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4年03月13日】
康節先生邵雍
邵雍,字堯夫,諡號康節,生於北宋真宗四年,即公元1011年,卒於神宗十年,即公元1077年,享年67歲。他生於河北范陽,後隨父移居共城,晚年隱居在洛陽。邵雍,雖然不象三國的諸葛孔明那樣家喻戶曉,但是,無論從才幹和品德來講,他都不亞於諸葛亮。只不過,因為長期隱居,名字不被後人知道而已。宋朝理學家的程顥曾在與邵雍切磋之後讚嘆道:「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
少年時,邵雍就胸懷大志,發憤刻苦讀書,於書無所不讀。據《宋史・邵雍傳》記載:邵雍「始為學,即堅苦自勵,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 後來,為了增長見識,他還遊學四方,越黃河、過汾河,涉淮水、渡漢水,到過齊、魯、宋、鄭等各地,回來後,說道「道在是矣。」於是就不再雲遊。當時有高人李挺之,見其好學不倦,就傳授了他《河圖》、《洛書》、《伏羲八卦》等易學秘奧。以邵雍的聰穎才智,他融會貫通、妙悟自得,終於成為一代易學大師,風靡遐邇的鴻儒。他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獨特的宇宙觀,對於天地運化、陰陽消長的規律了如指掌。《宋史》記載道:他對於「遠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暢」,通達不惑,而且「智慮絕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學的另一位始祖程頤說他:「其心虛明,自能知之」。於是,他著書立說,撰寫了《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等著作共十餘萬言。他認為歷史是按照定數演化的。他以他的先天易數,用元、會、運、世等概念來推算天地的演化和歷史的循環。對後世易學影響很大的《鐵板神數》和《梅花心易》都是出於邵雍。後人也尊稱他為「邵子」。中年後,他淡泊名利,隱居洛陽,著書教學。當時的名流學士,如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人都很敬重他。曾集資為他買了一所園宅,題名為「安樂窩」,邵雍也自號為「安樂先生」。他不僅學貫古今、奇才蓋世,而且品德渾厚,待人至誠。這使他遠近馳名,所到之處士大夫們爭先請他留宿,有人還把邵雍留宿過的地方,稱為他的「行窩」。他在人們心中的威望可見一斑。
邵雍在世時便已因「遇事能前知」而名聲在外。有一次邵雍經過庭園觀看梅花,看見梅花樹上有二雀相爭而墜地,他認為「不動不占,不因事不占,今二雀爭枝墜地,怪也。」因為當時是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時,便以取辰年為五數,十二月為十二,十七日為十七,合共三十四,除八餘數為二,合先天卦之兌卦,成為上卦。再以三十四加以時數申時九數,合共四十三,除八餘數為三,為先天數之離卦,成為下卦,再以四十三除以六(卦有六爻,故除以6),餘數為一,初爻變。故卦成澤火革,互卦為乾巽……他便以此推斷,明晚會有女子來折花, 園丁因誤以為是賊而前來驅趕,那女子因此而驚惶失措,不小心摔到地上,傷了大腿,幸好傷勢並不嚴重。後來果如其言。
還有一個故事是在一個冬天的傍晚酉時(也就是六點鐘前後),邵雍正在爐邊烤火,忽聽有人敲門。先敲了一聲,接著連敲五聲並說是要借東西,於是康節先生便應運起了一掛,並立刻斷定是鄰居來借斧頭。 邵雍說出結果後,他兒子不相信,打開門一問,果然是借斧子的。 邵雍解道,來人第一次敲一聲,得上卦為乾,接著敲了五聲,得下卦為巽,上下 卦得後。上下卦數再加得變爻為四爻,因兒本、互變卦中有三個乾卦,乾屬金,體卦巽為木,故來人所借當屬金、木之類,又乾金短而巽木長,故此物當為斧子。兒子說:金短木長,當為鋤頭,不是斧子。邵雍答道:占卦亦當據情理推之,以卦而淪,鋤,斧皆可,但以理推之,傍晚用鋤何用?必借斧嬖柴用。
