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3年12月15日】
水沉為骨玉為肌。
暗香已壓荼蘼倒,
只此寒梅無好枝。
─宋・劉邦直 《詠水仙》
水仙碧葉如帶,芳花似杯,幽香沁人肺腑,常養植在清水中。宋朝黃庭堅有「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盈盈步微月」(《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的詠水仙詩句,故後人又稱水仙為「凌波仙子」。水仙在歲暮天寒,百花凋零的時候開花。當春節元宵節來臨,人們擺上水仙花盆景,讓居室充滿綠意花香,象徵「吉祥如意」。
宋淳化趙湘《南陽詩注》記載:「此花外白中黃、香美如仙,莖幹虛通如蔥,本生武當山谷間,土人謂之天蔥。」 人們又因水仙在嚴寒大雪中,尤能開花吐艷,濃香四襲,故又名為「雪中花」。
宋《內觀日疏》中記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姓姚的老婦人,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裡夢見天上的觀星落地,化作一叢水仙,香美異常。老人摘下而食之,醒來就生下一個女兒,女孩長大之後聰慧賢淑,能詩善文。所以人們稱水仙為「姚女花」。因為觀星即女史星,所以水仙又叫「女史花」。[1]
《本草綱目》記載:「水仙宜卑濕處,不可缺水,故名水仙。」 水仙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排膿祛風的功效。花作香澤塗身理髮,去風氣,又療婦人五心發熱。
[1] 原文:姚姥住長離橋,十一月半大寒,夢觀星墜於地,化為水仙花一 ,甚香美,摘食之,覺而產一女,長而令淑有文,因以名焉,觀星即女史,在天柱下。故迄今水仙花名女史花,又名姚女花。(宋《內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