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一):物質的運動

鄭合


【正見網2020年08月10日】

 「善惡有報」是一層天理,也是影響人類社會物質運動的規律。過去佛教中提到,在我們存在的這個天體中,人類存在「六道輪迴與業力輪報」的現象,其實,一直真實的存在於這層生命,只是人不相信。從根本上講,宇宙是「法(天理)」構成的,而人是宇宙的產物,那麼,法對人類也同樣有著制約性。只是,進入末法時期,現代人真正「信」的是支配物質的權欲,包括一些宗教在內,變得不能再相信宇宙對生命的要求,人類無所顧忌的追逐著自己所追求的一切。人的「本性」如果被埋沒了,任憑軀體慾望控制社會,就會矛盾叢生,以至人人為近敵;同時,人在貪念的支配下,膨脹的妄念控制著技術會改變著自然和自己的生存環境;這樣,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間的道義聯繫全部割裂了,社會矛盾深化在彼此的傷害中積攢下的「罪業」越來越大,這些「罪業」從微觀過來進入表面已經敗壞的物質環境時,表現上就是各種天災與人禍,原來的物質結構就到了解體的程度。因為生命在選擇、表現自我的過程中已經完全背離了「法(天理)」,人不自知、不自治的時候,就由天治!這也是物質運動進入末期每次解體前人類社會表現出來的狀態。物極必反的實質其實是物質內在性質的轉變,對於人類來說,就表現為從「崇善、向善、為善」到「善惡、正邪不分、不顧」,社會表現為從「和諧、有序、共存」變得「混亂、無序以及鬥爭盛行」,伴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敗壞,等等。所以,世間的事就表現出「成、住、壞、滅」的過程。談到人類紀元的更迭,其實就是生命和物質的「淘汰」與「新生」,人類是一茬一茬、循環著的生命群體。

物質運動的變化及規律是「性質」引領的,而所謂物質的「性質」就是人心的表現。遠古時期,古老的傳統文化對洪大天體、天理的認識、所造就的那些人的精神內涵恰恰是真正維持社會「道義」存在的原因。其實,傳統的人的道德內涵是宇宙高層生命(神)系統帶來給人的文明,其奠定的道德標準也就是宇宙對這裡生命的要求。人的思維結構中對「神」的正信和對高尚精神品質的追求一直是貫穿那個人類世界的主線,其所帶來的「道德」文化在社會盛行的過程中,「道義」在世間也就有了穩定的存在。這樣,人類在「成、住」的過程中,道德能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上。在這個時期,無論西方還是東方,人處在一種半修行的狀態,人的興趣放在了對高雅節操和善用自然智慧的追求上,追求人與人精神上的共鳴以及和諧的共存,知道節制惰性和貪婪,也能吃苦,這樣人能消去很多「業力」,物質上的慾望確實比現代人少了很多。「實修者」從精神上提升著自己的品質,逐漸就能體會和溝通物質與精神、自然與宇宙更博大的認識,反過來堅定了人的「正信」。修煉文化在世間那些超越人類的認識和現象、修行的人對「道義」的真摯、篤定,在捨生取義的踐行中所表現的高尚行為能感化常人,成了普通人對美好精神嚮往的榜樣和支柱,維持著人的善念和對社會長治真正正確的信念。

人的貪婪和慾望、對物質的權欲慢慢摻進去後,性質逐漸的發生了變化。「實證科學」引入人類世界的實質是技術與競爭,根本目地是為了逐利,沒有品行文化的支撐和制約,慢慢的從另一方面改變著人的精神世界,卻是內心越來越「物化」的認識,使人陷入對五官的體驗和感覺的執著。人一味的追求外部世界的表面技術,崇尚物質和享受,其實就是放棄了對自身(物質與精神世界)奧秘的探索和要求。這樣,人只是從技術的發展上爬行著形成精神上一點點對表面物質表象的認識,這就是現代人源於「實證科學」的全部精神所得。催生人追名逐利的過程中,人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慾念、為惡的觀念和軀體原始的衝動,思維變得低下象「獸」一樣思考和處理身邊的問題,鬥性十足。人的本性迷失了,也就斷了人從「法」上提升生命品質、藉助本性溝通認識宇宙的路。其實,宇宙太大了,就目前人類對「暗物質(未知宇宙)」的認識而言,人們窮盡技術發現的宇宙也只有不足10%,90%多的宇宙只能通過理論與計算推測其存在。人的眼、耳和觸覺加上機器所能探知的各種波長的「光、聲音」站在宇宙中看是極其有限的,人們不是講「物質無限可分」嗎?那麼有多少更微觀、更洪觀的「光和聲音」呢?在無量無盡、差異巨大而快、慢不同的時間場裡,也許窮盡人的一生也無法感知「光」的一段內容,而有的光是人眼和現有的技術根本就接收不了的,怎麼能認識宇宙中物質的全部表現呢?所以那些「暗物質」對人類而言也許包含著人類想要了解的一些真相。

