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3年03月24日】
明朝時期,太原有位名叫華仁的進士。他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剛會說話,就能讀誦用印度梵文書寫的佛教經、咒。明代時把梵文佛經統稱為「番經」,明代宮廷中還專門設置番經廠,供信佛的貴人們習念梵文佛經、梵文佛咒。華仁可以恍惚回憶自己的前生,他說其前世是西印度的佛教僧侶,所以今生對梵文無師自通。
明代光祿寺官員徐振德是常熟縣人,其官職為光祿署丞。光祿寺是與禮部精膳司相關的機構,掌管祭享、筵宴之事,負責祭拜、各種儀式、接待使臣等有關宴會筵席等事。「光祿署丞」是從七品官職,是光祿寺下屬機構的長官。
徐振德曾說過一件奇事。徐振德已去世的父親曾自號「東塘翁」。這位東塘翁最初有一個兒子,乳名「周舍」,可惜幾歲時就夭折了,東塘翁哭的極為傷心。為了讓父子可以再相認,他在給兒子的遺體換衣服的時候,就用自己的私章蘸著硃砂印油在遺體的左肩上蓋了章。不久他又得了一個兒子,就是未來的光祿署丞徐振德。神奇的是徐振德一出生其左肩就有胎記,胎記處肉隱隱凸起,其父仔細一看其形狀正是他在亡兒遺體左肩上蓋的章,印記文字非常清晰。於是他明白自己去世的兒子又回來了,父子在輪迴中再次相遇。
辛卯年的夏天,《獪園》作者錢希言與徐振德在長安旅店中相逢,徐振德解開上衣給錢希言看這印章形胎記,真的非常清晰。錢希言看後感嘆道:「探環之說非妄矣」。查錢希言生平,大約公元1612年前後在世,那麼此處的辛卯年就應當是公元1591年。「探環」是古代的典故,借指轉世輪迴,「探環之說非妄矣」翻成白話就是:輪迴轉世確實是真的。探環的出處為《晉書·羊祜傳》,是指晉代名臣羊祜幼年時讓乳母把他玩的金環拿來,乳母說從來就沒有金環,他就到鄰居李氏庭院的桑樹洞裡伸手一探便取出一個金環,而這個金環正是鄰居李氏家中亡兒生前所遺失的,大家由此都認為羊祜就是李氏家中亡兒轉生。
記載中叫華仁的進士應該是轉生時洗腦不徹底,帶著對梵語的記憶轉生了;光祿署丞徐振德則是帶著印章形胎記出生,現代許多學者也發現有的胎記與前世的傷痕、印記有關。這兩則記載都是輪迴的實際例證,說明元神真的不會滅,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反而是生命下一階段的開始,生命將在輪迴轉世中繼續存在,而無神論則是錯誤的假說。
資料來源:明朝錢希言《獪園》(又名《獪園誌異》)
原文:《獪園·華進士前身為番僧》太原進士華仁,幼在荷褓之中,即能讀番經,恍惚記憶前身是西天竺比丘也。
原文:《獪園·徐光祿兩世輪迴》常熟縣光祿署丞徐振德,自言其先君東塘翁,初生一子,乳名周舍,不數歲夭死。翁哭之甚哀,小殮時用一私記印章,鉗硃於兒左肩。未幾,光祿誕生其左肩有肉隱起,印記宛然。辛卯夏,光祿在長安邸舍,出肩痕以示希言,方知探環之說非妄矣。
《晉書·羊祜傳》原文:"祜年五歲,時令乳母取所弄金環。乳母曰:'汝先無此物。'祜即詣鄰人李氏東垣桑樹中探得之。主人驚曰:'此吾亡兒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時人異之,謂李氏子則祜之前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