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上海地產大亨之父的奇妙緣分

劉曉


【正見網2021年11月02日】

明清時期徽商的發源地徽州,非常注重文化,他們中有很多是因戰亂從北方遷徙來的世家大族和士人。他們尊儒重教,早在南宋時期,徽州就出現了「十家之村,不廢誦讀」的現象。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徽商形成了自己的商業道德準則,即以誠待人、以信接物、以義取利、以質取勝。這其中就包括程德成、程霖生父子倆。

清朝同治年間,安徽歙縣馮塘村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少年,背著一個小包袱,告別了父母親人,毅然離開了家鄉,前往上海謀生。他就是民國時期因房地產業稱雄上海、人稱「中國哈同」(哈同,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上海的一位猶太裔房地產大亨)的徽商程霖生的父親程德成。

初到上海,程德成自然先找的是同鄉,他在績溪人開的茶葉店學習廚藝。他為人機靈、腦瓜活絡,而且忠厚老實,認真肯干,因此很快廚藝大增,尤其擅長徽菜。

一天,程德成去茶葉店附近的廁所如廁,無意間拾到了一個鼓鼓的皮包。他打開一看,裡邊竟裝有價值數萬的鈔票和匯票。他頓時傻了眼,又擔心失主著急,就捧著皮包等在廁所旁。

等了一個多時辰,差不多兩個多小時的樣子,終於等來了一個外國人。他是上海禮和洋行的經理,來自德國。程德成問明情況,確定他就是失主後,就將皮包還給了他。洋行經理非常感動,就拿出厚厚一疊鈔票要感謝程德成,程德成堅辭不受。

洋行經理更覺得眼前的小伙子人品貴重,心生敬意,便和他聊了起來。當他得知程德成是位廚師時,就邀請他到洋行去做廚師,這對程德成無疑是一個機遇,他就同意了。

在洋行工作,程德成自然還是踏實肯干,態度十分認真。洋行經理遂教他處理商務,頭腦靈活的他自然很快掌握。後來經理在回國述職時,把洋行交給他,讓他照顧生意,還承諾待他從德國回來,就將洋行與他對半分。程德成再一次堅辭不受,洋行經理則再一次受到感動。

通曉漢語和中國國情的德國洋行經理髮自內心想感謝程德成,他對於徽州人把房子、生兒子當作人生兩件大事的習俗有所了解,便在當時的上海郊區跑馬廳一帶買下了大片荒地贈予了程德成。卻不過對方好意的程德成於是收下了這片荒地。

隨著上海的發展和擴大開發,有著徽商精明頭腦的程德成利用手中的土地資源,同時藉助洋行的力量,很快成為富商。彼時上海有這樣一個說法,說程德成的房地產經營有「兩條龍」,一條龍是從河南路的拋球場到西藏路,另一條是從新世界至卡德路,即今天的石門二路一帶。其擁有的房地產已價值千萬銀兩。

在程德成的兒子程霖生接手房地產業時,正值民國初年,上海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地皮價格暴漲。富有頭腦的程霖生大膽投資修路,又開闢了兩個地段,一個是石門一路,一個是霞飛路,並在路的兩邊開發房地產,建造商業和住宅區。他僅在寶興裡、寶裕裡就建有一千棟房屋,建好後,他將大量房屋租賃出去。其總資產達到了六千萬兩銀子,因此被時人稱為「地皮大王」、「中國哈同」、「上海最富有的華人之一」。

此後,手握巨額資金的程霖生開始在上海投資興辦實業,開辦了錢莊、公司等。上海第一家百貨公司就是他與廣東商人蔡昌合作興辦的。他有今天的成就,完全離不開他的父親程德成打下的基礎,而程德成能夠有如此福報,也是源於他的忠厚誠信。

善惡有報,天道如此,程德成父子的經歷再一次完美加以詮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