其實,理性的看,我們並不難發現,這茬科學對物質與生命的認識都是很局限的。

傳統文化的核心中包含著人類「修煉」的內涵,有一部分一直都在談宇宙,只是這些認識站的更高、更遠,人覺得不可思議,這是人們對自己的「主」與修煉境界的不了解、沒有信心造成的,而這又是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內容。下面,我們換個角度從新來看宇宙。我們所在的宇宙,按照現有的認識,大約經歷了137億年的歷史,我們這一茬人類的文明到今天剛好上下五千年,人類走過的這段歷史,站在宇宙中看到底是個什麼概念呢?如果將人的一生(60年)比喻成宇宙的年齡,人類的發展史(1萬年)和宇宙的年齡(137億年)比起來,就如同嬰兒剛剛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僅僅經歷了23分鐘而已,從宇宙中看只不過是這樣。這還是站在我們能認識的一個小範圍宇宙中看人是這樣一個概念。其實,從空間上看也一樣,拿銀河系來說,對於我們來講已經是很龐大了(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光跑10萬年的距離≈把1億公裡羅列94億次的長度)。現代技術已經發現,地球其實位於銀河系的最外層,也就是邊緣,如果用目前人類最快的技術(第三級宇宙速度)離開這個邊緣也需要2億年以上的時間,銀河系對人類來說是這樣一個概念。如果把人體(160cm)比喻成我們銀河系的大小,太陽系(直徑≈2光年)的大小就好比人體內的一個細胞的範圍(30um),而地球(1.2萬公裡)在銀河系中就好比人體內的一個小個子細菌(1um)的2億分之一那麼大,好像一個介於原子和電子之間的「粒子」。這就是我們人類所經歷的全部:那20幾分鐘的存在和在一個「粒子」為基點認識自己與宇宙。而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其實還是宇宙中很小的一個「粒子」星系,就目前人類科學發現直徑超過上億光年(光走1億~10億年的距離)的星系還很多,真實的情況是,如果把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放在其中就形同「尼羅河」裡的一粒沙子,而這還不是人類發現的最大天體,最大的天體直徑則超過了100億光年(光走100億年的距離)。所以,對於智慧被封閉的大腦來說,這20幾分鐘的發展與對宇宙的認識已經大的人們無法想像了,大到足以讓我們懷疑現代科學對生命淺薄的認識,宇宙其實是如此的浩瀚......。從洪觀上看,天文望遠鏡推測與認識到的如我們銀河系般的天體(遠看也是一個粒子)已經接近2000億個之多,相比而言,銀河系(粒子)與銀河系(粒子)之間的距離比它本身大小還要遙遠的多,把宇宙中遍布一切的這些「粒子」集合起來構成的表面物質會是什麼?我們所認識到的這些「粒子」之外的天體又是什麼樣的呢?也許,人們只有去想像......;反過來,從微觀上看人體細胞,人們認為這種「活」的、如顆粒般的細胞結構在人體中約有40萬億個之多(40萬億個象細胞一樣的太陽系會構成什麼?),那麼,一個細胞又是由多少「粒子」構成的呢?有人講約有1~10萬億個原子級「粒子」構成一個細胞。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那麼,構成原子「粒子」中「像(電子粒子)地球一樣的粒子」又有多少呢?「像(電子粒子)地球一樣的粒子」上面又有什麼呢?再往微觀還有什麼呢?......對我們來說是無窮無盡!分子構成的大腦會象斷了線一樣,想像不到也理解不了了,思維好像斷了一樣,這是因為微觀認識沒有打開造成的,不同境界有不同的生命和那一境界的認識。

