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差若毫釐」會「謬以千裡」?

源馨


【正見網2023年03月10日】

「差若毫釐,謬以千裡」到底是什麼樣的細小差錯,會造成千裡之謬呢?

《西遊記》中曾為捲簾大將的沙僧,只因失手打破了一琉璃盞就被貶下界並受罰,是否有人會對此感到不解?為甚麼慈悲眾生的天神卻不能寬恕如此小小的過失呢?此成語讓我略有所悟,沙僧經菩薩點化取名悟淨,是在給他一次求取真經純淨本性的機緣。也就是說當初他為捲簾大將,卻失手破了璃琉盞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他內在本性與造化那一層的法有了毫釐之差,而對應到他以下的宇宙範圍早已是謬以千裡了。如不及早從下界規正,得法往回純淨修補,就會污損整體那一層法的純淨美好之造化,更無法長久。

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撰寫《新五代史》時,用十六個字總結了名相管仲的治國根本:「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明示了國家像是一根擎天大柱,由四條大繩維繫著。如果這四條繩子斷了一條,擎天大柱就歪斜了;若是斷了兩條,國家就危險了;若是斷掉三條,國家就倒下了;若四條全斷,國家就滅亡了!歪斜還能扶正,危險還可轉安,倒下還能再立,滅亡可就不能再造了!看來,國家也跟人一樣,是靠道德維繫的。不講禮義廉恥,國庫再充足、軍隊再強大,也難以自立於天下。

「差若毫釐,謬以千裡」出自《禮記.經解》,原文中講了古代的禮儀教化雖然輕如細雨,卻能在無形中制止那些歪風邪氣,使人每天不知不覺中就能從善如流,遠離罪惡。所以歷代君王都極力倡導禮儀教化。

如此看來《周易》說,君子對任何事情的開始都應非常慎重,因為一點點微小的差錯,結果就會導致很大的錯誤。原是道出了「禮」對人的重要性,他不僅是我們看到的表層,而是造化萬物之法在世間的一種表現。

人世與天界相對應,觀天象聽天上的故事就能明了捲簾大將損壞純淨的琉璃盞,是作為那一層次的生命破了禮法的表現,偏差雖小,展現的破損影響卻是千裡之謬,又怎可不嚴肅慎重呢。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