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1年06月25日】
香,對於廣大的民眾來說都非常的熟悉,從古埃及到古印度以及西方的文明古國,都有幾千年的認識香和燒香的歷史。關於香的文化認知是遍及全球的。
在遠古時期,人們在祭祀天地與神明的時候,要經常燒一些帶香味的植物,以表達對上天與神明的敬意和感恩,這就是燒香的最初用意。
當初在古印度,釋迦牟尼佛與大眾說法的時候,有僧人出現昏昏欲睡的狀態,其他僧人覺得這樣是對佛的不敬,於是找來一些帶香味的木料,弄成條狀,放在容器中點燃,這樣能讓僧人精神起來的同時,也能起到驅除蚊蟲和外邪的作用。
在中華文明的夏商以及西周時期,燒香基本上以祭祀天地與神明為主。後來到了漢武帝時期燒香範圍逐漸的擴大,在日常中也逐漸用燃香來改善生活環境,甚至成為富貴人家或文人墨客的一種雅興,不再局限於祭祀和禮敬神佛。當然隨著功用的不同,製作香的原料也開始多樣化起來。
現代人對於燒香的意義和功用,很多人覺得是一種敬意天地或者向神佛傳遞一種心願。其實這都是表面的認知。而燃香更深的內涵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大師在講法中講過:「燒香也有實質意義。現在和尚你問他為甚麼要燒香,他說敬佛。敬佛為甚麼要燒香呢?干別的什麼不行嗎?其實香燒出來的煙也是物質啊,而構成煙的物質也不只是表面物體,煙也有另外的物質體,神佛要用這些東西演化東西用來加持弟子。」(引自李洪志大師著作《休斯頓法會講法》)在古代人們道德水準比較高的時候,人們在拜祭天地或者禮敬神明的時候,都是懷著純淨的心態來做的,當時所用的香也都是天然木料或者用其它種類植物所做成的,這樣的香純,加上製作者心態純淨和祭祀(或供奉)者心態純淨,在整個過程當中都保持純正和純淨,那效果必然會好。
還有,在道德標準很高的時期,人們都一心修行,無論用佛家或者道家或者西方正的宗教的方式,人們通過燃香表達對天地神佛與主的敬意,同時讓自己念力集中,做好修行之事,從而達到與宇宙神明的溝通和加持,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和狀態。而現在人燒香,在表達對天地與神明的敬意的同時,大部分人都是在求神佛,滿足其個人在紅塵中的慾望。這正好與敬香的本意背道而馳。
同時因為人心不正,做香者大多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給廣大信眾提供一種純淨的香品禮敬天地與神佛,這樣做是對神佛的不敬。還有一點,現在的商家為了節約成本,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大量的化學物質甚至有毒物質(如:磷等),這些化學香品在燃燒之後,所放出煙霧中的毒性比純天然原料製成的香品要大得多。
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我們很多人敬佛的目地雖然不純,但畢竟他還會保持對神佛與天地的一種敬畏,這是一份難得的善念。當我們不知道化學香的危害的時候,用其禮敬神佛,這不算大過;如果知道其危害性,我們還依然用,那就說不過去了。打個比方,我們是拿乾淨的白面饅頭上供,還是拿沾滿塵土的饅頭上供?道理很明顯。都說我們敬佛的心虔誠,虔誠的心怎樣在敬佛中展現,這就是問題。
所以我覺得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在選擇用香祭拜天地與神佛的過程中,儘量選擇傳統天然的香為好,如果是有信仰的人製作的那就更好了。因為真正有信仰的人在製作香品的過程中,不僅心念純正,而且做出的東西會帶有正的、善的能量的,這對於廣大信眾祭拜天地、敬仰神佛,會起到加持正念的作用。
在選擇香品的過程中要注意一點,那就是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酌情做。因為一般用純天然原料製作的香品成本相對於化學香要大的多,所以賣價也會較高,但也會有不同價位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價位很關鍵。
我早就想寫一篇與香有關的尋法經歷,最近因緣所致,讓我了解了一些制香工藝,對於香的文化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中國古代,制香一般都是修行人或者有信仰的人在做,在這個過程中,同樣是一種修行,是一種提升自己生命境界的過程。下面說一個在歷史上父子二人通過制香來尋找創世主的真實經歷。
話說在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之初,一位與他曾經在後周時期同朝為官的人,因為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而成為皇帝,而這個人遵循「不侍二主」的原則,辭官歸隱。在隱居的時候遇到道家高人譚真人,在譚真人的精心傳授之下,經過數年後與其侄同日白日飛升,後來宋太祖趙匡胤知道此事,就下令在此地建了一座神仙殿,以紀念他們。