「實證科學」其實是有缺陷的。之所以說它障礙著人類,是因為它的精神取向是著眼於「生產技術與物質生活」的科學,它沒有提升人精神品質的內涵與要求,也就無法改變生命的層次。「實證科學」稍微深入一點的認識來自它對微觀和宏觀的探索,但是,也只是那20幾分鐘的技術所能探測的「光和聲音」對很淺的、甚至只是很少一部分表面分子世界的認識,對微觀的研究只局限在「點」上,對人「精神、意識領域」的探索幾乎是一片空白。「實證科學」不是因為它太高,恰恰是因為它的「精神取向」太低才封住人對宇宙的認識,也就是說,境界提升不上去,就無法開啟人微觀的部分。如果腦子裡充滿的都是物質享受,那些高興與不高興的各種矛盾關係,這些分子層面物質與精神占據著人的大腦,就會被這些所封閉,對之外的宇宙就變得無法感知。在突然的災難面前,一瞬間,所有執著抓不住人腦時,人象醒了一樣,被封閉的部分打開了,就會表現出深層的認識,感受到自然。人境界的提升,關注的事物越來越大,思維、心胸、眼界也會變化,這些東西反過來會象打開大腦容量、開拓新領域的鑰匙,超越分子境界的認識越多,頭腦中那些未開啟的區域就有被打開的機會。也就是說,「認識」是開啟人腦和溝通自然、宇宙的鑰匙。所以,「修道」的人和普通人在大腦開啟的成度是不一樣的,一般人大腦開啟的那片區域就是供給人生存的,深層及以外對人有著特殊的意義,微觀會從新帶給人新的認識。所以,真正高級的科學是著眼於探索「生命與精神」的學問,這恰恰是傳統文明的核心內涵,這些內涵又能反過來有力的維繫著社會的道德與物質平穩的發展。

在對生命的認識上,人們從現有科學獲得的認識也是很局限的。人們認為那些「無生命」的微觀粒子組合上來、有了這種表面細胞結構、出現新陳代謝的,才有了生命。為什麼那些看似無生命的物質能形成「活」的生命呢?現代人對科學看不到的但宗教講出來的不敢承認,認為自己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宇宙開天闢地以來用了137億年的歷史難道就只為了創造一層「人」?只有「二十幾分鐘」文明的人?實際上,現代人對生命的認識是相當的偏離真相。宇宙中「生命」的表現很多,構成生命「外形」的基點也不都像人類那樣,由「碳、氫、氧、氮」這種能量很低的粒子組成。舉個簡單例子,宇宙中的「粒子」不計其數,就目前科學認識的能量尺寸大小不同的恆星(也是粒子)也多不勝數,那麼這些恆星與恆星之間的結構關係也是「法」造成的,這是肯定的。如果把構成人體基點的這些粒子都用能量如恆星的粒子來代替,能和人一樣嗎?所以,生命的種類也不只是人和人一樣能力的生命,你只不過生活在別人的身體裡而已。生命還有很多表現形式,宇宙中的「粒子」也是生命,他們絕不是人認識的物理和化學現象,地球從遠處看就是一個「粒子」,但是地球表面的水象人的血液一樣在循環著,自身在代謝,自轉著、公轉著,誰維持的這些表現?其實原子、電子也在代謝,也都是「活」的,只是人認識不到他們精神的表現,而傳統文化對這些都有論述。實證科學認識不到人就把這些當成了迷信。宇宙中,那些由恆星、星系組合上來的更大的結構也同樣是有生命的。進化論是不存在的,那些無量其計的「粒子」與「粒子」形成的組合、包含著無量無計的結構和各種關係,以及組合上來的更大結構、更更大的萬億的結構不是進化論中形成的,不是「無意識」的隨機組合,宇宙和物質都是「法」造就的。所以,法包含了對物質與生命的約束力與要求,而「法」在不同層次博大的表現和能力遠遠的超越了人對宇宙真相的所謂認識,「法」就像是高層生命智慧和能力的體現。猴子並不是人的祖先,只是宇宙創造的一個物種而已。在未來,對於那些能夠走過這段時期,聆聽到佛法真相的人們,對生命的概念會從新認識和發展。

