藺相如誠懇地挽留他們,說:「先生們看廉頗與秦王,誰更厲害?」大家說:  「廉頗當然不如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就拿秦王來講,他的威風那麼大,而我在朝廷上,竟敢斥責他,並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不才,難道還怕廉頗嗎?只是我想,強秦之所以不敢伐趙,就因為我和廉頗兩人同在!如今兩虎相鬥,兩敗俱傷,則於國大不利。我之所以屢次躲讓廉頗,是重國事而棄私怨,先急國家之急,而把私仇放在腦後。」

廉頗聞聽此言後,袒臂負荊(背起荊條),托賓客幫助來說情,並親自到藺相如門前請罪。二人遂結為生死之交。
    
另外,東漢將軍賈復的部將,在潁川殺了人,太守寇恂,將其捕獲、殺掉。賈復以為羞恥,過潁川時,對其左右說:「我見到寇恂,一定要把他親手殺死。」寇恂知道賈復的打算後,便不與他相見。外甥谷崇崇,請求帶劍護衛在寇恂之側,以防意外。寇恂說:「不必如此。從前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服於廉頗,是從國家利益著想。」

太守寇恂,得知賈復欲領軍過境。遂命令屬縣多備酒肴,一個人兩份。寇恂出迎於道,然後,聲稱有病而回。賈復部署士兵,追趕捉拿太守寇恂,但因將士皆喝得大醉,事遂過去。寇恂將此情奏知朝延,皇帝召來寇恂與賈復,下令讓他們結成朋友。然後,離去。
 
【馮夢龍評曰】

汾陽王郭子儀,與李光璧,在堂上執手相拜,和藺相如是一樣用心。萊公寇準,拿一隻蒸熟了的羊,迎接丁謂,用的也是寇恂的方法。詳情是:

唐代安思順做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和李光璧,均是牙門都將,兩人不能相容。雖然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常斜目而視,不說一句話。後來子儀,接替思順職務,光璧想要逃走,猶豫未決。十日後,皇帝詔命郭子儀率兵出山西、河北,光璧入見子儀說:「請賜我一死,但不要連累我的妻子兒女。」子儀趕緊趨下,相抱堂上,涕泣說:「如今國亂,主上遷徙,非你不能東征。哪裡是我二人泄私忿的時候呢?」拉著他的手,相持而拜,二人合謀,平息了安史亂賊。

宋代丁謂,被流放崖州時,經過雷州。雷州司戶寇準,命僕人持一隻蒸羊,在州境迎接他。先前,丁謂做宰相時,曾經排擠寇準,把他貶到雷州。此時,丁謂想見寇準,遭到拒絕。寇準聞知自家僮僕,想要尋找丁謂報仇,便趕緊關門,叫僮僕賭博,不許離開。等到丁謂去遠,乃止。

三、公家財物不可想得就得!

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在澶州服事周世宗柴榮。曹彬是周世宗的親信,掌管茶酒。太祖曾經向他要酒喝,曹彬說:「這是官酒,不能相贈。」遂自己買酒給他喝。等到太祖即皇帝位,對群臣說:「世宗的親信中不欺瞞主人的,只曹彬一人而已。」從此把他當作心腹,委以重任。
    
宋太祖攻下滁州,周世宗命竇儀,登記府庫所藏的金帛。幾天以後,太祖命親吏來取藏絹。竇儀說:「將軍攻克州城之初,雖把它全部取走,誰能敢說什麼?如今既登記在冊,就是官物,不是您想得就可得到的。」後來太祖即位,常稱讚竇儀堅持原則,想要任命他做宰相。
    
五、嚴震舍錢得士

唐肅宗時,嚴震做山南西道節度使。有一人到門前,向他乞討三百吊錢去過活。嚴震召於公弼等僚屬,問其事。

公弼說:「這是一個瘋子,大人不必搭理他。」

嚴震發怒說:「你會敗壞我的門風!應該勸我力行善事,為何勸我吝惜金錢?且此人身分不明,敢於向我乞討百八吊錢的,定非凡人!」遂命下人如數給他。於是三川(劍南西川、劍南東川、山南西道:三鎮合稱)的賢士,無不歸心敬服!但後來,並沒有向嚴震,再來討錢財的人(公弼的顧慮,並沒有發生)。

【馮夢龍評曰】    

天下許許多多壞事,都是從「捨不得錢」而起;許許多多好事,都是從「捨得錢」而做。從古至今,沒有捨不得錢的好人。三國吳時的魯肅,唐時的於順,宋時的范仲淹,都是開手很大的、樂助貧賢的人。西吳(今江蘇烏程)董尚書,家道富厚而勤於交際,凡貧賢之士相過的,無不優禮厚贈。

弘治年間,昭慶寺想要修建破損。按察使訪得富戶三人,召他們出資共建。長興縣的吳某人,也在其中。吳某說:「這件事不費多少錢,小人願意一家承擔。」按察使十分高興。吳某回家告訴他的父親,父親說:「我這個兒子,有如此肝膽,將來必能繼承我的家業!」這位老翁的見識,確實卓越不凡!