在這座大殿落成的一百來年之後,在附近某座山腳下有父子二人,原來以打鐵為生,孩子是十五六歲年紀,叫碧宇,父親叫雲揚。雲揚的手藝很好,可以說是遠近聞名。打鐵的漢子都很強壯,碧宇也不例外。開始他們爺倆的鐵匠鋪還算紅火,後來不知怎的來打鐵的人越來越少,甚至很多天過去也沒有顧客上門。
在一個寒冷的冬日,早上就開始飄起了鵝毛大雪,父子二人早上起來互相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苦笑了一下,心照不宣:平時都沒有人,這個天氣更不會有人來打鐵。於是父子二人點上爐子,一邊喝著樹葉水(在山上採集來有點味道的樹葉泡水)一邊聊著天。聊著聊著兒子突然聽見外面大門「咚」的一聲響,就再也沒有了動靜。
碧宇趕緊跑到了外面,看見大門口躺著一個跟自己年齡相仿的女孩,隨身攜帶一個小布兜,直挺挺的躺在了門口。他趕緊把父親喊過來,在父子二人抬起女孩往屋裡走的時候,他發現天也晴了,可是怎麼沒看到女孩的腳印呢,這讓他感到非常奇怪,但當時沒有時間去想這個事。
當把女孩抬到屋內,雲揚給她灌下一些剛才他們爺倆喝的樹葉水,過了不久女孩緩醒過來,雲揚又拿出一些吃的給她,她一般的東西還不吃,只吃一點黑芝麻和一些豆類製品。
碧宇在她吃東西的時候就問她:「你一個姑娘家,大雪天不在家好好呆著,跑出來幹嘛?」女孩聞聽虛弱的說:「不是我要來,是有人讓我來。」說完女孩又昏睡過去了。
因為雲揚的鐵匠鋪不大,住的地方和打鐵的地方是分開的,女孩看來是一天半日還走不了,於是他們父子二人只能在打鐵的屋裡搭一個床鋪,暫住幾日。
女孩一睡就是八天,醒來之後,女孩說要吃一種特別的青豆,並告訴碧宇:向東走到海邊,看到門前有兩棵大梨樹的人家就有。當時碧宇想:「海邊怎麼還有果樹呀?」想是這樣想,可是沒有說破。
第二天,碧宇就帶上一些乾糧啟程了,因為冬日裡有的地方下的雪很厚,路也不太好走,打鐵出身的他很健壯,在一路上也克服了很多的困難,終於來到了海邊。面對大海,他一下子傻了眼,茫茫海岸,到哪裡去找門前有兩棵大梨樹的人家呀!而且在海邊怎麼可能長果樹呢!當他一想到這裡的時候,腦海中不知怎的卻浮現出他和父親當初在門口將女孩抬起卻沒看到女孩腳印的畫面。他心裡一動:「難道女孩有些來歷?為啥人間的很多食物她都不吃?只吃幾樣特別的食物,而且讓我跑這麼老遠找青豆,這裡面會不會有其它用意?」碧宇想到此處,振作起來精神,徒步沿著海邊尋找門前有兩棵大梨樹的人家。
他一找就是半個月,身上帶的乾糧也吃完了,也沒有找到那戶人家;後來碧宇索性一邊乞討一邊尋找。有一次天氣很好,陽光很充足,他實在是太累了,本想在海邊休息一會,卻沒想到昏睡過去了。此時的海水在漲潮。這時有一位海中的神仙,化作一條神魚,張著大嘴將碧宇吞入腹中,游回大海。
這片海域附近的陸地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非同凡響。陸地上的文化能起到這種作用與這片海域的護衛作用密不可分,是中原文化的一道屏障。在這片海域中有一位非常好的海神,他居住在海底的一座大宮殿之內。那位化作神魚的神就是他的座騎。這位海神看出他與碧宇有些緣份,就讓他化作神魚用此種方式把碧宇帶過來。
當他們來到了大殿的時候,碧宇早已醒來,覺得這裡很黑暗,但很暖和,正在納悶,化作神魚的神一張口,將碧宇從肚子裡吐出來。碧宇看到大殿和神殿上的各種神仙,因為他第一次見到,所以有些不適應,有點懵。
這時那位海神走過來笑笑說:「因為機緣所致,你來到了海神殿,既然來了,就先到這裡看一看吧,然後我再幫你解決問題。」說完就讓一位小海神帶著碧宇四處看一看。這一看讓碧宇大開眼界,一直在嘖嘖稱奇。
在這裡遊玩了幾日後,海神對他說:「我知道你在尋找那戶門前有兩棵大梨樹的人家。我可以直接把你送到那裡,可是我有一個小條件:把一個海貝殼幫我帶給讓你出門找青豆的那位女孩。」碧宇覺得這事簡單,可是他想錯了,海貝殼太大了,足有兩米長一米多寬,他根本沒法帶。當他覺得有些為難的時候,突然想到這裡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神仙肯定有辦法幫我。於是他用手撫摸著海貝殼,在心裡求神將這枚海貝殼變得像手指那樣大。當他這樣一想,海貝殼就真的縮小到手指那麼大了。碧宇很是高興,心想這裡不愧是神仙世界。回頭看看海神,那位海神正慈悲的看著他。
因為碧宇有很多事不甚明白,本想請教海神,海神說:「你趕緊回去見那位女孩吧,什麼事情她都會告訴你的。」
於是碧宇就辭別了海神,海神用法力將其送到了很遠處海邊的一座不高的山上,這山頂有一戶人家,門前有兩棵大梨樹,他敲門進院,院內有一位中年女子在那裡忙活家事。
碧宇說明來意,中年女子一笑:「是鳳凰仙子讓你來的吧。她讓你來我這裡找青豆,是讓你思考保持年輕的方法,就是梨(離)家。」於是中年女子拿出一把青豆給碧宇帶在身上,又拿出一個長方形的饅頭,讓他路上吃。
碧宇離開這裡,頭也是陣陣發懵,不知道自己又遇到哪路神仙了,也不敢多問,趕緊帶上長饅頭返程上路了。
按說一個壯小伙,一個長饅頭都不夠吃一頓的,可是每當這個饅頭吃到一半的時候,他就感覺飽了。在第二頓的時候,看饅頭還是完好如初。吃一半還是覺得飽了,如此反覆。時間久了他也習慣了。而且自從吃了這個饅頭之後,他覺得身體越發強壯和輕飄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