人們想靠「技術」突破自己所在的境界,或者去認識「粒子」洪觀與微觀的表現,是很難的。即使如外星科技也只是認識到允許它們認識的而已,這與生命所在的層次有關。對於人來說,其實是超越外星科技的生命,因為人有一個特殊的地方,也就是人存在著能認識與溝通宇宙洪觀和微觀一切的「本性」,這是人可以選擇走的另一種科學之路。在中國古代,有一種思想叫「天人合一」,道家認為人體就是一個宇宙,和大宇宙一樣,是溝通的,而本性主宰著人體為一切負責。中國古人把通過覺悟「本性」認識宇宙的方法叫「修煉」,現代人叫它「氣功」,國際社會的人稱這種人為「修道士」。道家「修煉」講返本歸真,回歸自己的本性,就是開啟一扇突破認識不同層次微觀的門。人類認識不到的生命很多,對宇宙的真理、真相的認識也是一樣,也不會因為人類的科學認識不到它就不存在了。「神(覺者)」只是和人的內涵差異太大,能力更大而已,同樣遵循著天理辦事。不同的生命群,認識與接觸到的佛法真相也不同。

人類社會中,有些人能夠知道外星科技的存在,這些外星技術可以跨越空間,也可以造出一個城市般規模巨大的空中堡壘,知道這些情況的人一直都很困惑,為什麼遠遠高於人類的外星科技總是偷偷摸摸的,按照人的認識,誰技術軍事強、誰就可以駕馭與領導別人,它們為什麼不堂而皇之的現身與主宰這裡的一切呢?那是因為,宇宙中還有制約它們的因素存在。人推崇的技術並不是真的強大,真正強大的是現代人看不見、不信仰卻衡量制約著一切生命和物質不變的「法」,而「法」對生命的要求決定著生命根本的去向和物質運動的興衰。只是法給了生命選擇的「自由」,人就在這個過程中表現著自己的精神取向和所作所為,到了末了,在最終面臨著一回「審判」。人們理解的「神」是文化變異的理解,尤其到了近代中國,人們以為神(覺者)是替人「消災,解難」的,以為只要虔誠的去「求」就可以感動神(覺者),從而得償所願。中國人走進廟宇更多的是為了「發財」,現代人以為遠古人是這樣的,其實差的太遠。古人沒有那麼多「私慾」,但卻有著對自身「境界」的追求,人們提到「修行」會升起肅穆的正覺,覺得很神聖,「修行」是人有慧根、有悟性與意志堅強的表現。只是到了近現代,禮教代替了傳統,隱藏的人心在廟宇裡代替了修行的正念,影視文化則給人帶來很多錯誤的認識。其實,仔細想想,「消災、解難、發財」根本不是「神(覺者)」傳給人的文化,翻遍所有正統的宗教經典根本就沒有這種含義!所以只是人的妄念!宗教中的「正神」根本不管這些。但是,空間中有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在管,所以人拜的是那些東西,只不過是有償服務,一失一得之間付出的可能是更珍貴的東西,結局可能更慘。神(覺者)的慈悲是給本性一條回歸的路,讓人明惑「苦」的根源,使人覺悟,修煉人是神真正在管的,這是現代人不知道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神(覺者)在宏觀上制約著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關係,保護著人類、物種環境的穩定,要不然,那麼多的生命,早就亂套了。