六、蕭何與任氏的智慧相通

劉邦攻破秦京城咸陽,諸將都爭赴有錢財的府庫前,去瓜分。唯獨蕭何,雖然先入咸陽,卻將秦朝丞相御史的法律圖書,搜藏起來。劉邦能夠得知天下要塞、人口多少,及其強弱之處,民間疾苦,都是由於蕭何得到秦的圖籍檔案的緣故。
   
宣曲縣的任某,其先人做過州郡的倉官。秦朝滅亡後,豪傑行都去爭奪金玉。但任某,獨去窖中積穀。楚、漢在滎陽,互相對峙,戰亂連年,民眾不能耕種田地。米價一石高至萬錢。於是,許多豪傑的金玉,不能當飯吃,只得拿出金玉去換米糧。於是,金玉盡歸於任氏。

【馮夢龍評曰】

蕭何與任某的智慧,難分高低,兩人地位互換,都能一樣做。

又如蜀地卓氏,祖先是趙國人,冶鐵發了財。秦滅了趙,把卓氏遷徙到蜀地,夫妻兩人,推著車子步行。諸遷戶把少有的錢財,爭著賄賂官吏,求遷到近處,就安置在川北葭萌一帶。

只有卓氏說:「這裡土地瘠薄,我聽說岷山之下,沃野盛產芋頭,民至死不餓,百姓織布買賣。」乃求遠遷,到達臨邛,依山冶鑄,運籌貿易,後來富可敵國。其見識很有過人之處。
   
七、用士兵傳運軍糧

董博霄,磁州人。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向朝廷建議,海、寧一帶,不通船隻,軍糧只能陸路運輸。近海百姓,屢遭海盜侵擾,應多加安撫。姑且讓軍人運送,陸運辦法,每人走十步,三十六人可走一裡,三百六十人可走十裡,三千六百人可走一百裡。每人背米四鬥,用布囊裝米,裡、郡官員加封。人不息肩,米不著地,排列成行,每天五百次,合計行程二十八裡。輕行十四裡,每天運來二百石,每次運輸可供二萬人食用。這是百裡一天運糧的數目。
    
【馮夢龍評曰】

長陵北征時,命侍郎帥逵督餉。因為道險車重,百姓疲憊,食糧缺乏。就選擇平坦之地,平均裡程,設站堡。每個民夫運米一石。此送彼接,朝往暮歸。百姓不累,而糧食充足,也是這種做法。
    
八、興利除弊

從前,京師的糧食靠漕運供應,只有通州的倉庫近河方便.從通州運到京師倉庫,陸運四十多裡,運費高而損耗大,各地赴京操練的軍隊,服役時間長,費用不足,劉本道考慮這兩個難題,奏請朝廷批准,將通州倉糧,在每月操練士兵無事之時,讓休息的士兵,輪流運糧到京師,每二十石發賞銀一兩。而漕運之糧,全部到通州交納。就地增設糧倉三百間,以便收儲。每年積累多餘好米五十多萬石,擴大了京師的糧食儲備,皇上賞賜二品服飾表彰他(劉本道)。

【馮夢龍評曰】

劉本道,常州江陰人,由椽吏 受到 靖遠伯玉驥的賞識,召充幕僚。奏請皇上授刑部照磨,從征雲南,經常採納他的策略。正統年間(1436一1449),隨金濂尚書討伐福建,俘虜脅從者萬餘人,升戶部員外郎。景泰初年(1450)年,西北邊境多事,民不聊生。劉本道奏請批准,撥款按價買牛二千頭,並換谷種,發給百姓。貴州邊防倉庫糧食被盜事件揭發出來,牽連許多人,推薦劉本道前往處理,不過一月,全部弄清無冤無漏。皇上嘉獎他廉潔能幹,賞賜五雲彩緞。天順初年(1457)晉升戶部右侍郎,總督京師附近及通州、淮安糧食儲存。

