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3年08月07日】
老子將要離開中原,西出函谷關,以登臨崑崙。關令尹喜觀察天象,看見東方有紫氣向西湧來,由此得知將有聖人出關西行,於是命人清掃了四十裡道路,並對關吏孫景說:「如果有器宇非凡、車服脫俗的人,不要讓他過關。」
這位關令尹喜,乃是天水人。他的母親在一次午睡時夢到天上降下紅色的雲氣,籠罩在身體周圍,於是便有了身孕。尹喜出生的時候,他家的旱田居然長滿了蓮花。尹喜長大後,眼睛炯炯有神,光芒四射;身體修長,神采奕奕;雙手下垂過膝;體格魁梧,有神仙般的容貌。尹喜從小就喜歡讀古代典籍,擅長道家導養之學和星宿(xiù)天象。樂於助人不圖名,不追求榮譽和地位。曾擔任周朝的大夫,因為預知天象而上書請求來此擔任了函谷關令。
果然,有一天,見有老子坐著青牛拉的白車要過關。關吏進來稟告,尹喜高興地說:「今天我終於能見到聖人了。」於是穿上朝服出來迎接老子,看到老子時就知道是他了。跪在地上對老子說:「懇請您暫時留住在這裡。」老子謝絕尹喜道:「我只是一個地位低下的老翁而已,居住在函谷關以東,我的田地在函谷關西邊,今天只是暫時過去取一些柴火,你為甚麼要留我呢?」尹喜再次叩首說:「今觀您神采奕奕,超塵脫俗,乃天下至尊,哪裡是取柴之人?我知道您將西遊,風餐露宿已有時日,願您在我這裡稍作歇息,希望您不要拒絕我的請求。」
老子說:「你是怎麼知道我要過函谷關的呢?」尹喜說:「去年冬天十月,天理星向西運行經過昴宿(mǎo xiù),到本月初一,東北風三次吹過函谷關,東方的真氣形狀像龍蛇,向西而去,這是大聖人出現的徵兆。因此知道必有聖人過關。」老子開心地笑道:「善哉,看來你是了解我的。我也早就知道你,你有通神之見地,將超脫塵世為仙。」尹喜再次向老子作揖說道:「敢問您的姓和字,是否可以讓我知道?」老子說:「吾姓字渺渺,從劫至劫,非可盡說。我今天姓李,字伯陽,號老聃(dān)。」老子在中原時,沒有傳授過任何人,也知道尹喜命中應當得道,於是暫住關中。
尹喜將老子迎到官署,設宴好生款待,對老子行弟子禮。老子在函谷關留宿百餘日,把內外修煉之法全部傳授給尹喜。《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是這樣記載的:「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也記述了尹喜請受《道德經》的經過,老子遂著成《道》《德》五千言授與尹喜,「喜拜受欣躍,持誦奉行。道成已,遂傳後學雲。」
老子西行這件事在歷史上一致公認的,但是究竟向西去了哪裡,離開時經過的是哪個「關」?長期以來懸而未決。國內外研究老子的專家學者,對老子著書之「關」,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有兩處:一處是位於河南省靈寶縣東北殽(xiáo )山之中的函谷關;另一處是位於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大散嶺上的大散關。就地理位置而言,函谷關在東周都城洛邑之西;大散關在西周都城豐鎬(fēng hào )以西。
鑒於《史記》中記載有:「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可以此推斷出,老子處於東周時期。劉向在《列仙傳》老子篇中言道:「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車去,入大秦,過西關,關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強使著作,著《道德經》上下二卷。」 關令尹篇中也說道:「後與老子俱游流沙,化胡。」關中四關是東函谷關(東漢後建潼關取代),西大散關,南武關,北蕭關。 東晉葛洪著《抱朴子》,直接點明老子所過關卡為散關:「老子西遊,遇關令尹喜於大散關,為喜著《道德經》一卷,謂之《老子》。」
散關是連接關中與川蜀的咽喉要地,地處秦嶺與隴山分界處山谷的北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秦末劉邦與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就是經由散關出的陳倉,進入關中,一舉擊敗章邯,占據了關中。三國時期,曹操也是經由散關進攻漢中張魯。而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走的也是散關。陸游更是因此留下「鐵馬秋風大散關」的詩詞名句。
由此看來,出了函谷關,只是離開了東周都城洛邑;而出了散關之後,才是真正的離開了周朝天下,到了化外之地,最後杳無蹤跡。宋代蘇軾於散關故地亦有詩云:「尹生猶有宅,老氏舊停輈(zhōu),問道遺蹤在,登仙往事悠。」
離去之前,老子對尹喜說:「我今天就要走了,返回到無名的狀態。」尹喜叩請隨侍老子。老子說:「我遨遊於天地內外,穿越乎玄冥之間,四維八極,上天入地,無所不至,你想要跟隨我,怎麼做得到呢?」尹喜說:「赴湯蹈火,上天入地,就是丟掉性命,化成灰燼,也甘願追隨。」老子說:「你的骨相雖然與道相合,修行道法將會成為真人。但你學道的時間尚短,還未具備神通變化,如何能夠跟隨我呢?你還需精修道法,順乎自然,將來修成之後教化四方。」
話音剛落,老子就飛升到空中,坐在五彩祥雲之上,光芒四射,金光閃閃,照亮十方,冉冉升空。光芒照亮了周圍的館舍,色彩絢麗,過了很久才消失。尹喜眺望雲霄,兩行熱淚,依依不捨。那天,江河泛溢,山川震動,只見五色光貫越太空,遍及四方。
從此之後,尹喜按照老子所傳授的修身要旨,去奢滅欲,屏絕人事,在日常生活中清虛自守,要求自己像射箭一樣保持「心平體正」,三年之內道成。凡是老子傳授的書,尹喜都能領悟到其中的精妙之處。《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尹喜撰述的《關尹子》九篇,但已亡佚。《莊子·天下篇》、《列子·黃帝篇》和《呂氏春秋》中都載有關尹的對話和思想片斷。《列仙全傳》還記載了得道後的盛況:授予尹喜玉冊金文,封為文始先生,尊位為無上真人,「賜紫芙蓉冠,飛青羽裙,丹襡(shú)袖,交泰霓裳(ní cháng),羅紋黃綬,九色之節。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統領八萬仙士。自此方得飛騰虛空,參侍龍駕。其家長幼二百餘口,即時拔宅升天。」
《呂氏春秋》(不二篇)舉天下豪士有十人,關尹列於第四位:「老聃(dān )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尹貴清,子列子貴虛,陳駢(pián )貴齊,陽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兒良貴後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元順帝至元三年(1266)加封文始尹真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還為道教派別之一的「樓觀道」奉為祖師。
自古以來,人們都在尋求宇宙的真理。歷史上,隨著道家學說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道的境界也有了不同的認識。有些人認為可與道同生共存,這也是最早的長生不老之願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進行了多方的探尋。尹喜的故事可以告訴我們的是:人要想得到「非常道」的道,必須朝著放下世間的奢欲、清虛自守的總體方向努力,遵守人的道德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