每個人都有「本性」的一面,能從表面上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也就是這樣而已。「本性」埋在「非本性」之中需要通過啟悟才能釋放,但覺醒本性的路困難重重。在誘惑面前,人們常常苦於找不到堅守正念的源由,原因就在於對軀體情緒中「思想魔性」的認識(真相)昇華不上去,不知道昇華的法門。沒有傳統世界「心法」的思維結構和磨鍊的過程,就無法看到或認識到真相在更高層次的體現,觀念不轉變就無法在「迷」的境界中覺悟。一些經歷過磨難、痛楚的人,可能都冷靜的思考過人生,感嘆過人的無常與世間的滄桑,可能有過掙扎、失望,嘗試過解脫一些困擾內心的東西等等,也可能努力過,想要保持本性,只是不知道怎樣去做,這是修煉要給人的東西。人類社會之所以能修煉,是因為構成完整人的原因除「本性」外還有「軀體意識」的存在,這也是人正負因素同存的表現。人一直在本性與軀體物慾的矛盾中掙扎,所以人所在的境界就是「迷」的,指的就是會受這個誘惑。但是,人與人之間形成的矛盾,能看出人內心的選擇,如何對待矛盾,能不能覺悟等等,過去基督教講「當別人打你的右臉,把你的左臉也拿過去給人打」,也是要在矛盾中看這個人的「心」怎麼想,「念」怎麼起的?境界在哪裡?能不能達到天國世界的純度與要求?從這個角度看,人類社會也給人提供了一種修煉的環境,從反面的阻力中覺醒正的一面。

所有古老的傳統文明,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人首先充實的都是從「善」存「真」的真理、真相,這些正面的結構,因為這就是覺悟本性的原因。通過正面的學習,人逐漸明白了軀體情緒中負的一面是什麼樣的,人性質出現變化的真正原因,明白了這些因果,在修行中慢慢去掉一些不好的,有所體會和感悟使人對「法」才有了深入的理解。「正信」穩定的存在,人的認識提升上去了,就具備了化解軀體意識中各種魔性與不良情緒「不破」的力量。如果人沿著傳統不斷的提高自己,那麼已經在修煉中了。古老的中華文明與「修煉」有著很深的淵源,神傳文化在這裡留下了許多「道德經典」和修煉故事,還有「太極,河圖,洛書,周易,八卦」等等人腦力所不及的道理,指導著人們對物質與精神、宇宙及時空的認識。所以,在修行文化還很盛行的古代,中國古人喜歡把自己的行業都稱之為「道」,每一行都有一套自己的「品行修習」,所謂的行業文化,其實就是人講的「捨生取義、有所為,有所不為」,表現上就是人在利益面前能堅守底線,這就是普通人所說的「道德」,甚至連小偷也有著對自己的要求,歷史上出現的那些「俠盜」也許就是人們所說的這種情況。人總是處在這種狀態中,做事講究摒棄雜念、靜心與調息,正常人在一天的工作後會給自己留一些獨處的時間,或打坐或背誦聖賢的教誨,平復浮躁;也會思考自己,對照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人在堅守自己與行業的榮譽和道義。普遍的,人們相信道德品質的提升,就能覺悟對人生、生命和宇宙的認識,在人類世界裡把這些作為生命追尋的意義和做人真正的內涵。人把精神品質看的比物質更重要,這是進入末法時期的現代人難以理解的。其實,人精神品質的昇華也會給人帶來新的科學認識,造就著社會不一樣的發展狀態。在時間上,中國古人已經能夠了解到「方生方滅」的情況,在更大的時間中看生命的存在;在空間上,釋教告訴人們「一花一世界」、「一粒沙子裡存在著三千大千世界」。人是在這種博大的認識中看待生命的歷程與物質世界對於人類的意義,所以人才能感嘆自身的渺小,維持自身的謙遜,看穿浮華,才有心去追尋更博大的人生和善良的本性,也才能淡薄名利對人和人類社會這層物質運動真正的影響。所以,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那些思維開放而有成就的科學家,紛紛走入宗教,也是因為他們發現,宗教對洪觀與微觀、物質與生命的認識,可能是一扇開啟認識宇宙真相的門,人們在「正信」與身體力行的「修行」中,才能推開它。他們一頭扎進去也是這樣做的,不斷的提升著自己,本性歸位釋放的是對物質與精神更高層次的認識,這是從修煉人的角度講。