今天,熟悉邵雍及其事跡作品的人已經不多了。但在民間仍然流行著他所說過的一些警句。比如,人們常說的:「一年之際在於春,一天之際在於晨,一生之際在於勤」就是出自邵雍。邵雍,這位遇事先知的奇才,對於後世的歷史發展做出了準確的預言,寫下了他的傳世之作 --《梅花詩》,預言了他身後在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演變。當然,和所有預言一樣,他採用了很隱誨的語言。並非很容易理解。有的部份,如果不是懂得道學佛理的人,是不易弄懂的。梅花詩全文歷史部份我們將在第二章詳解。
明朝開國軍師劉基
劉基(1311-1375年),世稱劉伯溫,是明朝開國謀臣。相傳中國三大民間預言之一的《燒餅歌》就是劉伯溫做的。劉基二十二歲時進士及第,但他為人剛正耿直,廉潔奉公,後因揭發監察御使失職,受排擠回家隱居。元朝末年,群雄並起。朱元璋起兵後,劉基出山投靠,並最終助朱元璋成就帝王之業。
據《明史》記載,自從劉基前來投靠之後,朱元璋常常前來徵求劉基的意見。劉基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朱元璋說,主公現在據有金陵,形勢險要,虎踞龍盤,地理位置很好。但東南的張士誠,西北的陳友諒,他們常常侵擾犯境,與您作對,這就成了您北定中原的後顧之憂,因此必須把這兩個人除掉。朱元璋說.這兩個人勢力很大,該怎麼對付他們呢?於是,劉基便為朱元璋規劃了實現帝業的藍圖。劉基指出:「張士誠目光短淺,胸無大志,他只想守住自己的那塊地盤,不會有什麼大作為,因此不值得憂慮,可以暫時不去管他。而陳友諒就不同,他殺主篡位,野心大,陰謀多,是個危險的對手。而且,他占據武昌,地處南京上游,又有巨艦精兵,時時刻都想吞併我們。面對這種形勢,我們不能兩邊作戰,而應首先集中兵力殲滅陳友諒。陳友諒滅亡之後,張土誠的勢力必然孤立無援,一舉可定。然後,主公可以揮師北上,平定中原,最後消滅元朝,那時您的帝王之業就可以實現了!」
最後朱元璋削平群雄,成就了王業,基本上是按照劉基開始的謀劃實現的。「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明史》)劉基對於明太祖朱元璋來說,不亞於姜子牙之於周武王,張良之於漢高祖,諸葛良之於劉備。他們即有才略以成開國之相,同時也都深明易理。古人深信改朝換代,自有天意。劉伯溫在《燒餅歌》中預言了久遠的未來,當然也看到元朝氣數已盡,明朝將興。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說是順乎天意吧。
在朱元璋打天下過程中,劉基也是屢次力排眾議,幫助朱元璋作正確選擇。起初陳友諒勢力相當強大,攻陷太平後意欲南下。朱元璋部下慌了手腳,有的主張投降,有的主張逃跑。而劉基則怒目圓睜,閉口不言。朱元璋見狀,便召劉基到後面商議。劉基說,「主張投降或逃跑的,可以殺掉。」朱元璋便問劉基有什麼計策,劉基告訴太祖說,陳友諒十分驕橫,可以先誘敵深入,然後用伏兵奇襲,必可取勝。朱元璋依劉基之見用兵,大獲全勝。事後太祖要賞賜劉基,劉基謝絕了。
劉基不僅有戰略眼光,緊要關頭也十分機智。朱元璋同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時,雙方一天之內交戰數十次。朱元璋親自乘戰船督戰,劉基就站在他身邊。忽然劉基要朱元璋離開戰船,當君臣一行剛剛換到另一艘戰船上,還沒來得及坐穩,原來的戰船便被敵人擊碎。兩軍相持了好幾天,劉基建議先占據湖口扼守,然後選擇金木向克的日子出戰。結果朱元璋終於取得了這一決定性勝利。這裡劉基也充份運用了地形位置與五行生剋的關係來謀劃戰役。