劉本道固然由於自己的才幹,得到晉升,但前輩舉賢,不拘資格。皇帝用人,不存偏見。都是今天應該效法的。(此數語很精切,堪稱金玉良言。今人確應效法)
             
九、清葑造堤

蘇軾任杭州知州時,這年大旱,饑荒、瘟疫並行。蘇軾奏請朝廷,免除本府供米三分之一,所以米價沒有飛漲,又得到賞賜度僧諜一百,用來換米,救濟饑民。第二年開春,便減價出賣常平米,百姓遂避免了大旱帶來的痛苦。

杭州正處江海之地,地勢低洼,泉水又咸又苦,居民稀少。唐朝李泌開始引西湖水,做六井,百姓才有充足的用水,人口村落越來越多。到了白居易來任官職,又疏通西湖,放水入運河,從運河灌田,有千頃土地得到灌溉。然而湖裡長滿了蕪菁,葑根盤結。自唐朝起,每年都需要治理,湖水才充足夠用。宋代以後荒廢,不加治理,致於湖中蕪菁叢生,根莖盤結,形成葑田十五萬多丈,水就剩不多了,運河喪失湖水,便引江湖之水,湖水渾濁多淤泥,河通過市區,三年一淘,是城市一大難題,而六井也幾年廢棄。

蘇軾剛到任,便疏通茅山、鹽橋兩條河道。讓茅山河專接受江湖,鹽橋河專接受湖水。又造堰閘,做為控制湖水蓄存和排泄之用,使湖水不再通過市區。同時又附帶修復了六井,百姓稍稍受益。

蘇軾時常到湖上,環視很久,說:現在想除掉葑田(蕪菁),把它放到哪裡呢?湖南北三十裡,環湖往來,一天走不到。若把葑根堆積在湖裡,造成一條長堤,去掉了葑田之害,又可貫通南北,便利行人。吳地人種麥,春天就割掉,不留寸草。若去掉葑田,召募人種麥,有了收穫,為修湖作準備。湖就不再發生淹沒和淤塞的情況,於是用救荒剩下的錢糧,有一萬多石,再次奏請朝延,得到賞賜一百僧度諜,用來召募民工,築成堤壩,堤上栽植芙蓉楊柳,遠望像一幅圖畫,壯美宜趣!杭州人頌讚他的盛恩大德,稱它為「蘇公堤」。

十、張需使民增產富裕,百姓皆大歡喜

張需,領導百姓,很有辦法。從前他輔佐郜州,水渠淤塞,水田荒廢幾十年,歷屆太守都沒能疏通。張需剛到職,太守就向他談起這件事,擔心耗費民工太多。張需親自到現場察看後,對太守說,若有一定數量的人力,三天就可以完工。太守感到奇怪,以為他說大話。張需便召集人,得到所需要勞力,各帶器具,丈量好尺數,分配好責任段,大家爭著干。三天就完成了。太守大驚,認為有神力相助!因此,推薦朝廷,提升張需為霸州太守。

霸州百姓流浪的人多。張需在每裡,設一個冊子,逐戶登記,寫明男女、大小人口數,給他們分配住房、麥種、桑棗樹苗、紡織工具以及限定飼養雞豬的數目,普遍宣傳,家喻戶曉。張需有空時,還經常下鄉,到各戶按名冊檢查,人口不夠就要處罰。於是百姓都勤懇勞作,不敢偷懶,不到兩年,百姓都有了不動產。張需使民增產富裕,百姓皆大歡喜!

十一、治刁抑奸

安豐地區的陂縣,原先修築了南北兩條水渠,灌溉土地上萬頃,大有益於百姓。後來因為天旱,大家都想搶種,有些自私的人,趁機偷水灌田,水渠遭到破壞,喪失了灌溉能力。大家都受害不淺。李若谷做壽春知州,下令陂縣:修理堤決的水渠,不得普遍動員民夫。只許動用陂堤附近的百姓,讓他們修築陂堤:因為是他們偷水灌田,水渠遭到破壞,選成了大患。這樣做,使當地的人,認識到:自私偷竊是自害行為。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偷挖河渠的了。

雲雄地方,富豪家草麥遍野,經常指使家僕壞人,盜掘官堤。咸平年間(998一1003),趙昌言為太守,深知其情,但未加過問。有一天,堤壩潰決,地方官趕緊報告。趙昌言下令:富豪之家,出人出物,立即用富豪家的柴草,去堵塞堤壩。從此以後,富豪之家,再無奸民去盜決官堤。

(均據明代馮夢龍《智囊全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