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忠篇)之二:比乾死爭

單緣


【正見網2021年12月01日】

當殷商滅了夏桀之後,商的開國之君為湯王。湯是一個賢明的國君,以「仁道」治理天下,他曾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所以,商朝開始非常興盛,歷經二十九個國君,立國五百多年,最後毀於紂王。

據《史記》記載,帝紂天資聰穎,反應靈敏,能說會道,臂力過人,能徒手跟猛獸搏鬥。他的智慧足以拒絕他人的勸諫,口才足以粉飾自己的過錯。在大臣面前炫耀才能,在整個天下吹噓名聲。紂王的叔父叫比干,在紂王身邊做少師官,看見紂王這樣的荒淫游佚,嘆著氣說:「國君暴虐得這個樣子不去勸諫,那就是不忠了;為了怕死不敢說話,那就是不勇敢了,國君有過失就應該去勸諫,做臣子的不用死去力爭,那麼就對不起天下的百姓。」於是比干就到紂王那去強諫。

紂王生氣地說:「聽說聖人的心上有七個竅。」就剖開比乾的胸膛,挖出心臟來觀看。賢臣箕②子大為恐懼,於是假裝瘋癲去做奴隸,紂又把他囚禁起來。太師、少師便攜帶著祭器、樂器逃奔周國。周武王於是率領諸侯討伐紂王。紂王兵敗,逃回城裡,登上鹿台,穿上他那飾有珍珠寶玉的衣服,跳到火中自焚而死。周武王於是斬下紂王的頭顱,懸掛在大白旗杆上,又殺死妲己,把箕子從監獄裡釋放出來,給比干建了墳墓,為後人做榜樣。周武王把首都遷到鎬③京,建立了周朝。

忠臣為什麼不怕死,因為心中有一個「仁」字,所以能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挽救天下人的生命。比干因為勸諫而死,因此孔子就把微子、箕子、比干同稱為「三仁」。為什麼把這三個人稱為殷朝的「三仁」呢?因為:微子看到紂王無道,就第一個來勸諫,勸諫無效就隱身而退,逃出殷朝這個國家不再回來。孔子說他是人、身、名並全成名。箕子也勸諫紂王,紂王把他關了起來,箕子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假裝瘋癲,受盡了屈辱,受盡了折磨,最後能保得自己的生命。孔子說他是人、身成名。比干所選擇的是強諫,非常激烈,最後是剖心而死。孔子說他是殺身成名。孔子稱他們為仁人志士,因為他們的心中只想解救天下百姓。儘管結果不同,但忠誠是一樣的。

【注釋】①泆:yì,放縱,同「溢」。②箕:jī     。③鎬:hào。鎬京,古地名,西周國都。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灃水東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