對於劉基為人,《明史》中說,「基虬髯,貌修偉,慷慨有大節,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 計畫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稱帝後,劉基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人憚其嚴。洪武四年(1371年),劉基告老還鄉了(太祖賜歸)。劉基疾惡如仇,得罪了一些奸妄之人。胡惟庸是明初的頭號奸妄,劉基和大將徐達等都曾進言太祖勿用其人,胡惟庸後來派人散布謠言說劉基為自己選擇了有王氣的墓地,以圖後榮。朱元璋雖然是個勤奮的君主,但是要論心胸明辨可比不上唐太宗。於是明太祖剝奪了劉基的俸祿。劉基被誣陷後不得不到京城請罪,太祖沒有太多責罪,後來派人護送劉基反鄉。據說當時劉基有病,胡惟庸派人曾在劉基藥中下毒。
回到家鄉後,劉基告訴兒子:如今朝廷應當修德政,減少刑法,可惜如今有胡惟庸當道,講這些沒用。將來胡惟庸敗亡之後,太祖會想起我,你要將我的意思奏給皇上。劉基還說:如果我的預言不准,才是天下人的福份啊。一個月後,劉基便死了,終年六十五歲。後來胡惟庸還成了宰相,做了許多壞事。直到多年後他逆謀敗露,被處死。
劉基用兵料事如神,卻屢次為奸妄所中,看似自相矛盾,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無論是姜子牙、諸葛亮、劉基,還是張良、李淳風,這些古代的著名謀士很講究「知天命」的,他們不象我們今天這樣為了個人的目的而苦苦追求。同時,他們知道不可用其才能為自己謀取利益和地位。
《燒餅歌》的故事
作為君主,明太祖朱元璋最關心的當然是自己可否永保江山。他知道劉伯溫是深明數理的道中之人,便向劉伯溫詢問有關將來的事情。朝代更替自有定數,天機更不可輕泄。但是朱元璋畢竟是帝王,不好推託,於是劉伯溫便作了一首似明非明的詩歌。據稱劉伯溫面君之時正趕上太祖吃燒餅,所以稱之為《燒餅歌》。 故事是這樣的:
明太祖一日身居內殿,食燒餅,方啖一口,內監忽報國師劉基晉見,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禮畢,帝問曰:「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捏指輪算,對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食物也。」開視果然。 帝問曰: 「天下之事若何?朱家天下長享否?」基答曰: 「我皇萬子萬孫,何須問哉!」
這段文字用白話文簡單講就是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在內殿吃燒餅,剛咬一口,忽聽劉伯溫求見。於是太祖用碗扣住燒餅,待劉伯溫進來,便叫他猜碗中是何物。而劉伯溫十分準確的講是被皇帝吃過一口的燒餅。朱元璋十分佩服,便向劉伯溫詢問未來的事。
大家知道,明朝的江山是傳到明思宗(朱由檢)崇禎皇帝為止的,此後便是滿清王朝的天下。祟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思宗自縊而死,明王朝宣告滅亡。而這個明思宗便是明神宗(朱羽鈞)萬曆皇帝的孫子。很明顯,劉基回答朱元璋的問話,是一句雙關語,表面上是一句恭維話,說明朝江山將會傳至千秋萬代,實際上是明確預言:明朝的江山將會傳到萬曆皇帝的孫子崇禎皇帝為止。這裡可以看到劉基的智慧,既不冒犯天子,又回答了天子的問題,預言了未來。
帝曰:「雖然,自古興亡原有定,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試略言之。」 基曰:「泄漏天機,臣罪非輕,陛下恕臣萬死,才敢冒奏。」 帝即賜以免死金牌,基謝恩畢,奏曰:「……」
就這樣,劉基對以後的幾百年作了預言,包括「土木之變」,「宦官亂政」,「清軍入關」,「漢人剃法」,「康乾盛世」,直至清末及以後的事,這就是著名的燒餅歌的內容。歷史上的部份可以說清晰無誤,但是對於燒餅歌近代以後的部份解釋頗多,而且互相之間大相逕庭,也許要等事情過後才明白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