中國五千年文明帶給人類的博大天體文化,同時也奠定了人高尚的精神世界與普世的道德標準。表現上,其實就是"釋、道、儒"。釋教讓人們認識了眾多的神和神的世界,修煉人的表現與境界,制約人類的這層天理,生命在天理中是如何循環和輪迴的;道家帶給人對「太極,陰陽,修真,無為,天地人」的認識;儒教則教給人「仁義禮智信」,教會人「禮樂射御書數」。物質的發展都蘊藏著"道義"二字,人們都遵從著它,不同生命群遵循的「天理」不同、認識到的真相也不同,但都受其制約,離開道義的發展就是物質運動的散亂、腐化與必然解體。所以,對於人類來講,要認識超越人類境界與層次的東西,認識物質的真相,明惑物質正負兩面的表現,覺悟「本性」才是溝通和直接認識宇宙奧秘最直接的方法。在沿著傳統往回走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能坦然放下一些不好的,大腦受到的束縛就能減輕一些,就會體悟和產生更高的認識,如果能夠從道德品質上不斷的超越生命的屬性,就能回歸與匹配更高的生命群,認識到更博大的宇宙。

從人類社會的角度講,一個不修煉的人,維持他道德的原因,就是要解決他的迷惑。讓他明白世間的「得失」與存在的「因果」,就是要回答人「道德」對於人的意義和它在宇宙中真正存在的方式。人能夠篤定「前因後果」和衡量好壞的標準,在矛盾中,才能坦然面對一切,內心才能平衡和平靜。人的道德是脆弱的,因為人類社會很「迷」,「迷」在於人類無法通過技術看到和認識洪大的天體世界,「迷」在於軀體意識對「物」的執著與貪婪,迷在於人不知道通過艱苦的修行是不是真的能提高自己和生命的層次。所以,本性無法釋放就看不到制約生命的因素和決定物質運動真正的「理」,而物質發展中形成的社會關係確實能腐蝕人,所以人心才忽明忽暗。這樣看來,過度的物質發展,或者物質發展的腳步太快對人不一定是件好事,道德跟不上,在擺動中存在著對古老文明信與不信的問題,人類就面臨著腐化的危險。對於不同時期的人而言,就要有文化能夠維持他的道德,愈在物質中心的人要求愈高,所以,傳統社會中,天子有天子承習的文化,臣民有臣民的文化,傳統創造的不同層次的文化環境對於人來說就變得至關重要。

儘管這樣,2500年前釋教傳法的時候就告訴人們,那時已經是「五毒惡世」了,人的道德還是不可避免的在走著下坡路,而今天的人心即使和那個時代的人相比變化已經是何其之大了。人心的變異是從上層權力中心開始再到以下不同層面並表面化的,帶動著每一層,都不斷的出現著那些文化上變異的、糟粕的東西:貪婪、狡猾,偽善,腐化,結黨營私,爾虞我詐,嗜血,暴力與鬥爭等等,隨著歷史延續下來,程度與範圍不同而已。上層最終形成的東西就是「權術」,人陷在一種「你死我活」的政治角鬥中,對人的影響就是使人對道義徹底失去了信心,一層一層摧毀著人的這個東西,一直延伸到社會的表面。道義無存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成了人普遍的精神狀態與物質運動最後的表現。

人想不通那些不斷隨著而來的各種天災、人禍到底衝著什麼而來的?其實,物質敗壞了,面臨的就是解體,對生命的淘汰。不同時期,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覺者來到世間,洪傳天理和佛法,佛法可以渡人,同時把心法留給世界,挽救人類的道德和消去人的一部分業力。從人類社會這裡講,破壞佛法就是破壞人的道德,就會使人因迅速敗壞而背負巨大業力,面臨著敗壞與全面淘汰。所以,對於那些污衊佛法真理與迫害佛法洪傳的邪惡生命而言就變得罪大惡極,成為「重罪」,它們最終面臨著從「形體」到「神識」全面、徹底的銷毀,宗教中講的「形神全滅」,這才是生命的痛苦和精神世界永遠的終結。

聖者講:「人無德,天災人禍。地無德,萬物凋落。天無道,地裂天崩,蒼穹盡空。法正,乾坤正,生機勃勃,天地固,法長存。」(引自《精進要旨·法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